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十九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大熱,我看了電視劇又去看原著。《都挺好》講述的是蘇家的故事:蘇家的頂梁柱––蘇母去世,蘇大強秒變坑娃神爹。一場場鬧劇上演,蘇家的三個兒女也隨之開啟了升級打怪之旅。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各種問題也都一一的凸顯出來。
一、坑娃神爹––蘇大強
蘇大強的自由人生,是從喪妻開始的。喪妻成了蘇大強生命的分水嶺。用作者的話來說,蘇大強之前的生活是存在感極低的。他出生在城市里,卻沒有一點兒城里人的優越感。因為在學校的圖書館上班不是教學的教師,所以從骨子里生出那點自卑,一直延續到他的婚姻生活當中。再加上年輕漂亮,性格又強勢的蘇母,他的婚姻悲劇開始了。
蘇大強選擇在他的婚姻生活中做隱形人。家中的重大決策,沒有他參與的份。對于兒女的教育,他選擇的依舊是一個隱形人的身份。
但他卻在喪妻不久之后,充分的放飛了自我。他要大房子,要高檔裝修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 他看書寫詩,寫文章,和保姆夕陽戀來滿足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不管兒子的生活是否過得下去,他什么都不想,只想在自己剩余的人生里策馬奔騰,和蔡根花共享人生繁華,不惜離家出走和跳橋自殺。
可惜的是,在電視劇的最后,蘇得了老年癡呆。可喜的是,在他病著的日子里,他終于記起他是一個父親。雖然我也在他反復念叨著給女兒買課本的時候哭成狗,但終究是接受不了這樣的結局。難道什么都不記得,就可以一筆勾銷之前的種種嗎?
我更喜歡原著的結局。老大在美國老二失蹤,老三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蘇大強一個人可憐巴巴的在只有七度的房間里,舍不得開空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過新年。
蘇大強的理直氣壯、潑皮無賴全部都留給了兒女。試想,他如果在之前的婚姻中,理直氣壯的刷一些存在感,哪怕是在對兒女的教育方面,理直氣壯地為女兒爭取一些。或者是在小舅子的無理掠奪也耍一把潑皮無賴。或許他過的會是另一種日子。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出軌,不是平淡,不是沒有愛,而是置身事外。我需要你幫把手的時候,你看不見。我需要你遮風擋雨的時候,你不知道躲在哪。就像是夏天的棉襖,冬天的蒲扇。
我覺得蘇母不是一開始就強勢的。她在最開始不過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小女孩兒罷了。是她強勢的母親用下跪磕頭的方式逼她嫁給蘇大強,逼迫她成為扶弟魔。蘇大強的隱形人不作為,不但逼迫她成為一個職場上的女強人,而且更成為一個強勢的母親。應該給與丈夫的關注,她全部放在兩個兒子的身上。小女兒在他們婚姻即將破裂之際到來,所以蘇母有多在乎兩個兒子,就有多忽略這個女兒。
二、愚孝老大––蘇明哲
相對于個性鮮明的蘇大強而言,蘇家老大,蘇明哲的形象有點臉譜化。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蘇家的長子,我是大哥……”這個人在我眼里一點兒都不可愛,甚至是迂腐得可笑。如果說蘇大強的花式坑娃還能讓我當個段子看個笑話,那蘇明哲的行為分分鐘讓我想按快進鍵。這樣的男人太自以為是,太不尊重妻子了。
他居然在自己失業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答應父親蘇大強無理要求,私自做主,兩室一廳換成三室一廳。甚至不惜壓縮老婆女兒的生活成本。
不過他好在,在妻子吳非的影響下,懂得了變通,知道了經營。原著中,吳非接來自己的父母照顧寶寶。她開始打拼自己的事業,并且取得不錯的成績。讓蘇明哲很有危機感,同時重新激發出他對家庭生活的向往,并且深刻地知道了愛是需要陪伴的。
好的愛情不是我養你,而是,我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好的婚姻不是強者扶持弱者,而是,我們并肩同行,共同成長。
三、超級媽寶––蘇明成
蘇明成,典型的媽寶男。蘇母是他的主心骨,他在大哥去美留學,妹妹在外求學的日子,陪在父母身邊。他給母親的陪伴最多,母親回饋給他的關愛也最多。不但結婚給他買房子,討好漂亮的兒媳婦兒,還時常接濟他。以至于在母親去世之后,蘇明成經歷了一次艱難的心理斷奶。
他投資失敗,他動手打人,他失業,他離婚。他覺得失去母親之后,他的世界轟然倒塌。他迷茫,他憎恨,不知所措。
而他那個看上去嬌滴滴的媳婦朱麗,卻比他成熟的多。朱麗為自己的無心啃老感到自責,并且一再強調還蘇大強錢是最重要的事。蘇明成賣車投資失敗之后,朱麗也是第一時間選擇加班工作。
好的伴侶是,不做父母的提線木偶,好的伴侶應該有主見、有擔當,我可以陪你看細水長流,也可以護你一世周全。
四、拼命三娘––蘇明玉
從小就不被關愛的蘇明玉,多多少少的有點逃避型人格。她拒絕別人的熱絡,對誰都是一份同樣的疏離。她的生活在石天冬出現之前,只有工作。不然怎么連受傷住院,都只是助理陪床。
學生時代的她,要拼命做兼職,為了學費和生活費。工作之后她拼命工作,是為了回饋老蒙的知遇之恩。
她殺伐決斷,卻也時常覺得自己是個怪物,性格畸形。她總是想逃離蘇家,卻總是在蘇家有事的時候挺身而出。
她討厭蘇大強,她像她母親一樣訓斥蘇大強,卻也像哄孩子一樣哄蘇大強。在原著里,她稱呼蘇明成為“我二嫂的老公”,卻為了蘇明成約見周經理。
電視劇熱播后,有人說,成年人最后的底氣是有錢。蘇明玉有錢做這些事。我卻覺得,不是錢的問題,是她做什么事情都拎得清。父母的疏離,教育資源的失衡,讓蘇明玉從小就知道,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學習,只有上大學才能有自己的出路。她還在該工作的時候拼命工作,金錢和地位都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她該感恩的時候感恩,集團內部爭斗,恩師老蒙生死不明,她最關心老蒙的生死,她始終站在老蒙這邊。大嫂吳非帶著孩子為了蘇家的房子忙活,也是她送上合適的禮物和安慰。
她知道自己是誰,做領導的時候知道怎么對下屬;做兒女的時候,知道怎么對“坑娃的爹”;做親戚的時候,知道怎么進退,幫理不幫人;投入一份感情的時候,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愛情,找什么樣的伴侶。
石天冬懂她,什么事都站她這邊,在她不愿意的時候,他愿意為她擋在蘇家人前面。他不和她講“畢竟是一家人”,他知道她的脆弱和堅強。
好的愛情是,在你呵護的目光中,開心地做自己。
五、婚姻里的經營和修行
有人說婚姻需要經營。有人說,婚姻是一場修行。講經營的人講的是籌劃和管理,婚姻生活如同企業運轉,讓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從而使婚姻正常運轉。講修行的人是主動對自身施加一系列的約束,讓自己越來越好,從而帶動伴侶越來越好。
那么,好的婚姻,真的可以經營嗎?
經營這個詞是商業用語,指的是通過一定的謀劃、規劃、管理等手段達到一定合理的運作狀態。與之相反的說法是,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那么婚姻中規劃和管理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覺得應該是兩個人的三觀,生活目標和奮斗目標。這里的“經營”更側重的應該是兩個人一起經歷,經歷生老病死、貧窮富貴、這樣那樣的人生起伏。而不是“權利”的爭奪。婚姻生活不是你強我弱,強者管理弱者,因為婚姻生活不可能簡單的劃分為你是甲方,我是乙方。一紙婚約不相當于一紙合同。
我覺得既然兩個人已經進入婚姻了,那就達成了相互在一起生活的意愿,不管是出于蘇大強和蘇母式的無奈還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在最初的甜蜜過后,婚姻更多的是平淡,是柴米油鹽。激情消退,磨合開始。這個時候在婚姻中,擁有一樣的底線和原則夫妻,磨合期會輕松一些。這里的磨合也是經營的一部分。
蘇母在婚姻中,更像是一個大權在握的企業領導,而且蘇母掌權的日子,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創業初期。一家五口人需要吃飯,三個孩子需要上學、成家、立業。蘇大強這個合伙人,弱到只能貢獻并不多的工資,也就是只能提供很少一部分的企業運轉資金。于是蘇母只能大包大攬,強勢的安排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安排。老大可以去美國讀大學,老二結婚可以賣大房子換小房子。
咋一看,蘇母或許還是一個成功的母親。她自己從農村的醫務室做到大城市醫院的護士長,大兒子讀了美國的大學,還留在了美國娶妻生子。二兒子也大學畢業,工作不錯,還娶了一個能干又漂亮的媳婦。小女兒雖然沒怎么管過,但也同樣是個成功人士。蘇母不僅自己家生活的風生水起,還同樣幫扶著自己的弟弟。弟弟一家不但進了城,而且還有了城市的戶口。
可是,她的婚姻幸福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她的方向和方式都不對。一樣的三觀,一樣的生活目標和奮斗目標,能讓兩個人的腳步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樣的日子“有奔頭”。蘇家的“奔頭”從來都只是蘇母一個人的“奔頭”。她沒問過蘇大強這個合伙人的感受,也沒問過資源分配極度不平衡下蘇明玉的感受。
如果說婚姻真的可以經營,那么,也應該是兩個人共同經營。婚姻不是壓制,不是強者指揮弱者。
人不管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應該關注自身的自我成長。這個自我成長放在婚姻里,我覺得就應該是“修行”。
蘇母從鄉下衛生所到城里大醫院的護士再到護士長,就是她的成長。蘇大強卻安分守己,在圖書管理員的位置上熬到退休。不是說成長一定是職位上的,可是蘇大強守著圖書館,看著書,格局眼界氣度沒有一點變化。他對婚姻既不經營也不修行。
蘇明成這個人物,在蘇家這三個男人里,變化最大。他是一個失敗者,他啃老、投資失敗、婚姻失敗,但也在最低谷的時候覺醒。他要斷奶,要站起來,要強大。所以開啟“修行”模式的他,也顯得可愛起來。
蘇家這幾個人熱熱鬧鬧地讓我們體驗了一把,讓我們跟著生氣、跟著揪心、跟著恨鐵不成鋼、跟著怒其不爭。
合上書,關了電視,關于婚姻,修行講的是我自身,我的內部。經營是我,并且帶著你。所以我覺得好的婚姻是,一邊修行一邊經營,是我們手牽手,肩并肩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