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演講,也叫30秒演講,或者一句話演講,就是怎樣能一句話和別人說清楚你做的事情是什么。掌握這種方法對我們和別人溝通特別有幫助。有三個通用方法。
“輸入-輸出”句式
應該是借用了計算機的術語,具體的句式是:如果你做了一個什么動作(輸入),就能獲得一個什么結果(輸出)。比如,已經辭去Uber CEO的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在早期和別人描述Uber的時候,說的就是:“你只要按下一個鍵,就會有一輛車來接你。”這就是典型的“輸入-輸出”句式。
二維定位法
雖然聽起來比較拗口,但你生活中肯定聽過類似的表達。比如Uber火了之后,就有人說“我要做某個領域的Uber”,這就是二維定位法的一種,找到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產品對標。很多時候,一句話說不清楚的事,用一個熟悉的概念來形容,效率會高很多。另外,在找到人們非常熟悉的產品對標之后,還要說出你做的事情和它的區別。比如,你見投資人的時候可以說:“我要做的是某某行業的Uber。不過和Uber比,我們的服務沒那么緊急,頻次略低,客單價比Uber要高一些,所以做一個交易平臺還是很有需求的。”這樣投資人也會明白,你是做了功課才來的。
寫新聞發言稿
這是亞馬遜做法。亞馬遜在開發一個產品之前,會先給這個產品寫一個新聞發言稿。這種方式不但能弄清楚到底要開發哪些功能、優先級是什么,還能很好地描述要做的事情。因為新聞發言稿要言簡意賅,把話說清楚,而且受眾基本都是第一次聽說某個新東西。所以你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說明一件事情。
在描述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想一個場景,就是你的用戶給你寫了一封感謝信,或者是發了個感謝的朋友圈。一般來說發個感謝的朋友圈可能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很急的需求,后來找到了這么一個服務,然后我只需要這么這么做,就把事情搞定了。它給我帶來了怎樣怎樣的價值。實在太感謝了。”實際上,這個框架就能幫你理清楚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比如,客戶有什么場景化的需求?你的服務提供了什么幫助?操作流程是什么?給了客戶什么價值?等等。你只要想一下你會怎么給其他的產品寫感謝信,反過來用在你身上,思路可能就會更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