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達昨天夜里向丈夫發了一頓火,只是因為一件小事,她卻怒火沖天。
丈夫也不是軟柿子,動起嘴皮子來,很快將她氣勢給滅了。
琳達氣勢倒不是完全被碾壓了,只是她心里清楚,再爭執下去,只會更糟糕。
她索性抱起床頭的一本心理學書讀起來,以沉默收場。
丈夫很快睡去,發出死豬一樣的呼嚕聲。
這時,琳達卻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女性沒有被性滿足,容易脾氣大。”
嘣一聲,這句話好像沖她的大腦打了一槍,腦神經跟著都緊了一下。
聰明的琳達自然明白最近自己為什么常常發火。
丈夫已經半個多月沒碰自己了,這期間甚至連個擁抱都沒有。
這讓琳達沮喪,不僅僅是因為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更多地這讓她感覺自己毫無魅力,并且正在加速衰老。
更可怕地是,更讓她感覺丈夫對自己的愛正在逐漸消減。
但丈夫最近不愿碰自己,可能還有更可怕的一個原因,琳達心里也清楚。
他在懲罰我,琳達想,在他事業上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沒能給到很好的支持,所以他恨我,他是多么現實的一個人。
他需要一個實用的老婆,而我最多是個不太美的花瓶。
想到這里,琳達寒心地搖搖頭。自己有許多特長,愛好,在丈夫看來都是無用之事。他是一個太功利的男人。
琳達一時覺得他娶錯了老婆,而自己也是嫁錯了人。
或許他該娶一個可以與自己共同創造財富的女人,或許她該嫁一個愿意用心經營小日子的男人。而命運卻將他們牽在了一起。
丈夫的呼嚕聲繼續在黑夜里蔓延。
而琳達繼續陷入沉思。
去年,有那么整整一個月,丈夫都沒有碰自己一下,后來還是我主動打破了僵局,琳達回憶著。還好可以肯定的事,他只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無心去想這些風花雪月的事。
對于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來說,物質需求沒有得到充分地滿足,是不愿花時間享受性愛之歡的。
琳達想起去年與丈夫的一段對話,不禁苦笑起來。
去年的一個夜晚,她躺在丈夫身邊,想認真地跟丈夫談談:“老公,你都一個月沒碰我了,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丈夫對她這樣的提問不屑一顧,講話像從跟機關槍里蹦出來似的:“現在我們連生活需求都沒得到保障,哪有心情去想這些事?”
這話琳達相信丈夫實話實說,他的確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放在掙錢這事上了,但掙錢這事進展又不是很順利,這就讓他更無心去想別的事了。
“我們現在生活需求怎么沒得到保障了?我覺得挺好的啊。”琳達明白丈夫始終處于焦慮之處,她試圖開導他。
“好什么啊?每月有那么高的房貸,車子還沒買,以后再有小孩,還要養老,又要多少費用?”
“馬斯洛理論把生理需求放在第一層,你天天思考上幾層的事,身為一個人,卻連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不是順序顛倒了么?”
“你有那么強的需求,我沒有。都說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話還真不假。”
丈夫這句話差點把琳達噎死,談話就此收場。
暗夜中,琳達的眼淚安靜寂寞地順著臉頰涌出,很快浸濕了枕巾。
如此親密的人,如此近距離地躺在自己身邊,卻又感覺如此的遙遠。
在琳達看來,相愛的人,在肌膚相親中,可以將彼此的靈魂一次次聯接,交融,可以讓自己在這個世上不會感到孤獨。
琳達需要丈夫一次次進入自己的身體,需要丈夫親密地愛撫,這樣的聯接讓她踏實,幸福。可是,丈夫不懂。
他像一臺機器,絕對的現實主義者,也是現代的焦慮癥患者。
琳達也理解丈夫,他這幾年創業壓力很大,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幫到什么。如果自己年薪百萬,會不會他的壓力會小一些?可惜琳達目前的收入,只夠養活自己。
理解歸理解。只是,她擔心,待她丈夫事業有成時,恐怕她也老了。
按正常情況來看,還有十幾年,琳達就要絕經了,那時候丈夫總該實現他的抱負了吧。
琳達再次苦笑,這也是一場錯過吧。
篇后語:
第一次嘗試寫小故事,選題就這么冒險,不過這是根據朋友真實故事改編,感覺還是具有一定代表性。
最近發現,身邊不少女性朋友的婚姻,婚姻性生活越來越少,甚至進入無性婚姻。
當然,不只是男方的原因,也有很多是男方積極,女方抗拒的,我有些女性朋友直接承認自己婚后逐漸變得性冷淡。
現代都市人,有多少人被焦慮情緒消耗了過多的精力,而無心去愛愛了呢?從這一點講,人有時候活得還不如動物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