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在上演著寒風呼嘯的同時,也花開著溫暖如春。
【1】
入冬以后,多了幾分慵懶氣的你,窩在幾尺見方的天地里有多久了?
工作之后,被生活欲望束縛的你,身體飄在旅行的念想里有多久了?
這個世界如此便利,便利到了只需我們動動手指就能獲取想要的一切。
可是,總有那么一些風景,早已勝過了網絡和鏡頭所能捕捉的范圍,不去親身經歷,也就永遠沒辦法說清楚那深藏的底蘊。
【2】
對于一個自出生起就常年經歷四季分明更迭的姑娘來說,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
“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冬,
便是我對季節最深的刻板印象。
我聽過了太多諸如“四季如春”這樣的對南方的描述,卻時常會被光禿的樹枝、籠罩的霧霾打回原形。
直至穿過帝都的云層、來到妖都,瞳孔里映入了隨處的綠、天橋的勒杜鵑、穿裙子的少女和閃爍的霓虹,才真正明白,所謂的“南國雅韻、炫彩流光”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廣州,它作為我真正意義上踏足到的第一個南方城市,完美地用中山大學里古老厚重的紅磚小樓和珠江邊上閃爍瀲滟的蠻腰高塔,為我打開了一片認知世界的嶄新大門。
而多情的我因為擔心記憶有時會偷懶、會將那有趣的一切變得模糊,所以便更為迫切地想要將感受過的美好都留在文字間,并且記錄下“我來過”的這份足跡。
【3】
走在廣州: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上下九步行街---中山大學---珠江夜景
坐落于古老高樓中的一間天主教大教堂,用它的宏偉和獨具一格,讓那條并不寬敞的一德路人流匆匆。
花崗巖砌造的教堂墻壁和柱子,讓它作為國內雙尖塔哥特式石結構建筑的代表,成就了其與“法國巴黎圣母院”相媲美的贊譽。
然而,驚喜總在不覺處,若是仔細欣賞,便會發現教堂正面中心的那個圓形花窗暗藏故事。
玻璃鑲嵌的大花窗中心包裹的是一個小十字,共有放射花瓣24瓣,花瓣之間頂尖上有12個小圓,圓之間又有12個小十字,這便組成了一朵精巧絕倫的玫瑰圖案。
身處這樣的一座復古教堂中,我們可以一面用眼睛去感受美好、一面用身體去接受信仰。到了那時,不管外界是喧囂嘈雜、或是物欲橫流,都抵不過一顆安靜澄澈的心來的重要。
如若一座教堂遠不足以承載你對浪漫的享受,那么便到“拾翠洲”來走一走吧。我想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就已經滿懷期待了吧。
樓宇前拍婚紗照的年輕夫婦、石路上拍外景視頻的金發美女、花園道路旁刷著淺冰綠油漆的星巴克、供行人觀賞的各色模樣雕塑小人……
所有的這一切,都沉淀出了文藝的味道。
在這個不算很長的900米“沙面”小街上,歐式建筑群鱗次櫛比,其程度和規模也遠遠超過了我之前去過的青島八大關,再加上干凈利落的街道,竟讓我在恍惚之間生出了一種“閑庭漫步,自在自得”的感覺來。
若你也想邂逅一段自己的時光,那便選一個春光旖旎的午后,到這條有著150余座異國特色紅樓的街道上拍照打卡吧。
因為:你在等風情,而“沙面”在等你。
隨后,在距離“沙面”約864米的地方,有一條堪稱老城區最繁華地段之一的“西關商廊”。
這條聞名遐邇的“上下九步行街”東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橫貫寶華路和文昌路,并將嶺南文化中的建筑、飲食和民俗薈萃其中,可謂絢麗多姿。
在這里,逛累了便可找一家早茶餐廳,與悠閑的當地人坐在一起,聽著他們滿口粵語講話的時候,享用一頓豐盛的茶點。
然后在茶樓熱鬧的相互寒暄氣氛中,走上街頭,看看兩側騎樓建筑上高高的裝飾與彩窗,再與街上的銅人雕塑合影留念,便算是玩得不亦樂乎了。
高中時的我們,總會有一個夢想中的大學樣子。在那座象牙塔里,樹木蔥郁、高樓雄偉、湖水清澈,有美好的女生和帥氣的男生。
時至今日,不管那個夢想已化為現實、還是它依舊只是個夢想,我們都在心中默默地將它賦予了一份情懷。
而我的情懷,便是“中山大學”。我忘不了自己于雜志上初見它時的內心翻騰,也忘不了硬皮筆記本上排滿的剪貼畫報。
所以,當我掛著相機、走在中山校園里的時候,空氣和微風之于我,都變得溫暖香甜。
我緩慢穿梭在古老樓房和蔥郁樹木之間,享受著那種源自于心底的滿足感。
在聚焦拍下了年輕時候孫文先生雕像的同時,也探尋著“國立中山大學”牌匾見證下的中華民國歷史風韻。
出了中山大學,便能感受到徐徐江風迎面撲來。江對岸的高樓,高樓間的小蠻腰,只這一眼,便忘盡了珠江邊上最美的景色。
藍色的天映著碧波的江,再加上偶爾闖入的游輪,江面泛著層層漣漪,蕩得我心意往神馳。
站在江邊護欄處,緬懷著一面的過往、驚嘆于一面的科技,讓我忍俊不禁地想要定格下這份交織相映。
等到華燈初上、夜幕降臨,白天時乖巧安靜的“小蠻腰”便搖身一變,成為一位夜店中的魅魎女王,使整座城市都沐浴在它明媚的妖嬈之中。
它用極盡炫目的色彩,一邊映著海心沙廣場邊上高聳樓宇的搖曳燈光、一邊映著珠江中心行駛的夜游燈輪,驕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粵海繁華。
聽老廣州當地的人說,十年前,珠江新城還是一片荒蕪。可轉眼之間滄海桑田,如今的這里早已成為了高樓聳立、燈火璀璨的“廣州CBD”。
【4】
食在廣州:點都德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向往,除了遠近聞名的景色,便是口口相傳的飲食了吧。
在出租車上,詢問司機師傅廣州美食的時候,便被推薦了“點都德”這家開了80余年的廣氏茶點老店,它的招牌是門口對稱押韻的兩句話-“中點西點點典生輝,店德人德德得天下”。
進入以木質裝飾為主的店內、于一方桌前坐下后,印有“您好”兩個大字的一張彩紙便會映入眼簾。除此之外,彩紙上方的“廣州老字號”和下方的“傳承老廣州飲食文化”也是赫然醒目。
俗話說,“一盅兩件”是老廣們不可或缺的日常。一壺茶配兩個點心,足以讓兩三好友聊一整天,也足以讓我這個外地人去好好感受廣州早茶文化的源遠流長。
【5】
廣州,別稱“羊城、花城”,仿佛從辛亥革命開始,這座城市才真正走上中國歷史的大舞臺。
它不似南京、西安等古都久負盛名,卻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南大門,并以它獨有的姿態靜靜地佇立于中國的東南邊。
我曾以為,眼光拙短的自己即便是闖進了性格鮮明的南粵大地,也無法從根本上了解這座繁華城市。
卻沒想到,撲面而來的,除了有讓味蕾覺醒的盛宴佳肴,還有只要來過這里便不會辜負你的、深藏在鋼筋混凝土中的濃濃溫情和點點趣味。
廣州,它正攜著可堪風雨可堪晴的氣質,等著你去慢慢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