這個標題是我在研究了一會鍵盤,看了一會書,把玩了會手機后才寫下的。
這個年代,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因為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太多,網絡以全覆蓋的觸角延伸到了所有空間,這難道不是一種侵略嗎。這侵略不是士兵手里的刀槍棍棒斧鉞劍戟,也非和平年代猥瑣大叔不尋常的欲念。這侵略是注意力的掠奪,形式是周瑜黃蓋式的,漸進的,悄無聲息的,在不經意間或者情不自禁下,注意力就像被五花大綁地控制在了那一方小小屏幕上。在
大批量瞬間可讀取的信息面前,我們可能全部淪陷??梢圆蛔x書,但是不能不看網頁??梢圆宦犎苏f話,但是不能不刷微信。手機掌控了時間感和空間感。沒了互聯網,你就得了精神感冒,癥狀就是空虛和無聊,渾身不適,好像“缺點什么”。
新上市的書也多是心靈雞湯,一罐一罐的喝下去,激素都該蹭蹭地往上躥高,但不見心靈治愈的療效。不求甚解,汲汲渴望著有人能對現實生活的困境給予一個確切的答復。女人是獨立進步單身萬歲還是要堅守幸福等待相遇?男人應當哭吧哭吧不是罪還是該撐起家來把牙咬碎?在職場應當是豁出去還是該自我保護?看《奇葩說》就懂了,世界上多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真理從初中課本就掌握在多數人的記憶寶庫中: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辯證看待事物。
于是從不同角度解讀或者說過度解讀信息,隨著互聯網長驅直入并植入。這樣那樣的信息就像小時候電視臺停播時的雪花片,紛紛擾擾,不休不止,無窮無盡。
本應當閉目塞聽筆直前行抵達彼岸,卻縈繞在此岸路途中的喧囂吵嚷熱鬧浮華里亦步亦趨躊躇輾轉兜兜轉轉。
好久沒看完一篇雋永的文章了。我浮躁著,寫它的人也浮躁著,我們彼此都消遣著。很不得像吃壓縮餅干一樣的一口氣生吞了名著和閱讀熱榜。
我們分明不是“垮掉的一代”,我們是“躁起來”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