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來,我們步履匆匆,仔細想想 好像每一天都在做不同的決定,大的小的,難的簡單的;有的決定做起來很愉快,有的卻很疲憊。
就像站在一個分叉路口,往左還是往右?
思維定式
你看,在決斷事情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陷入【思維狹隘】的境況中,認為不是左,就一定是右。其實會不會有別的途徑可選呢?
“哎,這個vip補習班費用真是太高了,負擔啊,可是不報又不行,怎么辦啊,報還是不報?”
其實,除了這兩種選擇之外,還可以考慮的再全面些,研究一下 看有沒有大班的補習班,vip自然很貴,可大班 除了上課人數多了些,沒有那么多量身定制之外,其余都一樣啊。那這不就是第三種,也是最佳的選擇了么?
【思維狹隘】現象就是告訴我們啊,別被惱人的決斷遮蔽了雙眼,靜下心來,去找一找別的選擇,這世上的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的,通向羅馬的路,千千萬萬條呢。
接受另一面
“小于你人真好,又熱心,又真誠,凡事都為別人著想,棒棒的。”
小于久而久之,就堅定的認為 凡事都以別人優先 就是最美好的素質,哪怕以很委屈自己為代價,只要得到大家的一致喜歡,就是高興的。
可是有一天,小于的閨蜜說:你這就不是什么百分百優點,也算是缺點好么,你什么都為別人著想,你想過自己么,活的不累么?
可小于卻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為什么我在別人眼里是好,在你這就不是了呢?她忽略了思考,選擇性的略過,依然奮不顧身。但真的過得好不好,只有小于自己知道了。
【人啊,聽一件事,一個觀點,一個評價久了,就再難去接受別的觀點,或者是與其相反的觀點。】
不是說哪個一定是對,或哪個一定是錯,但,凡事存在即合理,既然有人提出了相反的理論 觀點,那我們不妨放下成見,放下固執,去花點時間考慮一下,腦海里一個小小的辯論賽,說不定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硬幣,兩個面,哪面好看?
沖動的懲罰
人人都說 三思而后行,自然不是說假的,但做起來,是真的難,尤其突發情況下。
有個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
一個主人養了一只狗,聰明不調皮。有一天 主人一家出門辦事,只留了幾個月大的寶寶和狗狗在家。等主人返回家中的時候,發現門洞大開,地板尚有血跡,趕緊去找寶寶,發現寶寶不見了。而這個時候,狗狗跳出來滿心歡喜的迎接它的主人。可主人看見狗嘴上全是獻血,就暴怒的認為是狗襲擊了嬰兒,于是二話不說掏出了槍,當場打死了狗狗。這時才聽見床下寶寶的哭聲。 等他好好的巡視一圈之后才發現,原來是有狼要襲擊嬰兒,家狗拼命去保護,咬死了狼,才染的一嘴血,留給寶寶一室安寧。主人后悔莫及,可那又如何呢,英雄卻已倒下,甚至連主人要殺它的原因都不知道。
大悲大喜大怒之下,很容易做沖動的決定,而懲罰,就是世上壓根沒有后悔藥可買。
發生情況,要做決斷的時候,盡量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你聽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實。】
給自己一些時間,動動大腦去想一下,這件事怎么發生的,如何到現在這一步的,我該怎么解決,而不是,我該怎么發泄!發泄完了呢,雪上加霜而已。
或者給自己一些獨立空間,冷靜下來,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怎么做才是最有效,最能解決事情的,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一群人,于事無補而已。
我們都知道,冷靜,很難,所以 才要去練,去學,去控制,不然 人類如何凌駕于其他生物之上?
決斷
既然每天都要做選擇,那就每天從最小的事情,最小的選擇開始吧,培養自己,成一個不怎么會后悔的人。
比如,這件衣服今天你沒買,你后悔嗎?
分岔路口,其實怎么走,走幾條道出來,還是自己說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