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一個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是錯,呼吸也是錯,死了還是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亦舒《愛情之死》
1、
“如果提前了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
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電影《無問西東》的開場旁白,就是這么一句非常扎心的話。
只要不成為劉淑芬,我都還有勇氣前來。
《無問東西》這部電影里,最悲劇的不是女主角王敏佳,而是她老師許伯常的愛人劉淑芬。
隨著故事徐徐展開,許伯常劉淑芬這對本意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配角夫妻,凸顯屏幕,過目難忘:
許伯常是王敏佳的老師,劉淑芬是他妻子。
兩人有過你儂我儂的戀愛時光:一部手風琴,你拉風箱、我彈琴鍵,看上去琴瑟和鳴,鴛侶相協,美好敦良。片中有個鏡頭,是兩人望向對方的目光,蜜意濃情,愛戀依依。
許伯常在愛意涌動時向劉淑芬許下諾言:跟她結婚,跟她過一輩子。
對女人來講,這是比命還重要的誓言,是一個男人對她的這個女人的最大肯定,對她的全部付出給予的最有高度的認可。她因這肯定和認可而確認了她生命的價值,這成為她對未來生活的重要寄托,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更明確了她作為女人一生的方向。她心無旁騖地沿著并將永遠沿著這個方向前行,從未做過其他打算。最要命的是,她堅信許伯常跟她完全一樣這么想,也一定這么做。
但是,許伯常變了。從片中交代的情節看,許伯常大學畢業后想悔約。
雙方如何交流片中并沒有交代,但從劉淑芬后來的歇斯底里和糾纏不休看,雙方應該是沒有這個問題達成共識,或許許伯常講清楚了,劉淑芬根本不想弄清楚。
不管怎樣兩人還是結了婚。
婚后,二人的生活極不和諧。許伯常用冷漠來抗拒劉淑芬的執拗和糾纏——婚姻的形式可以給你,但心和人,你想都不要想!
劉淑芬像普通家庭的主婦一樣,給許伯常做飯、洗衣、收拾屋子,還像那些把照顧好老公奉為天職老婆一樣,在物質匱乏的年月里,留下好吃的單給許伯常做小灶,還粗聲大氣地告訴他;你甭給我留,我有吃的呢---
可是許伯常絲毫不為所動。
他對周圍的所有人都和善友好,溫良敦厚。獨對劉淑芬,始終涇渭分明------共處一室,卻分床而居,從來都不碰劉淑芬一下;個人物品嚴格劃分,從不混用。劉淑芬把他的杯子摔了,他改用碗喝水,碗摔了,他改用破舊的鋁飯盒喝水,堅決不碰劉淑芬的杯子,心意決絕,令人瞠目。
日子這么擰巴地過著。
因為許伯常一如既往的冷漠,劉淑芬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暴躁,她經常不顧地點和時間對許伯常羞辱和打罵,而許伯常除了報以輕蔑和不屑,壓根就不做任何回應。
兩個曾經愛過的人,活生生變成一對怨偶!
2、
?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么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愛玲
有人說,《無問西東》這部影片寫了四個年輕人在非凡的歷史時期,用最好的年紀迎接最殘酷考驗的故事。
片中關于青春的定義,并不包括許伯常和劉淑芬。可是,必須承認,他們一樣有過屬于自己的青春歲月!
想都不用想,許伯常的青春時期一定是聰明的、上進的、有夢想的年輕人。這樣的青年人,會讓當時所有的劉淑芬們喜歡。
而當時的劉淑芬們,單純,向上,對未來充滿憧憬,喜歡上一個人,愿意做得更多,省吃儉用把工作掙來的錢,供心上人上大學,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苦點又有什么關系呢,更何況她一點都不覺得苦。她覺得在打造自己的未來,因為他說過要結婚,要過一輩子,所以,他是她自己未來的重要部分。
面對許伯常的毀約,劉淑芬強烈地不接受,怎么規劃好未來說沒有就沒有呢。
她苦苦思索過許伯常變化的原因,但她的眼界和見識不足以讓她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更無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于是,面對許伯常日復一日的冷暴力,毫無辦法的她憤怒異常,焦慮異常,她把“是你說過要跟我結婚的,說要跟我過一輩子的。”掛在嘴邊,無時不刻提醒許伯常是個爽約的小人,弄得許伯常越來越厭惡,直到悲憤地沖她大喊“人就不可以變嗎,人為什么不可以變,為什么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
許伯常這樣的人,生活里并不鮮見,出身是他的底色,要強是他的底氣。
他們求上進、肯吃苦,人人都夸有志氣。但同時,他們心里是又一股勁兒的——不認命、不服輸、好臉面,內心對這個對他并不厚愛有加的社會有對抗、有質疑。
毀約不成,在劉淑芬以死相逼的情況下結婚,他心里的無奈和無助幾乎無處遁形。
他的涵養、氣度、格局和善意,是讀書帶來的,也是他自己的主動選擇,向社會證明他的底氣和成績。
但是劉淑芬,時刻提醒他的不堪底色,面對她,他的底氣轟然逝去;面對她的再造之恩,他不堪重負。
相信他愿意用所有其他可以給予的方式來報答恩情,除了舉案齊眉、錦瑟華年。
可劉淑芬不需要報恩,要的是他踐行諾言。
她想不明白,久負大恩必成仇。
他們的過去,讓人原諒他們的現在。成人的世界里沒有對錯,只有因果。
3、
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劇作家? 尤金.奧尼爾
生活里,許伯常和劉淑芬都不鮮見。
但有的人卻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我有一個朋友,有著與許伯常相似的經歷。他是個成功人士,人到中年,但絕對不油膩,個高腿長,儒雅博學,渾身散發著中年成功人士的高貴氣質,有時還有點混不吝的雅痞潮范兒,簡直是吳亦凡的中年版,站在哪里都光芒萬丈。
不同的是,他的老婆是同單位的事業有成的領導。在他第一次婚姻被極度優秀的前妻劈腿而自信全無的情況下,是她挽救了他,主動關心他,給他一切展示自己的機會,一點點重建他的自信,他從崩潰的邊緣走了出來,價值感和自信心一點點被喚回,他無比感念她的托起和給予,堅定地愛上了這個大他幾歲的樣貌平常的老姑娘,但是他們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好長一段時間,他都很滿足,很踏實,感念她對他的支持和付出,對她體貼,對她依賴。直到年輕的小A出現。
小A的出現讓他覺得他原來就應該擁有這樣的愛情,和由這愛情升華而成的婚姻。
幾度試探、糾結、若即若離,欲說還休,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
于是,他采取了與許伯常一樣的行動,冷戰,冷得像冰一樣。
而他的對手,不是劉淑芬。
也從困惑不解開始,到憤怒相對,再到糾結難解。
到底是她,懂得進退,也懂得真正保全各自顏面。
很快,她決定不受冷暴力,同意離婚。條件是必須兩年以后再辦手續,原因是孩子才去國外讀書,需要家里平和的環境和狀態幫助她度過國外生活的適應期。
他都沒想到他的很多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她就不再戀戰了,本打算打持久戰的人,一下子沒了對手,心里竟有些失落。
從頭到尾,她始終盡全力維持著自尊和尊重,忍受這個曾經對她百般呵護的男人的翻臉無情,從來不提當年的付出。
以至于我們都氣憤地說:當年要不是你,他就成神經病了,哪有今天,恐怕早就在精神病院里了。
她苦笑不語。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但也不寂寞。兩年時間里,她一如既往地工作、寫書、畫畫,陪父母、看孩子。
后來,在畫展上認識了一個畫商,兩人慢慢走到了一起。
提起他,她大方地說,我們西西的爸爸。平靜自然,無恨無愛。
后來她說:兩年時間既是給孩子一個緩沖,也是給我們一個重來的機會。
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在他做好了長久冷戰的準備,她卻適時收手,雙方在沒有那么多不堪和傷害的時候,一切還可以在理智的軌道上運行。
相比劉淑芬,差的就是下列的幾點:
第一,真實愛自己
另一半是你人生的重要同行者,但不是唯一,也不是不可以替換。他在不在,換沒換,你都要自己走完人生,真實地愛自己,是支撐你走過人生苦旅唯一力量源泉。
我記得好多年前看過一個訪談節目,是講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的。一個母親在接受采訪時,面對主持人“孩子來到世上不容易,你不擔心他缺少父母的愛嗎”這樣的提問,這個媽媽很激動,一邊流淚一邊說:“我會用我能做到的所有來補償他的缺失。還有,孩子來到世上不容易,我來到這世上又何嘗容易!”
你比誰都重要,誰都沒有權利來主導你的人生。
第二,及時止損
劉淑芬生生用自己的不甘心、不接受把她和許伯常都拽到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許伯常在這樣的婚姻里,又豈能感到幸福。而她自己在百般尋問不得后,借著王敏佳的信揪出了假想敵,這回可以給自己一個交代;他是被人勾引,好像自己不夠好的不安就會少很多。
直到她誤認為王敏佳已被群毆致死,她驀然驚覺:她錯了方向,王敏佳在不在,他都不愛她。
最后她的一跳是驚懼,也是絕望。
真正智慧的女人,懂得及時止損。防止因為自己背負過多而心理失衡,動作走形,釀成大錯,遺恨終生。
第三,接受變化
許伯常說得對,人就不可以變嗎。當然,變的人還不少呢。
我們的一生就是變化的一生,你所有的糾結都是你不接受變化。
甘于接受變化,既是成熟的表現,也是智慧的選擇。
雪萊說過:除了變,一切都不能長久。
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么不接受的呢。可能會有人說,那豈不是生活在混沌狀態中了。
不會,因為你對自己真實的愛會成為你接受變化,堅定前行的真正底氣,你只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