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自媒體,雞湯、情感、搞笑之類的“快餐”文化成為了主流,自媒體會這么一直“快餐”到底么?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么近年來的快餐文這么火?
文章的閱讀建立在讀者對內容的興趣之上。當下的情況是,互聯網的讀者大多會在閑暇與放松時進行閱讀,而用戶此時的興趣在于內心的舒適。只有讓讀者覺得爽,覺得享受,文章才有閱讀和互動。
于是現在的自媒體人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是:我要如何讓讀者在第一時間覺得爽。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覺得讀深度文章,學習相對高深的知識的過程很爽?要想讓讀者在第一時間覺得爽,就必須簡單粗暴,在閱讀過程中就要爽,而雞湯、情感、搞笑等簡單刺激的內容,一邊閱讀一邊爽,也就更能捕獲人心。市場供給總是由需求決定的,因為人們喜歡,所以雞湯情感類文章就更多了。
以閱讀提升自我,才是閱讀最大的價值
深度內容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學習并提升自我,代價是閱讀需要耗費精力,收獲是高層次的成長樂趣。然而,互聯網閱讀出現時間很短,相比于理智而“痛苦”地利用互聯網提升自我,人們更愿意選擇及時行樂。相較于自我提升帶來的深度享受,人們更樂意接受雞湯文瞬間帶來的表面享受。
但是,任何表面的享樂都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厭倦,在表面享樂之后,深層次的享樂——因自我能力與見識的提升、因高價值知識的收獲而帶來的享樂,將會取而代之。隨著自媒體行業的逐漸發展,人們在自媒體閱讀中追求的享樂層次也會到新的臺階,那時便是深度內容的春天了。
自媒體是放松的好去處,更是學習與交流的好去處
身邊有一些互聯網行業的朋友,他們所關注的,顯然就多了很多互聯網行業相關的深度自媒體。他們這也不完全是愛學習,完全是形式所迫,互聯網行業發展節奏快競爭激烈,不學習就得落后,而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除了互聯網之外的傳統行業,目前尚沒有大量依賴互聯網傳播自身的知識,沒有人來學習也自然可以理解。等各行各業都開始利用互聯網交流技術,而人們也以相互競爭的心態追逐最新的知識時,深度內容自然就有了它應有的價值。
自媒體發展時間不長,人們還在把自媒體當作“玩具”,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人們厭倦“玩具”之后,就會開始意識到自媒體也是一個不錯的工具。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波文化繁榮由紙的出現而產生,第二波文化的繁榮即將因互聯網的出現而產生,而深度的自媒體將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已委托易轉載維護版權,如需轉載,請在易轉載輸入本文授權碼:Y6YW,查看轉載要求并獲取轉載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