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菜花香的時節,我接到參加《興化日報》第十三屆筆會的通知。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筆會,誠惶誠恐,卻又激動“有”名。因為,我新加入楚水不久,自知由于瑣碎的生活,上線的文章不多,文字的功底還不夠深厚,文筆還如小學生般幼稚,楚水還是用博大的胸懷擁抱了我。我深感榮幸!
回望線上的各位老師和朋友的文章都是我不能企及的高度。這次《興化日報》副刊在江蘇省第25屆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中8篇佳作應“蘊”而生。這些作品不僅僅只是好文章,好作品,細讀來,分明有著時間脈絡里的生命厚度和廣度,彰顯著這個千年歷史小城人的文風淳和。在這樣富饒的歷史文化底蘊土壤里,楚水副刊早已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楚水的領頭人金倜先生自豪地說,此次獲獎面及獎次已連續7年居全省縣市級報之首,其中散文類一等獎獲獎數在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中史無前例。金倜先生宣讀著獲獎者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掌聲一次次響起,那不僅僅是作者的驕傲,那也是我們每一個楚水人的驕傲,一如鄭板橋、畢飛宇、龐余亮、侯逸凡是我們每一個小城人的驕傲。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和參差站立的人在我的腦海里終于合二為一。
獲獎作者陸續發表他們的獲獎感言和寫作經驗,樸實、生動、幽默的話語交錯在座談會中。我局促不安的手腳,漸漸放松下來,不再拘謹。我深切地感受到以金倜先生為首的每一個楚水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俗世,堅守這一方凈土的不易和“我家有女終長成”的自豪。我環顧四周的與會者,各階層人士皆有,有知名的作家、詩人、報社編輯,有資深文青,還有楚水河里的小魚小蝦,譬如我。詩人孫昕晨幽默地說,有一位姓齊的老人專愛畫小蝦。輕松詼諧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作品里,每一個詞是平等的,每一個字是平等的,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平等的。”這是孫昕晨先生的原話。是呀!命運可以給我們不平等的人生,但在文學的天空下,我們呼吸的每一縷空氣都是自由平等的,山川、河流給我們的感悟是自由平等的,春天的每一寸綠意給我們帶來的靈感是自由平等的。只要你努力耕耘,只要你愿意,每一個知識都是平等的,至少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開闊我們的心胸,陶冶我們的情操,愉悅我們的身心。作為喜愛文字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詞、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呢!至少我們要把這作為對“她”的唯一回饋,那就是尊重。
易康老師說,生活在那個年代,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他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但他的父母常常通過他們的言行告訴他,一個人沒有知識是可恥的,所以工作以后,通過閱讀來擁有知識,回顧一生,固然是時代的原因,但從來沒有埋怨過命運。
老師的話,觸動了我內心的最柔軟處,那也是我試圖改變自己命運初心之始。年輕時的我,沒有上過大學,是一個滿手油污,渾身臟兮兮的工人。盡管那時工廠的效益很好,“工人”至今依然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詞,但我還是不甘,所以我曾經失落過,彷徨過,痛苦過,然而從來沒有臣服過命運。因為,是文學拯救了我,是知識收留了我,是書籍改變了我。我懷揣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理想堅持著。
孫昕晨先生說,對于“武林”人,“吝技”是一種美德。因為很多專業性、私密性的技術,被一群誤解的人或許根本不懂“武林”的人聽到,很可能嘲笑你,糟蹋“她”。這樣的事,我曾經碰到過,盡管已經盡力遠離那些人,他們還是會嘲笑你,諷刺你,甚至踐踏你的理想。這樣人性的劣根性,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但,有陰影的地方,同樣也灑滿陽光,我遇到了一群同樣也是喜愛文學,喜愛文字的朋友,我們互相鼓勵著,堅持著,已經走了漫漫十年,二十年,我相信還有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最初文字的書寫,只是我手寫我心,是內心的獨白和交流,是生活的喜怒哀樂,是世事的冷暖感受,后來我遇到了花平、老竹~我的文字相逢者,在楚水里見到了一大群高手,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這樣的大家庭里,我深知我之幸運和幸福。
龐余亮主席說,文學逼著我們在走路,是生與死的“紫扁豆”。
孫昕晨先生說,文學這東西說到底就是故鄉與遠方。在一切時間里,所有作者和讀者最害怕的就是時間,時間這個偉大的讀者,會給他一份成績報告單。當年,歐洲很多畫家是不愿意請畢加索看他們畫展的,因為畢加索有一個特殊的才能,象巫師一樣,他看過十個畫展,這個畫家的一百副作品里,只有一副畫的某一點,也就是0.5%是比較好的,另一個畫家只有1%是好的,畢加索看過這十個畫展后,他把這0.5%和1%全部吸收走了,融入自己的作品里,而沒有痕跡,這襯托了他的天才,而你是不存在的。所以文學里是有特別稟賦的人,那是上帝抓住了他的手在書寫。但是,你在生活里滾打摸爬,吃盡苦頭,悟出了一點點,哪怕是象河蚌里的一點。別急!只要你堅持幾年,再去看,去聽,去寫,再拿出來也不遲。
……
這次筆會,我認為是一堂關于文學對話的課。時間雖然短暫,但我相信大家的收獲都是滿滿的。文化需要“胎記”,我們生在這個有著千年“胎記”的小城,是幸運的。因為是這個“胎記”讓我們懂得痛苦,所以我們才有了脊梁;是這個“胎記”讓我們學會掙扎,所以我們才有了熱血;是這個“胎記”給了我們理想,所以我們才相聚一堂。回味那個激動的下午,我只能說,初心勿忘!
201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