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很多人推薦閱讀怪誕心理學,但是都沒有去看,一拖再拖,終于在今天看完。
剛開始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他要說什么,直到打開,才明白說的是行為經濟學,而起始的案例居然就是遠近聞名的雜志社營銷案例。
簡單講就是一個實驗,大概是這樣的(我記憶肯定不準確,呵呵)
《經濟學人》紙質版100美元
《經濟學人》電子版50美元
《經濟學人》電子版+紙質版120美元
你怎么選?
當然我今天想說的內容不是營銷,而是經濟學+心理學的行為經濟學在社區管理上的一個應用,這也解開了我的一個疑慮。
為什么給用戶金錢利益來協助社區管理和內容產出,用戶會埋怨,但是低于金錢的小禮物卻能讓用戶開心的協助社區管理與內容產出。
這在怪誕心理學被稱為經濟原則和道德原則。
經濟原則是把人放在市場模式下,考慮產出收益比。而道德原則是把人放在社會關系下,考慮的更多是人情,人情通常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于是,少于相應金錢的禮物反而更能讓人愉悅。
因此想要低成本的獲取社區用戶對社區的自發管理與內容填充,更多的要與用戶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通過道德原則建立友好關系。
同時要謹記,道德原則下的關系維護要從一而終,一旦摻雜一次經濟原則,想再回歸就不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