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東北師大附中校長吳振成、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宋正友共同總結了校長工作的一些基本經驗載入《校長手冊》(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這些經驗,在當時是很“現代”的,時下有的地方可能已經有些落伍,但就其內容和反映的精神實質來看,這些經驗仍然帶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今天所要提倡的東西并不相悖。在新的形勢下,這些經驗也許還有參考價值。
一、集中精力 控制全局 學校的全局指的是學校整體工作運行的結構和動態。學校必須在校長主持下制訂長遠的規劃和學年度工作計劃,必須在校長主持下制訂、修改和健全常規工作過程中的規章制度,還必須在校長主持下對某些重大事情做出決定;學校必須由校長主持確定組織機構,任用干部和教師,明確分工,組成教學和思想教育工作隊伍的布局,組成指揮的反饋系統,完成教學輔助和后勤供應的部署。這就是學校整體工作運行的結構。在這樣的結構中,由校長統一指揮,意在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層層推動,使全校整體工作結構所有的部分都能按照預想的方式順利地運行。但是運行的功能會是怎樣的呢?是在趨于良化,還是在趨于惡化呢?這種學校整體工作結構運行的功能和方向的趨勢就是它的動態。運行動態經常取決于運行結構,又經常是運行結構健全程度的反映。這兩者相聯系,就構成了學校的全局。
控制全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面面俱到,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能調動得靈,而必須是能夠把握住全局,也就是校長對于學校整體工作運行的結構和動態具有主導作用。如果通過具體的工作來驗證是不是控制了全局,可以試選下面三項標志:①能否多渠道地及時地獲得學校各主要方面的真實情況的反映(一要真實,二要及時);②對學校整體工作和各項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對關鍵的部位、關鍵的人員、可能影響運行結構的功能和動向的重要因素,是否心中有數;③發出的指令能不能有節奏地認真推動執行,提出的指導意見是否能被積極接受。這三項標志歸納起來就是:能不能做到耳聰目明、令行禁止。
為了達到控制全局的目的,就必須抓住它的關鍵。妨礙學校全局的癥結,往往表現在指揮不靈和反饋失誤上,而其根源多在于校長對學校領導班子和骨干隊伍的失控上。可以說,統一領導班子、掌握學校骨干是控制學校全局的關鍵。
學校骨干教師隊伍由學校工作成員中水平高、責任心強、威望高、影響大的同志組成,他們往往分別具備業務帶頭人、部門負責人、群眾基礎好這樣幾個條件,本人又精明能干,能起帶動作用。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教職工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通過他們去組織、指揮、推動的。因此,他們是開展學校全面工作的基石。領導班子則是骨干中的骨干,其團結的程度直接影響著骨干隊伍。
1.為了掌握住骨干隊伍,必須耐心地、細致地層層溝通思想。所說溝通思想,就是圍繞學校的發展遠景和階段的工作目標,主動交流看法,既宣傳、說明自己的主張,也聽取大家的看法,使自己成為這個領導班子的思想帶頭人,成為這支骨干隊伍的思想核心、集大成者和代言人。只有這樣,才能使這支骨干隊伍(并通過他們及至全校)了解到你的雄心、你對辦學成功的信心和實干的決心,了解到你的計劃、規劃情況。所以制訂計劃、決定問題都要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多商量,多作說明解釋工作。
發現有跟自己思想距離較大者,以為彼此溝通思想太難,于是就不愿意多接近,這樣是不可以的。其實,思想距離較大,正說明有及時交流的必要,越不去溝通,思想距離就會越加擴大。主動交流總是會增進了解的。還有的認為有跟自己思想經常能保持一致者,以為彼此思想不必再去溝通,于是工作一忙起來,就不把他們列為思想溝通的對象了。時間久了,彼此的思想也會出現空當,貽誤工作。遇有這兩種情況都不可偏廢。
2.必須明確職責分工。每一個部門和它的負責人員的職責范圍、權限、重點工作項目以及工作基本要求都要明確。校長要大權在握,小權分散。全校性的人事、財務、教育、教學措施的決定權不能放。決定以后分頭執行的指揮權和局部工作的決定權不能不放,要合理分派。分派下去的權力和工作也就變成了各部門負責人的職責和任務,校長必須明確而嚴格地要求責任者執行到底。
各部門負責人在執行工作時需要更改學校的計劃或決定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有時原計劃、原決定有失當之處,在執行過程中才發現了它;有時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或者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工作經驗有了新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修改原計劃,更改原決定,是正常的。但如不是事先交代過變通原則的,或不是遇到非常情況的,校長必須要求工作人員事先請示。不請示而自行其是的做法,不能被允許,不能開先例。每項重大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要規定按時匯報。
3.親自進行及時的檢查督促。
校長檢查工作的目的不是代替學校反饋系統的檢查,而是為了:①檢驗自己主持制訂的工作方案、自己決定選用的人選是否得當;②檢查學校工作系統的功效如何;③了解、發現和研究對全局有重大影響的因素;④抓住自己工作的重點。校長檢查工作的方法和學校反饋系統的系列檢查應該有所不同。
從檢查對象上,重點檢查課堂教學和班級工作,透過第一線的具體工作來分析和督促部門的組織工作。從工作面上,重點檢查教育、教學過程,透過工作過程來分析工作質量和督促準備工作。從時間上,重點抓開學、期中、期末三段。
檢查任何一項工作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查一項就要查深、查細、查實,寧可少查幾項,也不可走馬觀花。不查不明,有問題查不出也會成為失控的缺口。
檢查過程中要多看、多問、多聽、多想,卻不可無根據地多說、隨意說。說話要有根據,表態要算數,說到就要做到。要親自做檢查記錄。
要時刻提防和嚴肅批評做假和虛報,要嚴肅對待工作漏崗的現象。
通過工作抓骨干,通過骨干控制全局,教學整體工作機器的運轉就會靈活了。
對于校長來說,把具體的行政事務都交給別人去處理,是不現實的。但是每天找到頭上的行政事務多得很,如果不去集中精力,足可以埋在事務堆里,哪里會容你去抓全局呢!
首先,要善于分辨和選擇帶有全局意義的問題。已顯現的問題容易為大家所矚目,也容易吸引校長的注意力;尚未顯現的問題有時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有的問題本來是一般問題,由于主觀情緒或客觀反應的影響,也可能被看得過重。不善于選擇,就會哪個問題也放不下。必須舍得放下問題,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其次,不能代替職能部門。那些可以由職能部門辦的事,校長的責任僅在于布置、指導(包括說明和示范)以及督促,而不在于逐個問題去親自組織實施。例如,當發現有些班級自習紀律松弛的現象以后,校長的精力不是一班一班去解決,而是先看教導處是否已經發現和動手去解決了。如果教導處解決得不夠好,可以通過具體班級進行指導工作。如果教導處的工作很好,就可以只是適當檢查一下效果,其它不用再管。再次,要管理好自己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據有關統計,校長的精力分配按占用的時間計算,用于深入教學占25-----65%,平均為40%;用于處理行政事務占10---40%,平均為20%,;用于自修占5---30%,平均為11%,這個統計數字表明,校長必須保證有更多的時間深入教學領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必須壓縮處理一般行政事務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時間,避免無意義的談話時間。校長能不能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對教育、教學方向問題的研究和指導,也就成了能否完成對學校全局控制的明顯標志之一。因此,校長自己制定一個工作計劃日程表,做出階段性的統計分析,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