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情:
事情總是有反復有起落,用平常心看待,自然的規律而已。
昨天在跟朋友交流中,朋友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現在的信息把人們的腦子都塞得太滿了,以至于忽略了很多真實的感受和覺察,我們還是需要留一些空間出來,讓自己與感知重逢。
各種影音平臺會根據客戶的喜好推薦內容,這就意味著你的信息會接收的越來越窄,時間久了你的思維也會被整個網絡帶著走,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昨天讀書說了,生命網絡只會傳送有意義的信息,可如果你身邊都被沒意義的信息塞滿了,生命網絡會不會枯竭?
每天留時間給讀書運動,每天早起跟自己待著,就是我自己給自己留出的小滿空間
早起讀書437天
閱讀書籍:《領導力與新科學》
作者:瑪格麗特·惠特利
譯者:簡學
閱讀范圍:P187-完結
新科學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人類思想史上,一種新的認知往往會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專業領域,這種奇妙的同步非常不可思議。比如,幾百年來直至今日,在藝術領域和科學領域,對光的理解幾乎是同步發展的。
在商業和科學領域也存在著類的同步性,比如互聯網和量子物理中的網絡是相似的,科學家和商務人士竟然不約而同地用同樣的語言來描述新世界:“我們處在一個無斷痕的網絡中心,大家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建立起既相互聯系又相互承諾的伙伴關系。”
近年來,商業和科學領域同時在開展的對生命系統的深入研究工作。一些組織理論家和領導者正在從生態學、生物學和進化論中去吸收新的思想。在管理上,有些思想已經不合時宜了,依據這些思想建立的結構也是零散僵化的。盡管如此,社會的發展仍然需要科學作為理論支撐,所以必須將新科學結合到社會科學中來。畢竟,17世紀的科學對于21世紀將要經歷的事情是無能為力的。
充滿生機的現代科學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以樂觀的心態接受新事物,與新事物建立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關系。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梅達沃爵士說,科學家建立“描述性結構,提出一些假說,然后對這些假說進行 仔細的檢驗,看看他們是否真正反映了現實生活。“這個思路套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當你的假設貼近生活且持續引起人們的興趣時,說明正在有真正值得關注的事情在發生。
參與式管理與自主決策
參與式管理的提出,也是基于對生命組的理解。無論是生命系統理論、量子理論、混沌理論中,都發現生命根本離不開“參與”。所有的生命都依照靈活的自主決策來參與自身的創造。
現實世界的參與特性,讓科學家們不得不把關注點放在關系上。沒有其他粒子參與,亞原粒子就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現實本身,也是通過我們和所選定的關注對象共同參與而呈現出來的。
管理也不可能脫離關系而單獨存在,依據管理格言是這樣的:管理就是通過別人把工作做好。工作是重要的,“別人”是方向各異的,我們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作者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很多試圖回避人性復雜的組織變革潮流觀念,四分之三都以失敗告終了。如此之高的失敗比例,要歸因于是方法不得當,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人的因素”。
在組織中,人們需要互相信任,需要做有意義的工作,希望自己貢獻的力量能夠被組織認可,需要參與,而這種參與又能影響到個人的變化。
當代領導力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共同工作”。
最終人們意識到了,我們不是機械,而是有生命的,其他生命系統的運轉規則也同樣適用于人類。
所以,很多關于領導力的論述在形容高效的領導者時,都會用到園丁、傭人、傳教士、會議召集人等比喻。因為領導者應該著眼于新的關系,即員工與組織以及其他團體所構成的關系網中的關系網絡。領導者要主動成為成員的幫手。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被大量的信息裹挾著。而信息是通過另一個不可見要素“意義”進行組織的。這兩個因素完全不服從于古典的物理法則,以異常活躍的影響力、行為模式迅速的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此時,信息過大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人們用自參考系統來進行甄別篩選留下有意義的信息。
一方面要建立新的關系,一方面還要通過新的關系實現信息自由化,這樣才能在新世界里實現自組織。
新世界要求管理者去拋開過往的經驗和控制方法,轉而實現自主決策。這讓很多經理人焦慮不已,只有在非常嚴格控制的條件下,才勉強嘗試。有趣的是,自由并沒有導致混亂,反而使系統更為一體化,對每個成員都能提供更大的支持。“人們需要自主決定該做什么。”
生命的自參照過程讓系統達到了和諧統一,在當代科學上是一個新概念。但在人類思想史上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莎士比亞告誡人們:“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參照自我的目的是確定哪些東西對我們自己來說是重要的,需要特別關注。“自我”給一直包圍著我們的巨大信息賦予了形態和意義。
“自我”在生命系統中并非意味著自私的個體,而是包含了其他成員的認知,每個成員都是系統的組成部分,并相互建立聯系,個體是系統中的一份子。
自參照系統有著將千變萬化的個體化為一統的神奇魔力,也提醒著我們,在關系系統中,相互依賴和自主決策都是必不可少的。
新世界還有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事例在發生著,所以還是要沿著新科學指引的道路繼續前行。前行的道路上黑暗和光明是并存的,恐懼和欣喜也是并存的,也沒有人說得出終點究竟在哪里。
新的世界觀告訴我們:不經歷黑暗,生命是不會獲得重生的。生命中出現黑暗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是不是滑落深淵,也是毫不為奇的。
借鑒別人實踐過的答案看似是捷徑,但量子力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答案是不能被轉移的。萬事萬物都是取決于此時此刻與背景條件所建立的關系。所以,一種條件下得到的結果,在另一種條件下未必是適用的。
在新世界,每個人都要作為探索者和發現者去前行,而這樣的角色一個人是無法勝任的,必須有其他人的支持。在新世界,沒有人可以獨立存在。
我們需要在相互依賴的關系中,去發現一些新奇的失去,去接納混沌,協同工作,從而建立新的秩序,享受作為探險者的樂趣。
以上是我今天讀書所得, 與你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