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故鄉的風景已不在。
車,在鄉村柏油路上疾馳,路邊的樹木一棵一棵向車后閃去,而心情卻越來越急切,近鄉情怯啊。
我的故鄉在東北,一個比較大的村子,距離渾河不遠,在村子西邊,據說是清代的一處驛站。村子在鼎盛時期,有三四百戶人家,鄰里鄉親,關系融洽,尤其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殺年豬,放鞭炮,村子里的孩子追逐打鬧,過年那幾天,快活得不得了,遠非現在的春節可比。
目光向車窗外,逡巡著,尋找著故鄉最有名的那棵大樹。那棵大樹距離村子有三四里路,據說有數百年的樹齡,大樹無比粗壯,需要五六個人合抱,樹高百米,方圓幾十里,就可以望見。小時候,我們都稱之為“大廟樹”,因為據說在大樹附近原本有一所廟宇,這棵樹為僧人所載。因為寺廟香火鼎盛,久而久之,在附近形成了一個村子,稱之為廟臺村。小時候,經常去那個 村走親戚,依稀記得在大廟樹下還有一個小池塘。距離廟臺村越來越近,可惜始終沒有看到那棵大廟樹,心情不由一陣低落,夕陽下,渺渺炊煙中,大廟樹傲然聳立的畫面恐怕再也看不到了。
車,向西拐去。我的故鄉終于出現在我的眼前,遠遠望去,變化太大了,讓我一時沒有認出來。那高大的楊樹沒有了,只是一叢叢低矮的柳樹,村邊的池塘也沒有了,原來的位置蓋起了幾處房屋,想必是被填平了。原本,在村口有一口池塘,綠波蕩漾,塘邊蘆蒲叢叢,夏天我們經常去里面戲水玩耍,因此也沒少被大人責罵。池塘邊的路旁,是一棵棵高大的楊樹,高聳入云,稱之為“穿天楊”,夏秋之際,風兒吹過,楊樹葉子沙沙作響。
心里突然問問自己,這就是我的故鄉嗎?是那個我出生的地方嗎?,最后,不得不接受現實,故鄉,已經不再是二十多年前的故鄉了。
故鄉的年味已不濃。
車,駛入村子。家家戶戶都貼上紅艷艷的對聯、福字、掛起了大紅燈籠。但我卻感覺過年的氣氛不是那么熱烈。我始終認為,因為只有回到故鄉,才能品味到真正的年味,殺年豬,貼春聯,穿新衣,掛燈籠,放鞭炮,逛大集等等,那些年,那年味真的太令人難忘。記得小時候,春節時,家家都在院子里樹起一根高高的桿子,把紅燈籠高高掛在上面,誰的桿子越高,說明誰家光景越好,到了夜里,遠遠望去,村莊上空,點點紅光,很是好看。然而,那些濃濃的春節味,現在已經很難體味到了,記憶中的小時候過年的場景并沒有出現,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歡喜雀躍的小孩子們.................
那些年,春節之前很多天,心情就很激動了,全家人都為春節做準備。屋里屋外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長輩們會用玻璃和紅紙做精美的燈籠,叔叔帶著我們一起貼春聯,請來鄰居殺年豬是最熱鬧的,那段時間村子里家家戶戶在殺年豬后都要輪流請客,是一年中吃的香的一頓飯。
車,停在叔叔家門前。父親這一輩兄弟五個,只有四叔還依然留在村子,依然堅守著故土。下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祖先。四叔每年堅持供奉祖先,春節前請出祖先牌位,供上豬頭,并在豬鼻孔中插上大蔥,還小時候的場景一樣,恭恭敬敬給祖先上三炷香,磕頭祭拜,然后去給爺爺奶奶上墳祭拜,我想這是春節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事情,為什么中國人不管多遠都要要回家過春節,祭拜祖先,和家人團聚,我想更深刻的寓意就是不忘祖,不忘根。
走在村子里,沒想到,熱鬧的故鄉陷入寂寥,村子里的年味遠遠沒有以前那樣濃了,原因很簡單,人少,當年那熱鬧的春節場面不可再現,當年過節時互相串門拜年的場景已沒有,當年過節時孩子們嬉笑逐鬧的畫面不在出現,當年過節時一大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精心準備的年夜飯的場面再也見不到了.....................
即將消失的故鄉。
一直認為,故土二字仿佛特指農村,正如那句感慨,“如果有來生,還有農村,我愿生長在農村,而非沒有故土的城市”。但呈現在眼前的,卻是鄉村廣闊的田野逐漸消失,曾經熟悉的故鄉變得陌生。
和叔叔聊起了故鄉,他一陣嘆息,村子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有考上大學留在城里的,有搬到鎮里打工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少有困守鄉土的,更沒有一個再愿意像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土地生活。年輕人向往住上樓房,莊稼院也越來越成了稀罕物,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年紀大的老人,獨守著故土。
據說,廟臺村已經列入動遷范圍,今年就開始拆遷了,將建設工業園區。而故鄉這個村子兩年后也要動遷?,F在村里人都盼著動遷,拿到動遷款,搬到鎮里住上樓房。聽到這里,心里有喜有憂。畢竟四叔堅守故土太長久了,年紀也大了,沒有能力種莊稼了,動遷以后也可以過上舒適舒心的生活,不用再勞累奔波了。憂的是,我的故鄉就要消失了,那個生我養我的村子就要消失了。小時候,那一條讓我們恨得牙癢癢的泥濘村路,讓我更加懷念,小時候,那條曾把我們深情攬入懷、如今卻黑水暗流的村后小河,讓我更加懷念。小時候,那讓我們無比痛恨,繁重的農活,讓我更加懷念........................................
一代人的宿命。
要消失,恐怕還有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故鄉人,他們將離開這片祖輩們勞作的故土,搬進鋼筋水泥的城市,變成城里人,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廣闊的田野已經不需要他們了,不需要這些莊稼人了,傳統種地的傳承即將消失。年輕人不會困守農村,不會種地,堅決地離開,都留不住遠行的腳步;老人想堅守故土,繼續傳承,卻沒有機會了,這就是他們這一代的宿命。
故鄉,即將消失的故鄉,有一天,或許變成年畫里的風景,靜止在那里,等在那里,最后變成遙遠的回憶。
只是,當有一天,當故鄉消失了,又該去哪里尋找我們的根?還能去哪里祭拜祖先?當有一天,當故鄉消失了,又該去哪里尋找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