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韓是我們“戲迷鐵三角”中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也是我熱愛看戲的領路人。
? ? ? ? 第一次加入“看戲同盟”緣于老韓老滑路況不熟、邀我做向導而不得已上了他的“賊車”。
? ? ? 那天晚飯后, 老韓的破面包顛簸而且異響重重,方向盤“吱吱呀呀”扭了二十分鐘,天色已晚,終于到了目的地——魏莊鎮茅蘆店村干群廣場。在戲臺右前邊角上站定(這成為我們以后看戲的固定點),才發現我即使年過五旬,卻也是全場最年輕的觀眾——逡視戲臺下黑壓壓一片,皆是皓發駝背、皺紋滿面的老頭兒老太人等。
? ? ? ? 首場戲看得入了巷,豫劇現代戲《倒霉大叔的婚事》,任宏恩沒到場,他的徒弟“侯圈”到了,雖然我們沒帶凳子,站久了腳酸腿疼,但我們依然津津有味地看到戲終。
? ? ? ? 不知是因為年齡老了,喜歡慢節奏,還是因為“近墨者黑”,反正從那次看戲以后的日子里,我就被他倆“拉下水”了,我們仨常一起相約跑很遠的路出去看戲,地址涉及附近幾個鄉鎮,甚至兩次過浮橋到山東過戲癮,一個多月里,我們先后竟觀看了將近二十場傳統劇目!
? ? ? ? 我們看的大部分是廟會請的戲。? ? ? ? ? 進入農歷二月,各地廟會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老韓說,這陣子不冷不熱,又趕上農閑,正是看戲的好檔口,咱們得抓住時機多看幾場,好好過過戲癮……
? ? ? 老韓有自己的資源渠道,通過抖音、微信好友,以及電話聯系,廣泛搜羅方圓十余公里的“唱戲”情報,然后一一寫在紙上,由我在手機上導航方向、距離、路線,并根據路程遠近確定開車或者騎電三輪。
? ? ? ? 但也有情報不準的,那一次晚飯后開電三輪風塵仆仆地趕到七公里外的孟崗鎮北陳村,卻被告知這里有廟會唱戲不假,但要等到農歷三月三——我們早去了好幾天,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來了,就繞著村外麥田里的廟宇轉了一圈,就折返了回來,晚風習習,夜色朦朧,談笑著說只當旅游散心了不枉此行……倒也悠哉悠哉。
? ? ? 白天沒時間,我們只好看夜戲(我們這里也叫“堂戲”),上歲數的老人家都知道,夜戲好看!
? ? ? 這一切要歸功于舞臺燈光。
? ? ? 我們每次開車或者騎電三輪趕到目的地時,夜幕已悄然降臨,遠望戲臺上燈火通明,各色帷幕及舞臺頂端長長的百褶邊裙隨微風飄忽搖擺,光照下如微微粼波;后臺燈光反射下的背景幕布,或松鶴延年、牡丹富貴;或小橋流水、亭臺軒榭……整個一朦朧的仙山瓊樓。
? ? ? ? 近得舞臺前,表演中的情景更讓人賞心悅目——
? ? ? ? 不必說演員衣著的各色戲服,在燈光照射下比白天愈加鮮艷搶眼,單就生角兒的珠櫻寶飾之帽、旦角的翡翠簪櫻之飾,便迷煞了觀眾的眼睛,燈光反射下,官帽上精雕細琢的六角形、菱形青玉白玉紅玉珊瑚琥珀翡翠裝飾隨動作巍巍顫動,反射著五顏六色的炫目光彩;還有演員的臉部化妝,白天肯定不甚鮮明,夜晚的燈光下,粉腮紅唇,黑漆眼影,小旦的顧盼流姿、嫣然生情,在燈光的幫助下便提升了七八分妖嬈。
? ? ? 一般晚上七點半準時開場,一霎時,板胡嚶嚶,琵琶叮咚,嗩吶聲聲,鑼鼓咚咚鏘鏘,電子琴緊跟著奏出悠揚的樂曲,配上現代化高級音響,如萬馬奔騰,又似空山流水,一場絕美的聽覺盛宴排山倒海般襲來……
? ? ? 看的戲多了,便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比較——
? ? ? ? 我們愛看豫劇,因為此劇種是我的家鄉戲,它字正腔圓、音調高低起伏有致,便于演員抒發感情,不像大平調的直聲大喊演員累的夠嗆;有的草臺班子戲臺狹庂,戲廂破舊,演員少得可憐,中軍、衙役區區四人,還得由中老年女演員湊合,全無威武雄壯之氣勢,有時一場戲,她們可以不換服裝,跟在不同的主子后面賣命;這些戲班子男演員也少,有不少生角兒還得女演員替上。
? ? ? ? 但那些有名的市級省級大劇團就不同了。
? ? ? ? 他們陳容強大、演員眾多,有龐大的運輸車隊、規矩氣派的舞臺,前天在方里鄉陳莊村演出的平煤“神馬”豫劇團的舞臺高大巍峨,幾乎成正方體,舞臺跨度大,深度廣,光帷幕就有四五重。
? ? ? ? 大的舞團都有幾位叫得響的名角兒,當然他們功夫也很了得,演唱字正腔圓,男女名角兒或聲如驚鴻,響徹行云;或圓潤清亮,如碎珠落盤,一上臺便博得滿堂彩;他(她)們扮相俊美,妖嬈多姿,除了唱,還會演,甩水袖、折腰、翻跟斗,一看便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她們不光會唱,還會演,是用心演繹故事、能折服觀眾的行家里手。
? ? ? ? 看了幾出“苦戲”,年輕的女演員扮演的角色楚楚可憐,聲情并茂,悲傷處,眼見得淚眼婆娑、濕了眼眶,竟慢慢洇濕了妝容……臺下的觀眾受了感染,跟著傷神、垂淚。
? ? ? ? 我的淚點較低,每次跟著入戲淚水便不由得流淌,又怕別人笑話只得悄悄擦拭,偷偷窺覷,卻見滿場的老人大部分在垂淚唏噓。《風雨行宮》、《竇娥冤》、《列女傳》、《三娘教子》這樣的苦戲每場終了,人們還沒從悲苦的劇情中走出,沒人說話,只是慨嘆著默默搖頭離開,曲終歌罷人散盡,唯留愁情空氳氤。
? ? ? “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除了看戲, 老韓專注的是劇團車隊多少、后場化妝如何,他依此來推斷劇團的規模和品味;而老滑更關心劇團的樂隊,每次聽戲,他都要跑到戲臺前頭的一角,伸著脖子看樂器種類和樂師人數,誰是三把板胡中的頭把弦;誰的長號啾鳴最像駿馬嘶鳴,那個吹長笛的樂師頭發留得真長,男不男女不女的……
? ? ? 而我欣賞的則是戲劇中文學素養成分的滲透,《包公探陰山》中包氶的“站立在望鄉臺用目觀看”一節戲詞感人至深,這里的包大人不再是冷冰冰鐵板一塊,而是有血有肉的情長兒女身;《義烈女》中童玉珊身背嬰兒過獨木橋一段看似拖沓冗長,其實一方面彰顯演員基本功之深厚外,重要的是為慌亂中孩子不幸落水溺亡、女主角斷了生的念想最終羞恨交加、自刎身亡張本;還有《抬花轎》中周鳳蓮“夸香囊”一段妙語連珠、富有喜慶色彩的唱詞,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不僅不顯得累贅,反而更能讓普通人民群眾所接受……看來中國傳統戲劇能久唱不衰不光取決于唱腔戲詞,還有不少另外的文化文學因素。
? ? ? 那次晚上在孟崗鎮某村十點多看完戲折返,已是萬籟俱寂,電三輪行駛在幽靜的天然文巖渠小堤上,左側麥田里蛐蟲啾鳴,右邊渠水悄悄流淌,偶有水鳥沉悶的囈語,遠處哪個村外隱隱約約的成排路燈睜著惺忪的睡眼,堤坡里一股水草的清香迎面撲來……忽然就想到了魯迅先生《社戲》中的片段……
? ? ? ? 此情此景,雖然沒有《社戲》中作者“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的迷失自我,倒也體悟到了與大自然人天合一的境界,只是我等比百年前的少年“迅哥兒”多了些人生的沉淀,畢竟人已過中年,認知積累更多一些,對于人與自然、人與戲劇,真正有了“物我適情兩相悅,戲里戲外皆人生”的一點兒感悟。
? ? ? ? ? ? ? ? ? ? ? ? 2023.05.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