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一流大學,是無數莘莘學子的夢想。現在的高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多學生的高考輸在了閱讀理解與寫作上。
很多學生說自己看過了不少的名著和必看書籍,知識儲備也很充足了,可到了考試時,不是記不起書本的精髓,就是完全忘記了這本書的內容。
書到用時方恨少,但現在即使讀了很多書,也無法真正把書本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
如何更有效地閱讀一本書,提高自己的讀解力和思考力,真正把本書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成績呢?
《高分讀書法》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答案。本書告訴我們可以利用高分讀書法來提高讀解力和思考力,幫助成績大幅度上升,把讀過的每一本書變成自己的財富。
《高分讀書法》的作者是日本的西岡一誠,東京大學三年級學生。作者從一個學渣逆襲成一個學霸,得益于他總結出來的高分讀書方法(主動讀書方法),進行科學讀書,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最終成功地考入東京大學。
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和實踐,他把總結出來的高分讀書方法凝聚在本書中,讓更多迷惘的學子看到希望。
只要我們主動讀書,掌握高分讀書法的方法,做好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步驟的工作,我們就能提高最重要的閱讀理解力和思考力,和擁有大幅度提高閱讀成績的秘密武器。
一、閱讀前做好準備,讓讀解力發飛速提升
很多人拿起一本新書立刻就看,全盤接受一本書的內容,看完后很快就會遺忘書中的內容,這種現象被作者稱為被動讀書。
要提高自己的讀解力,就一定要有主動讀書的態度,在閱讀前做好兩個準備,帶著有關書的“線索”開始讀書,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1. 第一個準備是裝幀閱讀法,通過裝幀閱讀法了解文章大概。
裝幀閱讀法就是從書的封面、腰封等獲取充分的信息。小小的封面和腰封凝聚了本書的重要信息和線索,特別是封面的書名,隱含了該書的重要內容,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封面和腰封的理解。
裝幀閱讀法的方法是: 從書名中、腰封里獲取信息,然后用便簽紙記錄每一條信息;把作者和書的信息總結在一張便簽上;把前面的便簽紙貼在書的勒口背面(勒口就是書的前后封皮向里面折回的地方)。
我以本書為例, 通過裝幀閱讀法,列出關于本書的相關信息和線索:
書名:擁有高分數的讀書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成績/一個很厲害的人在傳授他的讀書秘訣。
封面:書中介紹了6大選書法則,57個讀書要點,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思考力和解讀力,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能幫助我們有效記憶書中的內容并會運用。
作者簡介:西岡一誠,東京大學三年級學生。他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厲害,高中時偏差值只有35分,連續兩次報考東京大學都失敗,后來改變讀書方法,總結出一套科學的讀書法,成功考取東京大學。
作者在本書中,非常重視便簽紙的利用。把從封面和腰封獲得的信息寫在便簽紙上,便簽紙承載著指引的作用。
作者把讀一本書比作穿越漆黑的森林,而裝幀閱讀法就是穿越森林所需要的“火把”, “火把”照亮了腳下的路。
但是如果只有“火把”,沒有“地圖”,也一樣走不出森林,所以需要做好閱讀前的第二個準備:做假設。
2.做假設就是穿越森林的“地圖”,有了地圖,你才可以了解森林的路況,指引你真正走出森林。
假設閱讀法有4個步驟:
第一、通過做假設知道書中內容和閱讀目標,在便簽上寫下閱讀目標;
第二、在閱讀目標后寫下具體的方法;
第三、在具體方法后面寫上自己目前的水平;
第四、邊走邊修改做出的假設。
假設閱讀最好從小目標開始。因為如果從現狀入手往往設置的目標會很小,從書里獲取的內容很有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內容,從而走得更遠。
只要我們在閱讀前做好了裝幀閱讀和做假設的準備,我們就可以帶著更清晰的線索和目標去閱讀本書了,我們的閱讀理解力會進一步提升。
二、閱讀中,讓采訪式閱讀法,整合閱讀法助你提升思考力。
本書提到了采訪式閱讀法,整合閱讀法等讀書方法。采訪式閱讀法提高理解力和記憶力,整合閱讀法提高歸納推測能力,這些能力都是思考力的范疇。
1、采訪式閱讀法提高理解力和記憶力。
很多人在讀書時采取的是讀者式閱讀法,讀者式閱讀是被動讀書,就如一個旁觀者,很難提升自己的讀解力,無法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采訪式閱讀法就是主動讀書,帶著記者采訪的心態去讀書,不停地向書提問題,主動與書進行互動。
通過邊讀邊問,把讀到的信息轉化成腦中的知識,并通過求解閱讀法,鍛煉獨立思考能力。
邊讀邊問就是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這要求我們在讀書時,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個記者的身份,要對疑問敏感,如果有問題,就在書中相應的那頁貼上便簽。
發現了問題的答案,在書中相應的那頁貼上便簽。重點問題要單獨記下來。
求解閱讀法
求解閱讀法就是不放過文章的可疑之處,通過各種辦法,也要找到答案。
求解閱讀法的步驟是:挑選一本已經讀過一遍的文章,抱著“真是這樣嗎”的懷疑心態,再讀一遍。
繼續閱讀時,要明確自己的疑問是打消了還是依然存在。在筆記本上記下讀完文章后的遺留問題,然后調查這些問題,嘗試解決。
通過邊讀邊問,求解閱讀法,我們可以看出文章的感情的色彩和理清文章的脈絡,不但增長了見識,而且加深了記憶力和提高理解力。
2.整合閱讀法讓你一句話找到核心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自以為已經讀懂了的錯覺。那真正讀懂一本書的標準是什么?
西岡一誠告訴我們: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讀過的內容,用有限的字數總結出書中的核心或是作者的觀點,這就是讀懂一本書的開始。
那么,如何從一本書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呢?
首先要了解書本的結構。本書作者把一本書比喻成一條魚。因為魚的身體結構是一個腦袋,一條尾巴,中間有一根魚骨把它們連接起來,魚骨上有美味的魚肉。
而每一篇文章都有開頭和結尾,文章的所有論點就如中間的魚骨,而各種例證、名人名言就如附在論點(魚骨)上的論證(魚肉)。
在《高分讀書法》里,整合閱讀法就是把“魚肉”和“魚骨”分開的過程。在讀書時,“吃掉”所有的案例、論據等魚肉,留下的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魚骨”(論點),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理解一本書。
整合閱讀法包括兩個技巧,一個是摘要閱讀法,另一個是推測閱讀法。前者訓練我們的歸納能力,后者訓練推測能力。
摘要閱讀法的步驟是:
第一、先從每一節、每一章里尋找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然后用30字以內的篇幅概括本章或本節的核心觀點,要做到通俗易懂。
第二、再從30字以內概括出來的句子中,總結出整本書的概括句,字數限制再140字以內。
當我們熟練了以后,就可以跳過小節,直接用140字總結每一章的內容了。
推測閱讀法就是根據正在讀的內容猜出接下來作者要講什么。
在實行推測閱讀法時,要把之前的章節摘要重看一遍,然后參考接下來新章節的題目,在筆記本上寫些自己的推測。
接下來閱讀后面的章節并做摘要,檢查自己猜對了多少。
只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利用摘要閱讀法和推測閱讀法來提高歸納能力和推測能力,就能成功地找出作者在本書中最想表達的核心觀點。
三、閱讀后,通過議論閱讀法長久地記住知識
經過了閱讀前的準備,掌握了閱讀中的方法,最后可以利用議論閱讀法進行想法輸出了。
想法的輸出包括口頭和筆頭的輸出,只有輸出想法,才能將讀過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作者提到了3種議論閱讀法:對答案、輸出總摘要、用自己的話得出結論。
這里我主要分享“輸出總摘要”的方法。
“輸出總摘要”不僅要把作者的核心觀點整理出來,還要把它寫得吸引人,要一語道出書中精華。
可以通過2個步驟完成“輸出總摘要”:
第一、利用閱讀前的假設,閱讀中的摘要閱讀法,整理出作者最想表達的觀點;
第二、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要抱著向完全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人介紹這本書的心態,來做總結。字數要限定在30字以內。
“輸出總摘要”相當于給腰封寫推薦語,簡單有力的推薦語讓人一看到就想點進去看文章,而好的輸出也是如此。不僅要完全了解書中的內容和作者最想表達的觀點,還要寫得吸引人,讓人感興趣。
讀書不輸出,再怎么反復讀都不會增進你的閱讀效果,如果通過輸出總摘要,用自己的話有邏輯地表達感想的議論閱讀方式進行輸出,我們就可以長久地記住知識,并做到活學活用。
總之,《高分讀書法》這本書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步驟給我們提供了高分讀書的方法,只要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我們也可以提高閱讀的讀解力和思考力,從而大幅度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