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有同學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個“英語四級高頻詞匯500個”,內含某教育機構總結的500個在四級考試中出現最多的詞匯,標題聲稱四級詞匯那么多,沒有時間全部看完,不如只背這五百個。
雖然距離四級考試還有好幾個月,同學依然興致勃勃地轉發并配字“先碼再看”,且先不說這個最高頻的500詞靠不靠譜,當我看到他說出先碼后看這四個字的時候,我就知道這篇分享對他一定沒有多大的幫助了。
微博、朋友圈、空間等,所有我們平時刷起來沒完的社交平臺大多帶給我們的都是娛樂信息。然而,也確有一些人或機構將社交媒體作為傳播的途徑,分享一些對人們有幫助的東西。有時是某學科的公式大全,有時是省錢的妙招,有時是電腦操作的快捷鍵,有時則是養生的小竅門。它們其中的一些文章篇幅極長,內含全面,一時之間根本吸收不了,于是打出了“先碼再看”的旗號,只要把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我們就完成了“碼”。
但是,仔細回想一下,那些我們碼住的分享,我們真的看過嗎?沒有,不僅沒有,它還讓我們騙到了自己,讓自己以為自己在玩手機的時候也在提升自我。
先碼后看,這可能是本世紀讓我們墮落的最大網絡騙局。
02
我們對一個事物有多么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得到這個事物花了多少工夫。刷手機之時,我們無意之間得到的一個“學習秘籍”并不能給我們一種來之不易,付出代價才取得的感覺。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的也是十分短暫的記憶,我們可能被標題吸引進去,但是卻一時間疲于其中枯燥的內容,選擇了先碼再看。但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把自己碼住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來的簡單,去的也容易。
而最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沒有收獲,反而還為自己營造了一種“我為自己努力了”的錯覺。所謂騙局,不是整理分享的人欺騙我們,而是我們自己欺騙我們自己,讓自己以為碼住了就是學習了,就是收獲了,從而給我們自己更多的縱容繼續去一遍一遍地刷著手機,浪費著自己寶貴的時間。
所以,先碼后看的東西,碼多了,不光沒讓我們有所提升,還讓我們被自己的“努力”感動,越發墮落。
03
不得不承認,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小小的手機能夠學習的東西很多,想要有所收獲就不要簡單的“先碼再看”。
對于簡單的好理解的分享,不如多花幾分鐘把它看完,或者多看幾遍,把其中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直接就記在腦中,讓自己不用等著碼后再看,當場就把它吸收,為我所用,也省去了我們所需要為此額外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而對于那些我們一時間沒辦法吸收的內容,我們則可以換一種方式把它“碼住”。我曾經嘗試過將在網上看到的對自己有用的內容記在一個本子上,整理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吸收的過程,而由于自己在這上面花了工夫,時不時也會去翻翻看看,復習一下這些優質內容。
內容創業大神彭小六曾經分享過自己從公眾號文章中學習的經驗,他會把文章同步到印象筆記,然后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再加上自己的進一步加工,最后刻意練習。這樣一個過程使得他也用自己的方式真正意義上“碼住”了優質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分享在自己空間那么簡單。
04
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信息的質量依舊良莠不齊,有些甚至故意嘩眾取寵。從網絡中學習不是不可,但要善加分辨其中的內容。當我們得到了對自己有用的優質內容之后,更不能輕易的放走。簡單的分享到自己的空間或者朋友圈只是在告訴自己“我很努力”,如果你真的愿意在玩手機的時候有所收獲,不如多花一些功夫,把得到的內容像對待老師在課上講授的知識一樣總結、整理、實踐。
學習終究還是要腳踏實際的,不管以怎樣的方式去學習,不用上汗水和時間是不能夠獲得足夠的學習效果的。先碼再看本是一種管理時間和精力的戰術,但我們很多人卻用來感動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墮落。
現在開始,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好文章、好分享,要么現在就看,要么實實在在的碼住。由此開啟自己在網絡上學習的契機,讓時代的優勢為自己帶來個人的缺失進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