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外出,一人在外面逛了逛,不緊不慢,不趕時間,慢慢感受著發生的一切。
早上特地跑去菜市場,吃了個早飯。其實完全可以晚點一起吃,就是想出去看看,人間生活。
路邊的店都開了,擺攤的人們也都找好了自己的寶藏位置,路上人來人往。
1. 早晨,路邊擺攤賣豆花的勤勞人
我走過了很多家,路過很多家店。唯一在這里停了下來,買了一杯。走走停停的,喜歡駐足在路邊,這一刻讓我感覺到如此接地氣。
她說:“這是我自己做的豆花,很好吃。”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杯,
“要不要加點糖?”
“不要哦,我不吃糖。”
“加點會更加好吃喲。”說著她就給我加了一點,一口吃下去,甜到心坎。這種甜不僅是食物本身,是一種藏在內心的懷念,還有對她的尊敬。普通又可愛的勞動人,在創造生活。每一個靠勞動獲得報酬的人,都值得尊重。
2. 紅薯丸子
這條小巷里子,一位中年婦女在擺攤,這些都是她自己親手做的,吃起來軟酥酥的。有那么一個瞬間,買東西吃不是為了解饞,買來就吃了兩個。
不僅看見的是這些小吃,看見的是紛繁復雜的生活里,努力賺錢養家的每一個人。
那天晚上,走在馬路上,看見馬路旁邊,一路上都是擺攤的老人、中年人。
3.? 賣菜的大伯
這個路口的人流量要少一些,大伯坐在自己的攤前,等待著今天的顧客來買走他的菜品。
籃子里新鮮的蔬菜,一定是自己菜園子里長出來的。
可是許久,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大伯陷入了沉思。也許換個位置,到菜市場的入口,會賣得更好。
4. 鹵味鴨、臘味
一走進菜場,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有的是自己在叫賣,有的店門口前放著喇叭,里面傳來一陣陣本地方言,聽著倍感親切。走過好幾家,有上十家賣鹵味的店。
還有一些臘味,制作過程中加入鹽,可以儲藏很久,不用擔心變味,腐爛。人類遷徙,不斷流動。為了吃到家鄉的味道,家人就會為出門在外的孩子準備一些臘味,香腸,臘肉,腌制的魚等,想家,想吃的時候,就吃一點。食物是聯結鄉愁最好的表達。
5. 雜貨鋪前
他們賣很多東西,應有盡有。
通常是很多曬干了的食物,由于水分減少,儲存時間也可以變長。這些食物有時候用來應急,家里來個客人,菜不夠時,泡點腐竹,木耳或者豆皮等等,也是一盤菜。
6. 擺攤賣瓜子的大娘
袋子里裝的是煮熟的西瓜子,逢年過節,家里有客人來,一般都會買一些。以前大家都是買生瓜子,加入桂皮,茴香,八角等佐料。在灶臺上大小火交替煮。經過一個下午,瓜子也熟了。現在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家,自己煮熟,擔到街上去買,熟瓜子賣的就更貴一點。
7. 路邊買的包子
包子鋪前排起了隊伍,剛剛蒸出來的,熱氣騰騰。早上包子豆漿,也是一種不錯的搭配。其他的店門前,行人也絡繹不絕。早上是高峰期,人流量比較大。
包子是最方便,簡單的食物。尤其是餓了的時候,可以先墊一下肚子。這也是我的最愛,吃的最多的就是老面饅頭。百吃不厭,可以當飯吃。這次試了一種其他的,帶點咸。
包子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餡料不一。小麥收割,碾碎,可以用來做很多食物。
8. 路口執勤的交警和等待的路人
十字路口,有人過來,有人離開,每個人的相遇都變得及其偶然,人和人之間的錯過也變得如此簡單。行走的方向不一樣,也許就在那一刻擦肩而過。
在到達下一個目的地之前,陌生人之間短暫的停留。一下個路口,又是一群人。看著川流不息的馬路,交警日復一日,每天按時到崗,他們隨著太陽升起,見證著這個城市的一天。
普通的日子里,也能生出煙火。在瑣碎繁雜的生活里,品人間百味。以歡喜心過生活,清凈心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