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小團子早教班的第一次家長會,很遺憾他的父親缺席了,但原因是因為他在上海工作,也可以被原諒吧,不過當我們各自坐定的時候,我才發現到場的家長清一色都是女性,幾乎全是寶寶的媽媽,只有一位是寶寶的奶奶,現在都男性都這么忙嗎?
開會期間可以看出媽媽們對于寶寶在早教班的生活都有各自擔心的點,有的希望老師能群里發一下食譜,有的希望老師能偶爾和家長傳達一下上課的內容,以便回去后家長能有效的和寶寶互動,我還是針對于寶寶不能獨立上廁所的問題,希望老師能多關心一點,說實話,感覺早教班的老師也不好當呀,孩子太小了,媽媽們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放心,至于在場唯一的那位奶奶,幾乎全程玩手機。
會開完后,我猶豫要不要把老師說的內容給孩子的爸爸傳達一下。雖然他在遙遠的上海。
后來我還是整理了重點給他發過去了,我認為他作為孩子的父親,按道理來說是樂于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的,而且更應該親身陪伴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只是迫于生活,無法到場,這是人生中的一種遺憾。
當然也可能他并不是這樣想的,我過于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同樣的內容我也給我媽發了一份,從小到大,她一次都沒有參加過我的家長會,都是外公外婆包辦了,對此,她還一度自豪于她的放養式教育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莫大的快樂。
然,看到老師列出的一條條家長會要傳達的內容,她有點震驚了,“開個家長會有那么多事情啊,這么麻煩?”
我當時隔著屏幕那個白眼,不然你以為呢?老師家長坐在一起瓜蛋?
孩子的父親對我發過去的內容表現分還是比較平淡的,可能這就是親身帶娃和不帶娃的區別吧,從孩子出生起,就是孩子的爸爸和我一起帶的,不論洗屁屁,洗澡,還是剪指甲這樣得小事,我都讓他親力親為。
甚至有時候我故意裝作照顧不來的樣子,把重擔丟給他,然后過后對他說還好有你,他一度也由此覺得自己是個帶娃高手,并賺得我爸媽、親戚一片好評。
后來他又自主看了很多教育類的書籍,清閑的時候我們會坐在一起交流,有時候我對孩子失去耐心,脾氣急了,也多虧他調和。
開完家長會得那一天我們也聊了很多,我說他錯過了很多孩子美好的時刻,現在小團子會撒嬌了,依偎在媽媽懷里,嘴里發出誘人疼惜的聲音。
我說上一次我生病了,團子在抽屜里找到了一張創口貼,貼在我頭上,因為上一次她發燒,我在她頭上貼了一張退燒貼。
他聽完說心里很難受,有種我們母女相依為命的感覺。
其實那次寶寶發燒的事情他也知道,半夜一兩點我帶她掛急診,跑了兩次醫院。醫生開了藥,說會很難吃,讓我在藥里加糖,但是我沒加,想先給她試試,結果她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就喝完了。之后病好了,還整天吵著要喝藥藥。
我給孩子的爸爸說這些,不是怨怪他不能陪在孩子的身邊,而是想讓他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即便不能親身到場,也從不缺席。
那次寶寶退燒后,我們兩視頻,他和我說對不起,說我不能在你們身邊,你辛苦了。
我當時心里還挺感動的,說還好啊,而且我從來都不覺得你不在我們身邊,你不一直是我們的后盾嗎,然后一起看著彼此笑了。
我感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無法預料的事情了,有的是開心的,有的是有趣的,也有的是參雜疼惜的。但經過歲月的沉淀,它們都會成為彼此生命里,最珍貴的回憶。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說感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都不是一夕發生變化的。一定是某個時刻做家長的忽略了,可能是一個階段,也可能是一件對孩子來說比較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