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年人,一定要有容錯的能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孩子。既然能容許四十歲的自己犯錯,為何不容許十歲的孩子犯錯?很多經驗和道理不是靠簡單的說理和無端的指責就能裝到孩子的心里。對著孩子說,孩子,你不行,這是一個成年人肆意發泄情緒,軟弱和不能有效進行自我情緒管理的表現,更不要把這種指責心態放在平時的無意舉動中(具體參見皮革馬丁翁效應)。
試想一下,為什么孩子必須按照你的思路做事?為什么才十歲的孩子一定要達到三四十歲人內心的滿意度?你把自己內心對復雜社會以及未來生存問題的焦慮,不加修飾地擺放到孩子面前,經過孩子同意了嗎?更重要的問題是,孩子還小,他懂嗎?這是一種絕對不理智的心態。養育孩子不是說孩子不忍饑挨餓,不衣不蔽體,不疾病侵體就萬事大吉了,還包括心靈的滋養和培育。
想想自己的十歲,問問自己,父母于當年的你的意義?問問自己的父母,怎么看待當年的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事實上,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父母幾乎是孩子的整塊天空。
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和肯定。無論我的孩子做什么,他在我心里是最棒的。孩子,這件事你做錯了或者沒做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問題在哪兒?下一步的解決方案是什么?以后怎么處理這種問題?不給孩子指明方向,蠻橫指責是不明智的舉動。孩子是最會察言觀色的。家長的暴脾氣和沒耐心,造成的一種結果是孩子被批評得麻木了,因為他最愛的爸爸媽媽覺得他一無是處,然后他做什么都是受指責,還不如直接放棄;另一種結果是孩子過度緊張,出現討好家長的行為以避免指責和懲罰,雖然每個孩子討好程度不同,現在讓孩子學會討好你,下半輩子去察言觀色,討好取悅別人。這和你愛孩子、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馳。
時代已經變了,教育觀念也該更新了,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新時代,棍棒教育已經行不通了。 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格外嚴厲的家長,該反觀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紅臉白臉,其實可以自如切換,你的底氣和威嚴感的建立就是你對他的愛和尊重。紅臉唱久了,你的孩子怕你,你也很累不是嗎?
人生這個舞臺真的很精彩,不局限于你所給予他們的狹隘世界,他會長大,會閱讀很多書,走很多的路,見識很多的人,反過來回觀你,你對他的教育,權衡你對他的愛和給他造成的痛苦。有些時候,雖然你的出發點是愛孩子,可孩子看到的卻是你的后背,善良的他可能也會愛你敬你,但也僅止于你給了他生命和養育他,卻沒有滋養過他的心靈。你年邁跟不上孩子的步伐,滿心渴望孩子關懷的時候,孩子可能也給你一個后背。親子關系不在于共處時間的長短,而在于親子陪伴的質量,父母和孩子之間靜靜流淌的濃濃愛意和互相尊重、信任的情感。
學校每節40分鐘的課都有教學任務,一個教師除了學校日常事務和生活瑣事,日均有效上課時間就1-2節,還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自身的角色也決定了其作用的有限性。盲目地對老師寄托過度的希望是家長不負責任的表現。有時候,不是老師放棄了你的孩子,是你并沒有真正尊重老師的勞動,不體諒老師的勞動能力和強度。記住,家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所有尊重關系,都是相互的,世界不繞著哪個轉。請認真對待你的孩子,結合他的學習基礎、性格、能力和個人習慣,認真對待他的學習包括各科放學后作業的監督、他的生活能力的培養和他的情感塑造等等,是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