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一個人不主動去理解別人,就容易產生誤解,同時自己的心里,也會耿耿于懷。
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才理解別人的言行舉止,自己也會“豁然開朗”,然后就放下了恩恩怨怨。一一貝爾奈
在知乎上看過小故事。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畫腳的。”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圖與文無關
人和人之間的所有矛盾和沖突都來自于不理解。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彼此只覺得對方是在冒犯自己。
每個人各執一詞,強調自己的理由,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深。
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對方。只有這樣,看問題才不會走極端,才不至于苛求別人。
將心比心,有了這份理解,才有了互相體諒的基礎。
我曾經領孫女在步行道上行走,有個醉漢喝得醉醺醺地沖撞了幾個人,被撞得東倒西歪,孫女問我,他是壞人嗎?
“不,他只是不開心,喝高了”。
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也曾經在挫折困苦的時刻,喝高了,言行傷害過身邊的人。
所以,我才不會和這個醉漢計較,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
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佳潤滑劑。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點理解,那么爭吵和矛盾就會少很多。
寬容來自理解,理解來自換位思考。
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世界一定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