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一位老師吃飯,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為了敘述方便,我用第一人稱寫。
四年前,我有一個學生準備考研,她有一個習慣,每次上課只要做錯一道題,她的口頭禪就來了:“完了,考不上了。”她并不是真的覺得考不上,也許,她只是說著玩。其實她的正確率很高,一篇英語閱讀,五道題基本上能做對四道(這樣高的正確率比較少見)。但是她總是盯著那道錯題,不停地刷新著那句口頭禪:“完了,考不上了。”
臨考前一個月,她的正確率開始急速下降,至少,在我的課上,她的這句口頭禪頻率飆升,一節課能說五次。一開始我以為她很自信,只是在開玩笑,直到有一次,她竟然直接哭了。這時我才知道,她是真的覺得自己考不上了。我隨即給她做了個測試,做完后,我問她:“你覺得怎么樣?”她說:“完了,考不上了。”我拿出她的卷子,轉身出門對答案,回來后,我對她說:“你全做對了。”她欣喜若狂,愁云一掃而光,“我看到了希望!”我點頭,“從今天開始,當你想說‘我考不上’時,就把話改成‘我看到了希望’,好嗎?”她瘋狂地點頭。
那一個月,她的正確率沒有提升,但口頭禪變了,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她的心態居然好了很多。當然,她的考試成績也如我所料,順利通過,來了北京。后來她告訴我:“自從那次測試全都做對了,我覺得自己能力就變強了。”我也告訴她:“那次你其實沒全對,正確率也就60%,我騙你的。”她特別好奇地問:“啊?那怎么回事?”我說:“因為你的口頭禪變了,心態好了,也就過了。”她恍然大悟。
為什么會這樣?僅僅只有積極的語言能讓人心態積極嗎?其實不是。
實驗表明:當一個人沒有實力,或者能力不足時,越積極的心理暗示,反而越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失落。所以,讓自己變強的最好方式,是一邊進步,一邊積極暗示。讓自己心態變好的方式,不僅要不停地說,更要讓自己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我在臺上和宋老師對話,我開玩笑地說:“宋老師是中國最好的編劇。”宋老師立刻打斷我,我以為他要謙虛謹慎地糾正我。結果他說:“千萬不要加‘之一’。”當時臺下笑聲一片。但事實上,他平時也是這樣,甚至這都成了他的口頭禪。后來我自己觀察,發現許多行業內的高手都是這樣,他們習慣給自己一個定位,總是強調,說著說著就信了,然后潛移默化地朝著那條路走著。走著走著,就真的成為那個曾經說過的人。語言,真是偉大。
這樣的例子很多,可以再舉一個。曾經有一個同事,每次上課的時候都跟學生吹牛,說自己每天背三百個單詞,其實他每天背的也就一百多個,這個數量也不少了,但他總是一激動就吹成了三百個。
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Day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