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里也提出了提高學習能力的3個底層方法: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反思:提升知識掌握的層次
反思不是對總結,不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蛘?,換個說法: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進行校正
從應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順序:做出假設->采取行動->產生結果
反思的順序:觀察結果(現象)->研究原先假設->反思校正假設
所以我們對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設的質量不同,意味著我們的認知深度差別很大。而要想讓我們假設的質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驟,便是反思。
而反思在學習過程中也起到了3方面的作用:
1、發現知識誤區;
2、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
3、檢查學習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
世界象棋冠軍和世界太極拳王維茨金在他所著的《學習之道》一書中提到,他自己早期在學習象棋的時候,常常會憑借直覺或者說不清楚的理由走出一步棋。教練布魯斯為了幫助他發現問題,便“......通過提問的方式讓我放慢速度。每當我要做一個重要決定,無論好壞,他都會要求我解釋自己思考的整個過程。要達到這個目標有沒有別的辦法?我是否意識到了對手的威脅?有沒有考慮過不同的布局順序呢?”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錯誤應用的知識。這種反思練習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比如記日記的時候,回顧一天的生活,看看我們做了哪些決定,放慢自己的思考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
像這樣放慢思考的速度去想事情,似乎很花費時間。但是你不這么做,未來因此浪費的時間恐怕要數倍于此。
以教為學:教別人的過程是督促自己發現知識阻塞,強化記憶和認識的過程
我想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經常遇到別人來請教我們問題,而當我們翻完書本,理解并能給對方講明白,這樣的過程讓我們對該知識內化為自己所用,并因為與對方的交流,讓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最后我們才配擁有這個知識。
刻意練習:最關鍵的不是掌握具體的某些能力或知識,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心理表征解決問題,提升元認知能力。
在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這里說的“模型”就是臨界知識(通用必修課),“框架”就是把臨界知識整合起來的認知方式。
當然在提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采用一些技巧,例如:記錄、定期回顧和付費購買。
記錄——好記憶不如“爛筆頭”
定期回顧——溫故而知新
付費購買——付費買時間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17年已經過完了1個多月,開始行動,記錄下你的每日精進日記吧!
彭小六私密群 11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