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這個章節里面,作者主要講的就是
1.為什么要提高注意力
2.如何提高,用什么辦法去提高
內容倒是很直接,直接去讀就好了,但是對于這部分的內容,我覺得很有趣。有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大抵這類人好像都有著一點小“迷信”
“迷信”在于這些都和宗教扯上點關系,不是說理念上,就方法而言,有著對方法的認同,然后因為認同了這個方法還順帶著認同了宗教的部分理念。我說的迷信就是指這個。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方法。無論是書中提到的“坐享” 還是在開頭舉的作者朋友經常會有“入定”的狀態。在我知道的道教,佛教里面都有著類似的方法,對宗教了解的不深,不過是不是每個教派都有著類似的方法呢?一種鍛煉意識的方法。如果都有的話,就太有趣了,這是不是說明在遙遠的過去,其實所有的教派都是從一個共同的地方或是共同的生物,共同的現象受到了啟發,因為理解不同,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這聽起來就好像是在修仙一樣,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真的有,那么那個存在著的XX肯定已經達到了非常了不得的地步才對。
為什么我會像是迷信了一樣說這些,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鬼使神差的接觸到了周易,起初可能只是為了了解那些整天騙我家里人的算命人到底是什么名堂,這東西真的能改命嗎?我是不信的,我只信我能改自己的命。但是對于推演,我倒是很感興趣,我覺得信息足夠,或者周易里面應該有著一個方法能讓我從其他的角度來獲取大自然給我的信息,從而推演出來的東西就是未來,就像是笑來老師說的活在未來一樣,我是不是可以套用一下,用現在的信息換取未來的信息,這就是推演。
反正當初是因為好奇心和中二病了解了道家,最后周易沒看懂倒是開始打坐,練氣了。這個練氣的過程就有一步是“用意念守住丹田”如果了解的人看過笑來老師的這個章節肯定會覺得,都是一個東西,本質就是鍛煉意識,用《財富自由之路》里面的話說就是“元認知”
這個鍛煉的過程或者感覺可能都是類似的,當初也是抱以試著玩的態度去滿足一下好奇心,卻沒想到原來這樣的情況早已經被認可了。而且被作者當作是進化的一個方法。在讀到這里的時候莫名的感覺到了什么,有點殊途同歸的驚喜,有點分不清自己有這些覺悟最后走上了這條路的原因,究竟是因為上進心還是因為當初都用接觸到了這個,觸發了后面的結果。
我的打坐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我記得當初在打坐的時候,我盡可能的把意識脫離身體。這是什么樣的一個感覺呢?大概就是在玩游戲,用上帝視角在看著現在坐在這里的這副軀體。痛,癢,酸,麻的感覺變淡了,好像意識帶著部分的五感脫離了身體,其實這個經歷在工作里面也是很實用,工作里面經常會覺得累,沒有這種經歷的人亦或者是沒跨過一定階段的人會覺得主觀的累,因為身體就是感知世界的一個觸媒,身體累了就是“我”累了,那么累了就會心煩意亂,就會分不清主次,甚至情緒爆炸。但是如果累的時候,我意識脫離一下,就會有一個大局觀,我會知道:“哦,這是我該做的,就算是累的,這個進程也是要走過去的,我只要不去想累這個事情(削弱痛感)機械化的操作后就過去了”
而這種意識在書里被稱為大局觀,被稱為情緒掌控者,被不同的人賦予不同的名詞。
可是,這都是近代人對這種能力的一個定義,就好像到了未來,肯定也會有不同的名詞去定義這里面的種種好處。那么,本質上就像是以這個核心的方法衍生出來的不同教派一樣,每個人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去定義,并讓讀者接受。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覺得,幾個教派相通的內視的方法,或者是蘊含在這個方法里面的某個點,才是最最精華的地方。這個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還可以帶來各種各樣不同人觸發的不同效果。而觸發了效果的人,都憑借著這個優勢達到了某種成就,在社會的廣泛定義上就屬于“成功”的代言人。
顛倒了順序之后再想想,到底是因為“進化成不同的物種”之后看到的更多了,所以總結了很多自以為是這樣的條件和基礎觸發的事件,還是因為用了類似的方法觸發了,用書里的話說“增厚大腦的灰質層,讓大腦表面的面積增大”這個事件,導致了后面的結果呢?
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