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可以隨便開玩笑,大人說的話,小孩子都有可能當真哦。
-01-
利誘式
在商場看到一個媽媽正在跟3歲左右的小女兒說:跟媽媽乖乖走,媽媽就給你棒棒糖吃。
當時,小女孩正在距離媽媽2米左右的地方噘著嘴站著,顯然是生氣了。不過,當她聽到媽媽說給她棒棒糖吃的時候,非常開心地朝媽媽跑過來。
但是媽媽沒有立馬給她棒棒糖,而是拿著棒棒糖開始往前小步快走。小女孩一邊咯咯笑著,一邊朝媽媽一路小追。
直到一家餐廳門口媽媽才停下腳步,然后彎腰把糖給了小女孩,笑瞇瞇地說:好了,獎勵你的!下次乖乖跟媽媽走,媽媽還給你糖吃好不好?
小女孩開心地說:好!
不知道為什么,我聽到媽媽最后說的那句話,有一種人販子哄騙小孩子的感覺。是只有我這樣認為嗎?
不給甜頭就不走,給甜頭就乖乖跟著走,事后還鼓勵孩子。可能孩子媽媽是出于無奈,因為無法控制孩子的任性,所以才想了這么一招。
可是,孩子不會僅僅認為,只有媽媽給糖,才能跟著乖乖走。孩子會發散理解為:誰給糖吃,就跟誰乖乖走。
這樣的玩笑太可怕了!實在開不起!
人販子哄騙孩子的技術手段之高明,實在讓我們無法想象,恐怕利誘還算是最簡單的一種吧?這樣的玩笑豈不是在推波助瀾嗎?
即便沒有遇到人販子,在這樣的利誘式玩笑,也會誤導孩子的價值觀,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這樣的思維:只要有利可圖的事情就可以允許自己做,沒有利就不值得自己理睬。
-02-
無原則調侃式
我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兒子剛開口說話,還不利索,很多發音都是混沌不清的。比如說,他叫“姥姥”做“腦腦”,“胡蘿卜”叫“胡磨卜”,“哥哥”叫“嘚嘚”……
這些搞笑的含糊不清,常常引發包括我和他爸爸在內的哄堂大笑。當然不是嘲笑,我們覺得好可愛,好有趣,有的時候還會故意效仿他,逗逗他。
后來,我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擺出一副當老師時的嚴謹態度教育我們:孩子學語期,發音出現錯誤,即使再可笑,也請你們克制一下,除了認真校正發音,其他玩笑不要隨便開!要知道,你們的笑是在刺激他,你們的模仿更是鼓勵他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其實類似的玩笑生活中常有,只是我們不覺得對孩子是一種無意的傷害。有些玩笑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才能看到危害,然而有些玩笑的負面效應,我們很快就感受到了。
比如,有那么一段時間,兒子喜歡躺地下示威。我們覺得一個小胖家伙在地上像個毛毛蟲一樣拱來拱去,很好玩,就樂出了聲,還抱起來哄一哄親一親。
不想,這一笑,一哄,一親,就鼓勵了他繼續以這樣的方式耍賴,甚至打滾不起來。我們只好尊師重教,對他的任性胡鬧,采取冷態度。結果,小家伙發現沒人為他“喝彩”,反倒覺得無趣,自己一咕嚕爬起來,恢復常態了。
現在,兒子還是有些很多音咬不準,即便我們的普通話都很標準,他還是會把“挖掘機”讀成“挖角機”。我們不敢再發笑或者模仿,而是認真地把正確發音重復一遍。雖然他不會每次都很準確地發音,但是至少他越來越多地跟著我們重復正確的發音了。
事實證明,與小小孩調侃也是需要底線的。小寶寶的思維雖然還不成熟,但他也會察言觀色,并且簡單地把大人的笑理解為喝彩和鼓勵,逐漸就會形成對某些事情的錯誤認知。然而對于大人的認真,孩子也是有感知的,孩子會以同樣嚴肅的態度回應。
-03-
威逼恐嚇式
這是比較常見的玩笑,可能很多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氣急敗壞的時候都脫口而出: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
可能孩子噘著嘴不說話了,也可能被嚇哭了。這樣的玩笑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但通常影響也是最壞的。
在成人的思維里,這樣的威逼或者恐嚇只是一句玩笑,自己很快也就忘了。可是孩子也許當真了,并且會選擇沉默,會對世界充滿敵意,會有不安全的感覺。
有朋友說,自己的孩子晚上睡覺居然說夢話,還是哭著說“不要扔,不要扔”。只因為這個孩子的爸爸曾經威脅:如果他再不聽話,就把他最心愛的玩具遙控車扔掉。
還有一位媽媽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無論怎么嚇唬都不怕,實在不知道該怎么管他了。這就是“狼來了”的效應,因為威逼恐嚇的玩笑開得太多了,每一次都沒有實現過,對于一些大大咧咧的孩子,沒形成心理陰影,反而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了,那么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威信全無,話語權也喪失了。
還有一些玩笑屬于“哄騙式”,其結果跟“狼來了”差不多。
有一位爸爸說,他工作很忙,晚上回來還要加加班,孩子有時會來糾纏,他就哄孩子說“如果乖乖自己玩會,就給他買飛機”。但是一次也沒有實現過。
這位爸爸說,他只是隨口一句玩笑而已,以為過后孩子就會忘了,但沒想到孩子真的會要求他兌現,在屢次失望后非常惱火,現在對于爸爸的任何一句話都很反感,總是頂嘴。
顯然爸爸的權威已經在玩笑中喪失了。當然,這不止會造成親子關系的惡化,還會造成孩子自身信用危機,他被父母“玩弄”了,他也會去失信于別人,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很惡劣的影響。
-04-
性器官玩笑
這一點最容易被忽略也最為重要。很多老人尤其喜歡拿孩子的性器官開玩笑,比如,逗弄孩子的小雞雞。甚至很多孩子都兩三歲了,還毫無隱晦地拿性器官開玩笑。
要知道現在的性侵越來越低齡化了,變態的性侵者甚至連8個月大的嬰兒都不放過。并且不要認為男孩子就不會被性侵。前一階段的林肯主唱Chester bennington自殺不就是因為童年的性侵陰影無法抹去嗎?
從《熔爐》、《素媛》、《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林肯公園主唱自殺再到最近的南站候車室,我們除了對一次又一次伸向幼小孩子的魔爪感到無比的痛恨,是否還應該反思家長對待性教育的態度和方式?
首先就應該戒除孩子的性器官玩笑,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也應該有隱私被尊重的權力!哪怕是拍照轉發朋友圈,也不要忘記把小寶寶的隱私部位打上馬賽克。
如果連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都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怎么能夠指望孩子對性器官有正確的認識和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
孩子從2歲開始就不該穿著開襠褲到處跑,除了注意隱私的健康和衛生,還要有意識灌輸孩子不可以隨意暴露自己的隱私。除此之外,父母和親人更不應該過分關注孩子的隱私,以避免孩子好奇引發錯誤的行為。
對于孩子來說,玩笑更不可以隨便開,因為孩子單純認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認知和世界觀,他們可能當真也可能錯誤理解。一句玩笑可能會注成大錯,所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在孩子低幼時期,才會顯得尤為重要。
還有哪些玩笑是不能和孩子隨便開的?歡迎文章下方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