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書也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開通過微信訂閱號,但并沒有堅持在訂閱號寫東西。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簡書有很多優勢,這些優勢也是我選擇簡書的原因。
從產品定位來上講,簡書是一個簡潔、高效的文字創作、分享和閱讀平臺,它更像一個博客。而微信公眾號,則是一個集成了資訊閱讀、即時通訊、會員管理的綜合平臺。和微信公眾號相比,我更喜歡簡書。
內容編輯器
無論是PC端還是手機App,簡書的編輯器都非常好用。常用的功能都有,支持 Markdown ,讓你可以專心進行文字創作而不用考慮太多排版工作。覺得寫得不好,還可以隨時恢復到歷史版本。
而微信公眾平臺在這一點上則做得沒那么好。微信公眾平臺的手機端只能實現內容群發,不能實現內容編輯。內容編輯必須在PC端完成,還要考慮很多排版的工作。編輯出錯不能恢復到歷史版本。這些都給內容發布帶來了很多不便。
更多人能看到
簡書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你可以將自己的文章投稿到相應的專題,也可以通過分享功能發送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會化渠道。而且,簡書的頁面也極易被百度等網頁搜索引擎抓取。在簡書發布內容,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但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的文章,能否被常規網頁搜索引擎收錄還要看微信官方的態度。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每次推送只能讓自己的粉絲首先看到,能否被更多人看到就要看粉絲是否轉發。常規的分享也只能在微信進行。
內容整合
每個簡書用戶都有自己的個人主頁,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歸類、整理,可以創建專題,還帶熱門文章列表。把自己讀者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比較方便。
微信公眾平臺公眾號的內容只能在對話框或者歷史消息中查閱,無法在PC端一次瀏覽。公眾號也缺少文章的歸類、整理功能。相比之下,公眾號更適合發布新聞、動態類的,時效性比較強的信息。
評論和打賞
只要注冊簡書帳號,你就可以在文章下設置打賞功能,評論也是默認就有的。評論和打賞,增加了我們在簡書發布文章的動力。
微信公眾平臺只有粉絲量很高的自媒體公眾號才具備開通打賞和評論功能的權限。而且,評論功能必須在公眾號運營者審核通過后才顯示。在這一點上,微信公眾平臺元元落后于簡書。
外鏈
可以在簡書文章的任意位置添加文字鏈接,在外鏈方面并沒有什么限制。
而微信公眾平臺,由于本身是一個電商的閉環,只有開通了微信支付的商家,才能在圖文的內容中添加外部鏈接,一般情況下只能把鏈接放在“閱讀原文”上。
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發現簡書也有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數據統計
微信公眾平臺有較為完善的數據統計功能,其中包括用戶分析、圖文分析、消息分析和接口分析。建議簡書也能加入用戶(粉絲)分析、和文章統計分析的功能,讓我們能夠更細致地了解自己的文章數據趨勢和粉絲的屬性等情況。
插入音樂和錄入語音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上傳自己的音頻文件,也可以插入音樂。既然簡書已經加入了插入視頻功能,那么這兩個功能也可以考慮補充,這樣能夠大大提高簡書內容的豐富度。
微信分享配圖
有配圖的簡書文章,在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社交渠道的時候,分享圖仍然是簡書的icon。我完全理解簡書要推廣自身品牌的想法,但這種形式,個人感覺比較生硬。建議改為文章中的第一張圖片,豐富的配圖也許能夠吸引更多人點擊。
引導下載App太明顯
在手機瀏覽器(包括微信)打開簡書文章頁的時候,底部會有一個引導下載簡書App的浮動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它用戶閱讀文章的體驗,建議縮小這個浮動欄的高度。
其它瀏覽器打開沒有打賞功能
微信、PC瀏覽器打開簡書的文章頁,文章底部都帶有打賞功能。但是在手機上的其它瀏覽器,如:QQ、UC、微博、系統自帶瀏覽器打開文章頁,就沒有了打賞按鈕。也就是說,在手機上分享,只在微信分享才有機會獲得打賞。微信只是社會化分享的其中一個渠道,其它像微博、QQ等渠道能夠帶來的閱讀量也會很高,希望簡書能夠在其它瀏覽器加上打賞功能。
暫時想到這么多,往后有新的想法再做進一步補充。簡書是一個簡潔、高效的文字創作、交流和分享平臺,希望能夠在這里發現和分享更多高質量的內容。
11月7日更新:
文章發布以來得到不少簡書官方和大家的反饋,這里把大家在評論中的回復整理一下。
微信分享配圖問題
@簡叔? 的回答是:
其實就是通過APP第一次分享帶簡書icon,只要這篇文章在微信里面繼續傳播,就都是文章配圖。第一次帶簡書icon的原因完全是為了分享速度,之前用的文章配圖app和微信之間的跳轉會很慢。
那么如果我們分享到朋友圈需要有配圖icon的話,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在PC端掃描分享到微信的二維碼進行分享。
2.簡書App分享時,先分享給一個好友或群,也可以是微信上的“文件傳輸助手”,然后再打開文章鏈接,分享到朋友圈或好友。這樣分享出來的信息就會帶文章內容的配圖、
手機網頁端打開簡書文章無法直接評論
@簡叔? 的回答是:
這個我們后面會完善。
關注作者的按鈕放在文章末尾
@暴走思維? 的建議:
其實我在想,有的時候看完一篇文章,覺得作者很有意思,想要關注他,但是按鈕卻在頁面最上方。一般我們關注是先看完文章,覺得好才關注。這個關注的按鈕是不是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呢。
用戶習慣確實是看完一篇文章,覺得內容精彩才決定是否關注作者的。但目前在簡書看完一篇文章可以進行的操作有:喜歡、評論、打賞、分享。再加入關注作者,就會出現5個選擇,是否會進一步分散用戶決策?是否應該做一些整合?這些都是產品方面需要考慮的。
但是,作為文章作者,其實也希望得到更多地關注。那么,點擊這里 ,關注一下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