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問我參加主編寫作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那就是閱讀,就是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
? 我從小就愛讀書,從懵懵懂懂記事起,爸媽逢年過節或者生日買禮物問我需要什么時候,我都是一句話“我要書!”而且不挑種類也不論體裁,一直到我上高中。高中時候就不怎么看書了,一方面可能是學業加重,另一方面是人大了,玩心也大,把讀書的時間都用去玩了,這樣一直持續到現在。平時能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概率簡直是零。直到最近,參加了寫作營。
? 第一周,我由于沒有看清作業規則,單只交了一篇自主命題文章,沒有讀書筆記,直到助教公布未完成任務的名單才知道自己漏交。于是,第二周,我開始了第一篇讀書筆記,我挑了張愛玲的《半生緣》,雖然書看過不止三遍,但寫起來仍然不得章法,完全不知道要怎樣下筆,也是潦草完事交了上去。說實話,這時我心里有點想法,我本以為老師會滔滔不絕談談關于寫作這件事或者教我們一些寫作方面的知識技巧等等,而不是像那樣自己苦思冥想怎么下筆,寫些什么?怎么寫?一個禮拜看完一本書,對誰來講都沒問題,我甚至能在短時間內(兩三個小時)看完,但關鍵是得寫讀書筆記,這就不是讀書速度能解決的問題了。但是,后來事實證明,唯有自己經過思考推敲以及收集資料這些過程對書本對資料的認識更勝于老師講一些技巧之類來得更有用。
?第三周選了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中午把小屁孩哄睡之后,我就坐在他們旁邊讀完了這本書。書是看完了,也了解了全書由五個故事構成,但還是寫不出筆記啊,不可能復述一遍五個故事吧!所以第二天抽空又把書打開讀了起來,第二次閱讀時,我放慢了速度,過程變得非常有趣。比如會對對于作者的一些觀點引發思考,或者又印證在自己生活里產生共鳴,也看到了作者為了講一個故事,怎樣進行鋪墊和情景描述?也摘抄了很多東野圭吾金句“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之類。如果閱讀這本書,能夠整理清楚文中每個人物的關系結構,就會發現東野圭吾的小說結構有多棒!直到現在,我還會經常去翻看這本書,這是以前根本不可能的事,一本書粗略看完就扔一邊了。
? 主編雖已不在要求我們寫讀書筆記,但我仍然堅持每讀完一本書就寫一遍筆記。雖然讀書速度因此而受到影響,但是閱讀過程完全是另外一番體驗。也會因此而開始注意作者對于故事的構思,語言的表達,場景的描述自己人物內心的刻畫等等,也有可能僅僅是喜歡書中某句話,學著自己是否將來寫類似狀況時是不是可以采用。對于我來說,能有這樣的改變,真的要感謝寫作營,感謝主編大人。
?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或喜好來選擇什么時候閱讀,閱讀什么樣式的書籍。是上班途中選一本暢銷的小說倚在地鐵車廂里瀏覽,抑或晚飯后選一本名家大作窩在家里閱讀。不管何種方式地閱讀,當合上書本,希望不僅僅是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是有些什么東西觸發了你的思維,引發了你什么樣式的思考?也許,這才算得上閱讀過一本書。
?試寫讀書筆記,是使閱讀不茍且,有了這種不茍且的態度,我們的閱讀會變得更有深度,更有意義。而不是明明你讀過很多書,卻只是記得書名,朋友們夸你書讀得真多而你心里卻羞得無地自容。
雖然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又說“書讀的多了,渾身沾滿書香氣”,所以我經常在心里對自己說: 拜托,你讀那么書,可不只是想身上沾點書香氣吧?試著寫讀書筆記吧,那樣看起來會更像讀過很多書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