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特族青春自白之一個人的好天氣讀后感
青山七慧,日本新銳小說家。2005年憑借處女作《窗燈》獲第42屆日本文藝獎。2007年憑借《一個人的好天氣》獲第136屆芥川龍之介獎
故事詳細介紹可以參考百度百科
或是參考一下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05736
長久以來我對于日本文學作品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第一本小說《雪國》給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完全不知所云,故事情節支離破碎,主旨摸不清。
再一次看日本文學就是這本《一個人的好天氣》,依然是不知所云。但是故事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有很多的共鳴,常常就會讀著讀著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但是這些都沒有幫助我理解作者想表達什么意思。嚴重懷疑自己的理解能力。
看到“我”的名字,三田知壽,寓意借著知識長壽,然后“我”高中就去東京打零工了。看到知壽,立即想到了易安居士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詞同我看到這書名一樣的感受,淡淡的憂傷。好天氣,但因一個人,而無法分享。這就是我對于這本書整體印象,孤獨感,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當然,本書并沒有矯揉造作的去寫如何孤獨,怎樣克服的,要不然也不會獲獎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從春夏秋冬再到春,從20歲出頭的不想上大學,男朋友可有可無,甚至嫉妒70多歲的吟子,到離開吟子家,找到正式工作,與已婚男人相戀,并努力活下去。一切都在無所謂的虛無之間變換。
20歲的知壽,“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煉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夠經受任何磨難的人。對于將來的夢想,以及刻骨銘心的愛戀等等,即便描繪不出來,我也朦朦朧朧懷有這樣的期待的。”
當與藤田分手后,也是郁郁寡歡。自卑以致自己很悲觀,認定是自己的命,大家都喜歡又開朗、又漂亮、又溫柔的人,根本,一點都,不快樂。吟子作為過來人說,“這種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沒有那么壞。”“嵌不進模子才是人之常情啊。嵌不進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啊。”
這個狀態的知壽和我真的很像,不開朗不漂亮不溫柔,還只想要過一個人的生活,渴望逃離喧囂、各種噪音。但是每當自己獨自躺在宿舍床上的時候,總是希望身邊有一個人,陪著。可以不需要聊天,不需要有任何眼神的交流,只要有一個人,和我呼吸著同一片空氣,就感覺到滿足。其實自己也算是渴望熱鬧的孤獨者吧。
“我不可救藥了。什么時候我才能不再是一個人啊。想到這兒,驀地一驚。我不喜歡一個人?”
我也會經常感到莫名的倦怠,可能是因為實習上下班的長時間的地鐵,因為無所事事的空虛,因為對未來的隱隱焦慮,因為論文總寫不出來。總之,總是啥都不想做,只想躺著。然后在躺著的時候,暢想美好的未來,暢想如果現在我在學習的話,會做什么。然后繼續躺著。之后就會對現狀不滿,發這種牢騷,但是卻不做任何改變。“別以為能活下去!”看到這句話,莫名感到后背一陣涼,每當自己想聽下玩耍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人在我后背,涼涼的說,別以為能活下去!
越是長大,越是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牽絆真的是很淺很淺,淺到幾個月不聯系,以后就再也見不到了。知壽的20幾歲的生活中,先是父親因為離婚離開了家,后母親要嫁到中國,第一任男友的劈腿,第二任男友的分手,都是別人在自己生命的漸行漸遠。其實很是擔心知壽,怕她會一直這樣消沉,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會認清生命的內核是悲劇的現實。
“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殘酷吧。我這樣的人會很快墮落的吧?”
“世界不分內外的呀,這世界只有一個。”
不能逃避,因為哪里都是世界。都要努力活下去。像知壽后來那樣“不斷更換認識的人,也不斷地使自己進入不認識的人們之中去。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每天早上睜開演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努力過下去。”
相信自己,一個人可以活成一群人的熱鬧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