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開IDE創建一個Activity,IDE會自動幫我們生成一些代碼,然后一個空的Activity界面就展示出來了。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包含了很多內容,這一過程包含了Activity Window View三者之間復雜的三角關系,在這一流程中Activity是整個模型的控制單元,Window屬于承載模型,負責承載視圖,View是視圖顯示模型。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
Activity的啟動過程很復雜,最終會由ActivityThread中的performLaunchActivity()來完成整個啟動過程,在這個方法的內部會通過類加載器創建Activity的實例對象,并調用其attach方法為其關聯運行過程中所依賴的一系列上下文換件變量。在Activity的attach方法里,系統會創建Activity所屬的Window對象并為其設置回調接口,Window對象的創建時通過PolicyManager的makeNewWindow方法實現的。由于Activity實現了Window的Callback接口,因此當Window接收到外界的狀態改變就會回調到Activity的方法。
View是Android中的視圖呈現方式,但是View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附著在Window這個抽象的概念上面,因此有視圖的地方就有Window。那些地方有視圖呢?Android中可以提供視圖的地方有Activity,DIalog,Toast,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依托Window而實現的視圖,比如PopupWindow,Meun,他們也是視圖,有視圖的地方就有Window,因此Activity,Dialog,Toast等視圖都對應著一個Window。
那View是怎樣綁定在Window上的呢?還要介紹下Window和View之間的紐帶:ViewRoot。ViewRoot對應于ViewRootImpl類,它是連接WindowManager和Decorview的紐帶,View的三大流程(measure,layout,draw)均是通過ViewRoot來完成的。在ActivityThread中,當Activity對象被創建完畢后,會將DecorVidew添加到Window中,同時會創建ViewRootImpl對象,并將ViewRootImpl對象和DecorView建立關聯。
root=new ViewRootImpl(view.getContext),display);
root.setView(view,wparams,panelParentView);
View的繪制流程是從ViewRoot的performTraversals方法開始的,它經過measure,layout和draw三個過程最終將一個View繪制出來,其中measure用來測量View的寬和高,layout用來確定View在父容器中的放置位置,而draw則負責將View繪制在屏幕上。如此反復完成一棵View樹的遍歷,整個View視圖就顯示在屏幕上了。
在onCreat()中,我們只有一個setContentView()的操作,在Activity的setContentView的實現可以看出,Activity將具體實現交給了Window處理,而Window的具體實現是PhoneWind在setContentView中創建了DecorView,DecorView是整棵View樹的頂級View,然后將View添加到DecorView的mContentParent中,最后回調Activity的onContentChanged方法通知Activity視圖已經發生改變。
DecorView作為頂級View,一般情況下它內部會包含一個豎直方向的LinearLayout,在這個LinearLayout里面有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是標題欄,下面是內容欄,其中標題欄一般由Activity的Theme樣式所決定。在Activity中我們通過setContentView所設置的布局文件其實就是被加到內容欄之中的。
一個比喻總結下Activity Window View三只之間的關系:Activity像一個工匠(控制單元),Window像窗戶(承載模型),View像窗花(顯示視圖)。
如果還有疑問,可以觀看我的視頻課程:剪不斷理還亂的Activity Window View三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