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謙稱敬稱賤稱
中國古代的稱呼,奧妙太多,足夠復雜,有稱姓名、稱字、稱號、稱謚號、稱齋號、稱籍貫、稱郡望、稱官名、稱爵名、稱官地種種區(qū)別。由于人們的身份、關系不同,為表示自謙或尊敬,還有謙稱、敬稱、賤稱等。謙稱如仆、不才等,敬稱如君、足下等。此外,還有特殊稱謂,等等。
許多稱呼是等級制度的產(chǎn)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因電視劇而普及的“朕”,就是皇帝自己使用的。孤家、寡人、朕,老百姓是不能隨便說的。稱爺也有規(guī)矩,舉人稱爺,進士稱老爺,司、院稱大老爺,隨便稱爺,也不行。學古文,要注意這其中的區(qū)別,掌握好敬稱、謙稱的用法。知道對對方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不要顛倒使用,否則會鬧出笑話。下面是一些傳統(tǒng)的敬稱和謙稱的說法。
(1)敬稱:①稱對方親屬時,常加“令”,如“令尊”、“令郎”;②稱比自己年長的對方親屬時,加“尊”,如“尊祖”、“尊兄”;③稱比自己年小或輩分低的對方,加“賢”,如“賢弟”、“賢侄”;④稱有身份的人,稱“閣下”;⑤稱與自己一般關系的對方,加“貴”,如“貴夫人”;⑥向對方表示要做某事或要詢問,常用“請”、“貴”、“尊”,如“貴庚”、“貴恙”;⑦其他常用敬詞:“惠臨”(光臨)、“惠存”(請保存)、“斧正”(請人改文章)、“拜讀”(認真讀對方的作品)、“賜教”(請對方指點)、“鈞裁”(希望尊長或上級定奪)、“鈞鑒”(書信常用語,用于尊長或上級)。
(2)謙稱:①稱自己的長輩或長平輩,常加“家”,如“家父”、“家兄”;②稱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常加“舍”、“愚”,如“舍弟”;③其他常用謙稱:“敢勞”、“寒舍”、“拙作”、“敝處”。
除了要注意以上問題以外,還要注意說話人與聽話人的性別、身份、地位和年齡,著重注意相互之間的關系
(一)、謙稱敬稱賤稱分類集釋(古代部分)
1、謙稱自己或己方:臣、仆、鄙人(臣下或一般人自稱)/寡人、不谷、孤(君王自稱)/賤內、犬子、家父、家君、家慈(家人)/拙見、寒舍(才情、屋舍)/竊、謹、惶恐(行為、態(tài)度)
2、敬稱他人和他方:陛下、九重天、圣明(稱君主)/公、名府、高明(稱同齡、同僚、朋友等)愛女、令尊、令堂、高朋(稱他人家人、朋友等)/高見、雅量、大作、華堂(他人才情、屋舍等)光臨、斧正、惠存、垂示(他人行為態(tài)度)/敬請、仰望(自己對他人的態(tài)度、行為)
3、賤稱他人或他方:鯫生、豎子、野夫、荒蠻、黔首等
(二)、謙稱敬稱賤稱分類集釋(古今通用部分)
1、“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別人親屬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2、“惠”:敬辭,用于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
惠臨、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
惠存:請別人保存自己的贈品
3、“垂”:敬辭,用于別人對自己的行動。如:
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
垂念:指別人想念自己
4、“賜”:敬辭,指所受的禮物。如:
賜教:別人指教自己
賜膳:別人用飯食招待自己
賜復:請別人給自己回信
5、“請”:敬辭,用于希望對方做什么事。如:
請問:希望別人回答
請教:希望別人指教
6、“高”:敬辭,稱別人的事物。如:
高見:指別人的見解
高論;別人見解高明的言論
高足:尊稱別人的學生
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紀
高齡:用于稱老人的年齡
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
7、“華”:敬辭,稱跟對方有關的事物。如:
華翰:稱別人的書信
華誕:別人的生日
華廈:別人的房屋
8、“賢”:稱呼對方,多用于平輩或晚輩。如:
賢弟、賢侄等
9、“奉”敬辭,用于自己的行為涉及對方。如: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勸:勸告
奉陪:陪同
(三)、謙稱敬稱賤稱分類集釋(現(xiàn)在常用部分)
常用敬辭
衛(wèi)冕:指競賽中保住上次獲得的冠軍稱號。
惠贈:敬辭,指對方贈予(財物)
惠允:敬辭,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家父:謙辭,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謙辭,對別人稱自己的母親
駕臨:敬辭,稱對方到來
見教:客套話,指教(我),如“有何見教”
見諒:客套話,表示請人諒解
借光:客套話,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辭
金婚:歐洲風俗稱結婚五十周年
金蘭:可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如“義結金蘭”
進見:前去會見,(多指見首長)
進言:向人提意見(尊敬或客氣的口氣),如“向您進一言”、“大膽進言”
晉見:即進見
覲見:(書)朝見(君主)
垂問:敬辭,表示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
垂愛:(書)敬辭,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多用于書信)
久違:客套話,好久沒見
久仰:客套話,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
問鼎:指謀圖奪取政權(中性詞)
伉麗:(書)夫妻,如伉麗之情
勞步:敬辭,用于謝別人來訪
勞駕:客套話,用于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令愛(媛):敬辭,稱對方的女兒
令郎:敬辭,稱對方的兒兒子
令親:敬辭,稱對方的親戚
令堂:敬辭,稱對方的母親
令尊:敬辭,稱對方的父親
留步:客套話,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塵:(書)蒙受灰塵,(指君主因戰(zhàn)亂逃亡大外)
名諱:舊時指尊長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內眷:指女眷
內人: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
賞臉:客套話,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
舍親:自己的親戚。
臺端:敬辭,舊時稱對方,(多用于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
臺甫:敬辭,舊時用于問人的表字
臺駕:敬辭,舊稱對方
臺鑒:舊時書信套語,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后,表示請對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話,依賴別人的富氣使自己幸運。
外舅:(書)岳父。
謙辭
謙辭,是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
“家”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稱的謙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鄙”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另外還有
寒舍:謙稱自己的家;犬子:稱自己的兒子;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一)、謙稱
⑴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
[if !supportLists]①[endif]愚:謙稱自己不聰明
[if !supportLists]②[endif]鄙:謙稱自己常識淺薄
[if !supportLists]③[endif]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④卑:謙稱自己的身份低微
⑤竊: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之義
⑥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⑦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⑵古代帝王的自謙詞
[if !supportLists]①[endif]孤:小國之君
②寡:少德之人
③不谷:不善
⑶古代官吏的自謙詞
[if !supportLists]①[endif]下官
[if !supportLists]②[endif]末官
③小吏
⑷讀書人的自謙詞
A、表示自己是新學后輩
①小生
②晚生
③晚學不才
B、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①不才
②不佞
③不肖
⑸其他自謙詞
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
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人自謙
妾:女子自稱
老衲:老和尚自稱
寡君: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
(二)、敬稱:也叫“尊稱”
⑴對帝王的敬稱: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
⑵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殿下
⑶對將軍的敬稱:麾下
⑷以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
A、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
B、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xiàn)多用于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十一、古代文言文中的時間表達
我國古代漢語語言的詞匯相當豐富,表示一個事物的詞語往往有好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也相當多,現(xiàn)舉幾例如下:
歲:年。《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積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曩:從前。《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異日:將來。《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云爾。”
旦旦:天天。《捕蛇者說》:“豈若吾鄉(xiāng)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一天天。《捕蛇者說》:“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后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暮:傍晚。“暮投石壕村”(《石壕吏》)
質明:天剛亮。《(指南錄)后序》:“質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暝:天黑了。《夢游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當天。《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失時:過時。《論積貯疏》:“失時不雨,民且狼藉。”
無何:沒有多久。《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爾來:從那時以來。《蜀道難》:“爾來四萬八干歲。“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嘗:曾經(jīng)’。《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
既:已經(jīng)。《曹劌論戰(zhàn)》:“既克,公問其故。”
既望:陰歷十六。《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適:剛才。《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幾:將近。《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初:剛開始。《赤壁之戰(zhàn)》:“初一交戰(zhàn)。”
未幾:沒多久。《口技》:“未幾,夫駒聲起。”
尋: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已而:不久。《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遽:立刻、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頃刻:一會兒。《狼》:“頃刻兩斃。”
少頃:一會兒。《口技》:‘‘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食頃:一頓飯工夫。《促織》:“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戰(zhàn)》:“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秋:時候。《出師表》:“此誠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陰歷每月初一。《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孟母三遷》
望:陰歷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既望:陰歷每月十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觀潮》)
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今者:現(xiàn)在。《齊桓晉文之事》:“今者,有人語此,力足以舉千鈞。”
夜闌:夜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
薄暮:傍晚。《岳陽樓記》:“薄暮冥冥。”
間:一會兒。“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曉:清晨。“曉駕炭車碾冰轍”(《賣炭翁》)
頃之:過一會兒。“頃之,客請與予對局”(《弈喻》)
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
尋:不久。“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未幾:沒多久。“未幾,夫鼾聲起”(《口技》)
旋:立刻,馬上。“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活板》)
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
俄而:一會兒。“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既而:不久。“既而兒醒”(《口技》)
是時:這個時候。“當是時”(《口技》)
即:立刻。“即書詩四句”(《傷仲永》)
立:立刻。“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
表示時間很短的詞,例如俄爾、少頃、俄、俄而、俄頃、少頃、少時、少間、須臾、斯須??相當于一會兒的意思。
“旋、尋、未幾、無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隨即、不久。
再小結一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表示動作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或曾經(jīng)發(fā)生,如:
嘗,其意思相當于“曾經(jīng)”。
[if !supportLists]①[endif]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魏學洢《核舟記》)
[if !supportLists]②[endif]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說》)
[if !supportLists]③[endif]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范仲淹《岳陽樓記》)
④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司馬遷《陳涉世家》)
二、表示動作、狀態(tài)在繼續(xù)進行或持續(xù)存在,如:
1、會,意思是“恰逢”、“正趕上”。
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會賓客大宴。(林嗣環(huán)《口技》)
2、方,意思相當于“正”、“剛”。
①方欲行,轉視積薪后。(蒲松齡《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羅貫中《楊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論語/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發(fā)生,如:是時。
①當是時,婦手拍兒聲。(林嗣環(huán)《口技》)“當是時”,即“正在這個時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動作行為突然發(fā)生,異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林嗣環(huán)《口技》)
②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羅貫中《楊修之死》)
③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林嗣環(huán)《口技》)
[if !supportLists]④[endif]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齡《狼》)
[if !supportLists]⑤[endif]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zhí)之。(干寶《宋定伯捉鬼》)
[if !supportLists]⑥[endif]急令醫(yī)士調治。(羅貫中《楊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動作的急促之外,它還著重表示倉促、忙亂的意思。
五、表示同時發(fā)生,如:一時。①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林嗣環(huán)《口技》)“一時”譯為“同一時候”,表示行為、狀態(tài)存在的時間短暫。
六、表示過了很短的時間就發(fā)生,如:頃之,俄而、未幾、少時,頃刻、少頃、間,相當于“一會兒”“過了一會兒”的意思。
①頃之,客請與予對局。(錢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環(huán)《口技》)
[if !supportLists]③[endif]未幾,夫齁聲起。(林嗣環(huán)《口技》)
[if !supportLists]④[endif]少時,一狼徑去。(蒲松齡《狼》)
[if !supportLists]⑤[endif]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蒲松齡《狼》)
[if !supportLists]⑥[endif]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林嗣環(huán)《口技》)
⑦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七、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在前不久發(fā)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①大兒初醒聲。(林嗣環(huán)《口技》)
②甫下數(shù)子,客已得先手。(錢大昕《弈喻》)八、表示兩件事相繼發(fā)生,其間相距的時間較短,如:既而,尋,相當于“不久”“旋即”的意思。①既而兒醒,大啼。(林嗣環(huán)《口
[if !supportLists]1.[endif]表示較長時間的:
“長、久”意思是“長久”,形容詞。
例如:“死者長已矣”(《石壕吏》);“始爾未為久”(《孔雀東南飛》)。
“
常、每、輒”意思是“經(jīng)常”,副詞。
例如:“千里馬常有”(《馬說》);“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促織》)。“素”意思是“一向”,副詞。
例如:“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
2.
表示時間快速、短暫的:
“
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詞。例如:“立誅殺曹無傷”(《鴻門宴》)“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桃花源記》)。“遽、亟”意思是“急忙”、“趕快”,副詞。例如:“遽撲之”(《促織》);“趣越兵亟入關”(《陳涉世家》)。
“
俄、俄而、俄頃、少頃、少時、少間、須臾、斯須”意思是“一會兒”副詞。例如:“俄見小蟲躍起”(《促織》);“俄而千百人大呼”(《口技》);“俄頃風定云墨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口技》);“少時,一狼徑去”(《狼》);“少間,簾內擲出一紙片”(《促織》);“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斯須就斃”(《促織》)。
“
食頃”意思是“一頓飯工夫”。例如:“食頃,簾動”(《促織》)。“暫”意思是“暫時”,副詞。例如:“卿但暫還家”(《孔雀東南飛》)。
“
旋、尋、未幾、無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隨即”、“不久”,副詞。例如:“旋見雞伸頸擺撲”(《促織》);“尋病終”(桃花源記》);“未幾,夫購聲起”(《口技》);“無何,宰以卓異聞”(《促織》);“既而敵行益邇”(《馮婉貞》);“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