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月教室? 崔一諾
摘要:? 天子、諸侯高高在上,不直接與百姓打交道。這樣的事情交給大夫們處理,每個大夫統治著自己領地內的百姓。大夫的領地通常都不大,人口也有限。所以貴族們統治他們的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個人為基礎。于是采用刑罰,以保證百姓服從。我們可以看出,先秦封建社會,人的關系,無論尊卑,都是靠個人接觸來維持的。周朝的后幾百年,封建社會制度逐步解體。社會發生了深遠的變化。君子和小人的社會區別不再是絕對的了。在孔子的時代,已經有一些貴族喪失土地和爵位,又有些平民,憑著才能和運氣,勝利地成為社會上、政治上的顯要人物。社會各階級原有的固定性,被打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寢略和政府。大國的領土越來越大了。為了進行戰爭、準備戰爭,這些國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也就是極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其結果,就是政府的機構和功能比以前越來越復雜的多了。新的情況帶來了新的問題。當時各國諸侯面臨的都是這樣的情況,自孔子以來諸子百家共同努力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伤麄兲岢龅慕鉀Q方案,多是不夠現實的,不能實行的。各國諸侯需要的不是對百姓行仁政的理想綱領,而是如何應付他們的政府所面臨的新情況的現實方法。
關鍵詞:封建社會、新情況
一、法家思想
? ? ? ? 法家的的主要的政治思想就是集權。法家的治國方法是反對禮制,講究的是法制,依法治國,并且使用的是重刑,以法為本的同時也把重刑原則推向了極端。
二、法家思想對秦的影響
1、消極影響
? ?
? ? ? ? 一提到法家,一定是君王們的最愛,不管是那個皇帝,他們的心里都有對政治的野心,而法家的思想對于政治的主張就是集權,把所有的權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哪一個皇帝不想要的呢? 在秦建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過渡期,在禮樂都破壞的情況下,法家的思想正好適合這個動蕩的時期。雖然法家思想對中國后來的法律有著很大的影響,但這并不代表著,法家的思想適合于治國。它可能適用于亂世,但他并不適用于治世。
? ? ? 法家在正式方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治國體系,并且這對秦朝的政治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套體系就是:君主專制理論。之一套理論使秦王朝興盛,但同時也是秦王朝衰亡。君主專制理論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皇帝制度,特點就是:皇權至上,唯我獨尊。2、三公九卿,特點是: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3、郡縣制,特點是:官員一環扣一環,相互壓制,造反不得,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把周朝的分封制廢除,設立了法家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這也算是秦始皇吸取了周的教訓。在周天子的統治時期,藩鎮割據,天下被周天子分成了許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樣使得諸侯國的大王自己擴大勢力,并且造反。所以說我認為秦始皇設立的這個郡縣制是很正確的。都說“興也法家,亡也法家”我認為導致秦二世而亡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法家的君主專制主義,這個主義需要的是統治者真正的可以做到公平,但我認為,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中國的根本就沒有什么絕對的公平。所以說君主專制主義的其中一部分是不實用的。
法律方面
? ? ? 雖然說秦始皇在中央設立的政策是好的,但并不代表法家以法治國的思想是正確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說不管是什么樣的國家都有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秦朝主張的就是以法治國。但是秦的法律不像是給百姓、貴族等人制定的,而像是給監獄里面的犯人制定的。秦起初是法律,到了后面都變成了暴政,秦的暴政都主要體現在了重賦、重役、重刑。導致秦朝會出現這樣局面的,不一定是只有法家思想的因素,但是一定有秦朝的統治者有很大的關系。在這其中,雖然說法家主張的是以法治國,所以秦始皇按照法家的思想建立了許多法律條令,但是在這過程當中秦始皇曲解了法家的思想,加重了對法家思想的執行。會導致秦的暴政這樣的局面,與秦朝統治者的冷酷個性、驕傲自大、驕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說、為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所以說我認為如果把秦的暴政或者滅亡,僅僅都歸結于受法家思想的影響是簡單和片面化的。用司馬談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
2、積極影響
? ? ? 秦本來就是周天子分封出來的一個諸侯國,但是他在這些個諸侯國里面算是比較強大的一個,所以在這里滅亡之后,他才會迅速的發展強壯。在秦始皇即位之前,他的祖先們都只是在發展秦的勢力,并沒有去攻打或占領其他諸侯國。這同時也為秦始皇后來的大一統鋪下了一條道路。因為經歷了周朝分封制漫長的統一時期,面對秦始皇的統一,不管是百姓還是諸侯國的大臣都是不容易接受的。在后周的幾百年,封建社會的法律已經逐漸瓦解。社會不再像以前一樣安定上層社會的貴族們。有些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后爵位,而也有些平民也靠著自己的才能和運氣,變成了上層社會的人。這樣社會各階級原有的固定性被打破了。這便是一種新的問題,在這時秦始皇出現了,面對這樣的一個新問題,他用了一整新的方式來解決,在這個時候的社會正處于一種混亂的局面。尤其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原來的諸侯大臣不管怎樣心里或多或少都會不服氣。所以這樣他們其中會有人造反,然而在這種時候,如果還用儒家的禮治的話根本就沒有用。所以這樣一來法家的思想進一步的幫助了秦朝的統一。
三、儒家對秦的影響
? ? ? 說到儒家,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孔子,他就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其實,儒家的思想對于秦朝來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因為秦朝采用的一直都是法家的思想。在某種角度上來說,法家的對立面就是儒家。前者主張“法制”,后者主張“禮制”。他們的哲學理念不同,在對待人民的態度、治國的的途徑、建設什么樣的國家等根本性問題上都是對立的。儒家的思想來源于周朝的禮樂文化,后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但是在那個時期儒家學說并沒有受到重視,在孔子周游列國之后,儒家學說得到了大范圍的傳播。儒家的禮教功能在于克己復禮、培育人才、以禮約人、以禮化人、以禮立人是其內在邏輯。樂教就是培育人的中和精神,推進人的自我教育。政教是在于培養德性君子或者一些社會榜樣。而刑教意在抑惡揚善,將人性惡壓制在最小范圍內,讓百姓們一心向善、自我反省,完成個體的道德升華。至于儒家對秦有什么影響,那就是,因為儒家的思想,不管是在政治、教育、道德等等幾個方面來說,儒家的思想與法家的思想在某方面是是對立的。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秦始皇做了一件非常有名的事情就是“焚書坑儒”,行不說他做的這件事情的對與錯,就先來說說他為什么會這么做。“焚書坑儒”中的這個“儒”并不只是指儒家,這其中也包括了道家、墨家等等其他的學派。但是為什么這里寫的是“儒”而不是道或墨,儒家講每個人都要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法家是將集權。所以在這一方面上法家和儒家是相對的。而道家主張的是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墨家主張的是廉愛、反對鋪張浪費。還有其他的學派思想,但是這些思想對于政治、教育等方面都與法家思想沒有關系,對他們的政治沒有任何的威脅,所以說這是儒家對秦的影響。
四、綜上所述
? ? ? 總而言之,法家的思想對于秦的政治起到了鞏固統一的作用。對于秦的滅亡,不能把都有責任都推到法家身上,法家不是秦迅速而亡的替罪羊。即使是這樣法家的思想也是沒適用于治國,只用于建國。所以說如果當時秦朝采納的是儒家的思想,即使秦朝的統治者有再多的缺陷,也不會二世而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