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模仿的力量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達芬奇畫雞蛋
齊白石畫蝦
徐悲鴻畫馬
王羲之寫字……
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不斷的模仿,最終獨成風采。
作為我們又該如何通過模仿獲取自己的風格呢?不妨從以下幾個階段做起
1. 從優秀的模仿對象開始“臨摹”
像寫字帖一樣,我們進行的第一步是找一個名家的字帖,找到白紙,先在字上進行臨摹。日常生活,人生軌跡,也是如此:你要找到行業的領頭羊,向他看齊,模仿他的做事風格,思考方式,甚至作息習慣。把你自己變成他。
這個階段是改變的第一階段,通常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因為你有你自己的意志,突然間讓你變成另外一個人,多少會有點不習慣。
所以,第一階段的關鍵點在于“守”,守住模仿的框架,堅持下去。
2.不墨守成規,要敢于創新
如果一個人,一直是模仿別人活著,那他就是那個人的影子,就不會有重大的改變,也永遠做不了別人第一。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在“守”的基礎上改變。字帖寫到這一步,也改變成臨帖:看著別人的字帖,在空白的紙上寫字。而一個人的風格也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
沒有第一步的大量的臨摹,就不會有第二階段的臨帖。這是一個繼承的關系。模仿優秀的人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對他的大量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的模仿,你就不可能在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這一階段叫做“破”:打破框框,跳出來。
3.形成你自己的風格
沒有一個會寫作的人是不借鑒別人的書本的,有輸入才能有輸出。而,知名的作家,也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別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這樣的風格的形成,除了第一階段的“守”和第二階段的“破”之外,還需要最終階段的“離”。
到了這一階段,你就可以脫離字帖來寫字了, 這個時候,寫出來的字,既有字帖的框架,也有屬于你自己的美觀。才算真正的模仿成功。
我們再來看兩個例子:
東施效顰
趙括用兵
這些是模仿失敗的例子
一言以蔽之,
守,走進框架去模仿;
破,打破框架走出去;
離,獨立自主成風格。
用以上的三個步驟去模仿,你會得到屬于你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