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首先是表達性的,它可以表述一些難以單獨用語言來描述的情感和心理意象,比如一些感官感受和記憶。我們常常清晰地記得某些場景,某一剎那,顏色,或者氣味。這些對我們重要的印象卻難以和別人講述。同樣難以分享的是一些創傷事件。我們可能還沒有心理準備去述說,或者需要一個更安全的方式去傾述我們在事件里面的感受。這時候藝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媒介。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說:“我發現我可以用顏色和形狀去講述我無法用其他任何方式表達的想法——那些我沒有言語可以描述的事物。”藝術創作所使用的材料是多維的,這使得它非常適合用于描繪和表達感官印象和微妙感受。不同冷暖的色調帶來不同的聯想和感覺。媒體的互動也賦予我們多樣化的感受并提供了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水彩比較輕薄透明,可以疊加但不能覆蓋,可以營造氛圍。鉛筆畫一筆一劃地描畫,有助于表達想法和講述故事,線條或深或淺,容易掌控。拼貼的材料有不同的觸感和屬性,傳達著物品對于個人的不同意義,我們也能直接選用反映想法的圖片和文字剪貼。
更重要的是,藝術使用的是象征式的故事的語言。故事不需要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們也不一定需要或準備好分享真實發生的事件,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故事中表達我們的感受和想法,并可藉由分享創作的作品和過程更多地和同伴交流。在藝術里面沒有對錯,也沒有界限,我們得以自由地釋放和表達,并在過程中反思自己的經歷和厘清想法。同伴的回饋更提供了不同的看問題的視角和情感支持。內在的想法改變了,對外在環境的認識也會改變,從而化解心結,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前進的方向。這些過程和平常的繪畫有所不同,因為治療師根據不同情況設計主題,選取合適的材料,并在討論中引導思考。我們也更多地關注過程和含義而不是作品本身。亞里士多德曾說,“藝術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事物的外觀,而是其內在的意義。”
其次,藝術是溝通性的。藝術的溝通包括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作品反映創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形狀,顏色,故事,和物品屬性表達創作者的想法感受,呈現自己的世界并和觀者交流。通過語言分享或標簽解釋,觀者就更能理解作品的意義。不同維度的交流有助于相互理解和關系的建立。另外,觀者因為自身的經歷和背景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這也是觀者和自己內在精神世界的交流。輔以治療師的引導,觀者也能通過觀看作品而得到更多對自己的認識,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反映了我們的內心。另外,非語言的交流也包括肢體動作。在小組活動里,對他人需求的關注和反饋,和身體語言的互動有助于關系的形成,特別有益于父母和孩子安全依附型關系的加強。
藝術創作的過程可促進不同方面的發展需求。使用剪刀,畫筆,折紙,或拾取小物件都很好地鍛煉了手指的小肌肉運動技能和訓練了大腦機能。分享提供了和別人協作和交流的機會,獲得關鍵的社交技能,并促進情緒的發展。創作需要組合不同材料,思考任務的完成,運用語言去表達和討論,這些都很好地促進注意力,感知,觀察,記憶,想像,思考,解決問題,智力和語言等方面的認知發展。粘土,手指顏料,泡泡,鋁箔紙都可以是創作的材料。不同材料提供了多樣化感官刺激,這有助于兒童學習和探索環境,老年人和肢體受傷的人群維持和恢復功能,并改善自閉癥群體的感官體驗。研究表明粘土創作有助于帕金森人群增強認知和情感發展。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安全愉悅的環境讓我們探索不同的感官和可能性。
對于自閉癥群體來說,因為他們的溝通能力和方式往往不一樣,藝術和游戲可幫助他們表達真實的自我,也更強調兒童真實的個性。象征式的表現也幫助象征性思維的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有意義的社會情感關系并改善生活質量,而不只是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藝術本身就是療愈。創作是愉悅的。感官刺激提供了大腦素材。集中精神完成作品進入叫做Flow的狀態,它有助于大腦的共同協作并激活大腦的自然愈合能力。學會了創作技能,有助于增強自信心,改善對自身的評價。完成作品和掌握作品的完成,增加我們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在逆境里它更提供了我們對抗不良情緒的工具,使得人們不需要使用酒精或藥物去消極處理情緒。所有的這些都使得藝術創作有效地增強個人內在能力和促進和別人的交流和關系。這些能力幫助我們在逆境中保持心理健康,適應外部環境,并實現個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