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個人甩出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被手握住的紅酒瓶,并讓大家認一認這是什么酒。雖說對酒并不熟悉,無法從酒標立馬看出是哪個酒莊產的酒,不過"shiraz"的字樣很是奪目。希拉,西拉子,"syrah","shiraz",叫法不同,指的倒是同一種葡萄種類,如果要更近一步劃分,不同在于,"syrah"為法國本土人,"shiraz"是移民到澳大利亞的"syrah"。
第一次喝希拉大約是在大半年前,第一個對她的評價是「我不喜歡這個酒」。要知道,那幾天連續喝了幾十種酒,除去醬菜味的變質酒,這是第一次對酒做出負面評價。也算是印象深刻,至少找到了一種自己不太中意的酒。
同時喝的嗎,是三款不同風格的希拉:法產clos des Soutyères,混有歌海娜和慕合懷特;Bernard Ange酒莊2004年產的一款,還有澳大利亞的一款希拉子。說實話,三款酒體驗都并不算美好雀躍。第一款聞起來并沒有什么令人欣喜或是振奮的味道,果味?有那么一點,更多的,是覺得這款酒脾氣不是太好,至少不那么平易近人。第一口喝下去,單寧帶來的澀味,無法言語的中高酸,不那么厚重的酒體,立刻讓人聯想到,擁有骨感身材,手筋十分突出,偏好暗色著裝,早年喪夫性格怪異有些刻薄又有些陰郁的中老年寡婦。如果非要說像誰,大概我會想到的人是達西的姑媽德包爾夫人。
用水漱了淑口中的酸澀,試試第二款希拉。也許是因為第一款對心靈的撞擊過大,以至于第二款雖同為希拉,但體會后的畫面不再像一個尖酸的老寡婦。味道豐富了不少,果味重了一些,多了些甜美,性格依舊不算好,但傾向于認為,她的棱角只是不善于交際而帶來的印象,三十出頭,沒有對象,說話比較直,常常直過了頭,可內心善良,甚至有可能暗藏了一顆少女心。澳大利亞的那款希拉子,只記得沒有第二款豐富,沒有第一款味重,大概好像也是位性格不太好的女性吧。
其實我也并不是十分清楚為什么對希拉不存愛意。只是因為口味,還是根本就沒喝到過高品質的希拉,不得而知。實際上希拉的兩種發音是那么的美麗,"syrah","shiraz"性感中帶有那么一點小俏皮。性感不風騷,可愛不甜膩。
也許是沒到一個恰當的時機,就像有的書也要到恰當的時候才會被讀懂。有的酒自然也是,時機對了才能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