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完《萬能鑰匙》,我后背直冒冷汗,整個人都不好了,為自己的智商感到分外的捉急。不過自卑了好幾天之后,我就釋然了,甚至還有點小確幸。因為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聰明,所以即便我是女主角,我也會和前六個護士一樣,但凡感覺到了那屋子和那老頭老太婆有點邪乎之后,就麻溜地滾蛋,想象有多遠我就滾多遠。
于是這電影就神作了。沒辦法啊,咱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于是哪怕那一對老妖怪有什么招數,也無處施展啊。當然,這樣就沒看頭了,也就不配稱之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關于《萬能鑰匙》,很多人都會對女主角恨鐵不成鋼,叫你沒事多管閑事,還以為自己是正義化身了吧?叫你手賤去亂翻別人的東西,然后反被套住了吧。叫你沒事隨便相信不熟的人,結果羊入虎口了吧。
只是,這種種的指責,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還真不是因為,女主角的種種作死只是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是你能想到的所有指控,導演全都不吝嗇地都給了答案,當人家前面的鋪墊是白瞎的啊,以女主角的人生中的遺憾和性格中的善良,她注定了會多管閑事且自以為是。
2
看國外的恐怖懸疑片,有一個特別勵志的地方,老外既不講究什么“政治正確”,也不講究什么“happy ending”,大家拼的就是實力和智商,所以你不用期待國產劇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及“哪里有妖魔鬼怪,哪里就有道士下山”那些套路。于是,老外拍的恐怖懸疑片,盡管看起來,沒那么“安全”,但勝在足夠“真實”。拿《萬能鑰匙》來說,你可以唾棄那對老妖怪的“人品”,但你絕對不能鄙視他們的智商。
看《萬能鑰匙》的恐怖之處在于,一直到電影落幕,我才驚覺到,一切看似合情合理的東西,實則愚蠢至極。女主角看似善良實則愚蠢至極,看似聰明實則愚蠢至極,看似勇敢實則愚蠢至極。更恐怖的是,導演的布局和似有還無的“誤導”,不僅僅奪取了女主角的生命,還奪走了我的邏輯以及靈魂。
豆瓣熱評中有網友評論這部電影說:如果不信,那么就請彪悍的不相信。不要不相信,還怕這怕那,還害怕萬一是真的怎么辦?萬一錯了怎么辦?任何介于信和不信兩者之間的曖昧、忸怩的狀態,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說的在理,但我無法認同。想象一個人永遠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不信自己所不信的東西,這個人的思想得多固化啊,況且將所有現階段的你和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都冠之以“迷信”的稱呼,這不止是一種懶惰,更是一種傲慢啊。
3
在我看來,雖然這部電影的設定是,關于“巫術”這東西,你“信則有不信則無”。但《萬能鑰匙》中女主角被“獻祭”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女主角是否應該相信巫術,或者堅持不信巫術,畢竟很少有人能難保證他現有的主張就是對的,套用知識大牛羅素的話說,我從來不會為我的信仰而死,因為它有可能是錯的。
女主角被炮灰的關鍵是,她并不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實踐和論證,慢慢修正自己的認知。她一步接著一步的思想轉變,是被別人誤導,尤其是被老司機為其精心設置的騙局,甚至是事物的表象聯系所誤導的結果。
柴靜評論顧準時曾說過一句話,知識讓人求實,邏輯讓人求是。女主角作死的原因,不是知識上的漏洞,而是她邏輯的缺陷。
4
如果你認真看《萬能鑰匙》你就會發現,女主角通往死亡之路的重要一環是,她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對假老頭真律師使用了巫術,然后對方開口說話,仿佛有了效果,然后就憑借這件事兒,女主角對巫術就開始將信將疑了。
這有什么問題?
問題大了,正如經濟學家斯蒂芬·列維特在他的著作《魔鬼經濟學》說:“兩件事情彼此關聯并不意味著一件事情是導致另外一件事情的原因。關聯可能僅僅意味著兩個因素(比如說我們可以稱其為X和Y)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而我們并不知道這種關系的方向。很可能是X導致了Y,也可能是Y導致了X,或者也可能是X和Y都是由另一個因素Z引發的。除非你擁有更多的信息,否則你很難判斷是什么引發了什么?!?/i>
然而人的邏輯漏洞就在于,人們很容易做出各種隨意性的猜測,并根據這種猜測做出一些極不負責的判斷,然后這些判斷直接促成各種不堪設想的結果。
就在這里,女主角因為輕易下了因果判斷,導致了女主角的認知偏見,以致于發展為后來的“深信不疑”,于是注定了被“獻祭”的結局。
5
除了認知偏見之外,更要命的是,女主角傻傻地拿別人發明的工具去對付別人。
這有問題嗎?
問題大了,你只是一個菜鳥,你憑什么相信你可以憑借老司機的法寶,干掉老司機?!當然,如果你碰到的是一個菜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做法自然是聰明的。然后很遺憾,你碰到老司機,用豆瓣網友的話說,你來一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結果對方“草船借箭”加“瞞天過?!保凰滥恪=心阍谧约翰欢念I域自以為是還輕易懷疑別人的專業度。
做什么事兒,你都要用你自己的邏輯去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論應對你碰到的種種問題,然后找出相關的對策,而不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別人的邏輯帶偏。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人提出問題,然后給了ABC三個選項,有人選A,有人選B,有人選C,問你正確的答案是什么?聰明的人,首先會考慮這個問題本身是否有問題,繼而反問對方,然后思考正確的答案有沒有可能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