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經濟問題是個復雜的問題,本文只是作為粗略的邏輯推演,不嚴謹之處請見諒。
讀完了拖了很久的《一課經濟學》。這本書值得推薦一下,即使你讀完之后不認同作者的觀點,也值得讀一讀,這本書給我提供了一個看待經濟的新角度和新邏輯,值得在生活實踐中反復琢磨。
《一課經濟學》中有論述通貨膨脹的一節內容,讀完之后感覺很受震撼。讓我聯系到了當下中國的宏觀經濟以及上漲的房價。書中有一段內容說的極其質樸易懂,在此只好引用一下了:
有關增發貨幣(以及增發銀行信貸)如何影響價格的理論不計其數。一方面,就像我們剛剛談過的,有人認為無論增發多少貨幣都不會影響價格。他們僅僅把增加的貨幣看作是提高每個人“購買力”的一種手段,使每個人都能買到比以前更多的東西。他們似乎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買到比從前多兩倍多東西,除非生產出來的東西比從前多兩倍。
通貨膨脹的確不能提高每一個人的購買力,但卻能提高某一部分人的購買力。貨幣不等于價值,貨幣也只是衡量價值的單位,增發貨幣可比創造價值簡單多了。增發貨幣能夠引發通貨膨脹,誰先拿到增發的貨幣,誰的購買力就能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高。誰能先拿到增發的貨幣?答案是向銀行貸款的人或者企業。先拿到增發貨幣的人,是受益者。他們通過貸款的方式,沒有付出什么勞動,購買力就突然增加了,然后通過各種消費,就把增發的貨幣流通到了市場中。等到貨幣流通的比較充分后,每個人手里的貨幣都變多了,看似購買力增加了,但其實購買力并沒有增加,因為物價上漲了。當每個人手里的貨幣都能夠支付一輛車的時候,那么車的價格肯定會上漲的,對房子也一樣。然而最先拿到增發貨幣的人在購買商品時,最占便宜,因為這時的物價還沒漲起來。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是先拿到增發貨幣的那批人,他們拿的還不少。拿了增發貨幣后,買了水泥和鋼材,開始蓋樓房。與此同時,增發的貨幣開始在人群中流通,等到人們手中的貨幣都多了之后,水泥、鋼材、房子的價格都漲了,最先拿到貨幣的房地產商,卻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售賣房子,收回了遠超貸款的貨幣量。這真的有點像擊鼓傳花的游戲,最先傳花的人,是贏家,最后接盤的人,是輸家。
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在5、6年前咬咬牙買了房的人,現在過的很不錯。那個時候敢于貸款消費的,占了便宜。只要貨幣持續增發,通貨膨脹就會一直繼續,貨幣貶值都是在所難免。說不定在未來,中國可能像日本一樣,未來的1000人民幣的購買力,等于現在100人民幣的購買力。我現在這么分析,是有點馬后炮,但是通貨膨脹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不可不琢磨。琢磨透了,你可能無法造福全人類,但是可以先造福自己。
最后,強烈推薦閱讀《一課經濟學》!這本書不僅能通過大量實例來分析經濟問題,淺顯易懂,還在傳達一種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看問題時,不但要看到眼前對特定人群的影響;更要關注對這個社會群體帶來的影響。要全面地去看,而非只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