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個自媒體平臺賬號,基本用的是同一套輸出風格。很多前輩都在說,每個平臺的推薦機制都是不一樣的,我通過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個觀點。
文字文章是我全部自媒體努力的基礎。簡書作為主要的文字平臺,產生了絕大部分的文章內容。同時,我用百家號的AI功能,生產視頻,具體操作方法就是把我在簡書寫好的文章輸入百家號的AI視頻工具,自動生成短視頻。
而我在簡書是日更的,這樣一來,我的十個賬號都有日更的條件,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我是說有日更的條件,目前還沒有這樣做。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日更的質量。簡書上日更的內容,水平并不穩定,有些熟人太多的平臺,是不好發布出去的。
通過一段時間的數據觀察,基本情況如下:《小紅書》數據最好的,是用蘋果標志做封面的筆記;《B站》和《知乎》上的兩篇讀書筆記數據相對更好;《百家號》和《今日頭條》上,是親子情感文章有一些數據;《微博》只能跟著“話題”才會有點數據,很難有新增流量;幾個視頻平臺的觀看數據相對文字平臺肯定要大些,但是橫向對比的話,數據就很小了,而且只有瀏覽沒有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