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重回農村中學。
十幾年過去,農村中學并未發生明顯改變。教學理念幾乎沒有改變,教學方法幾近單一,多數老師疲于應付。
短短一周,諸多潛在問題,觸手可得。試圖想作一點點改變,卻很難!難在觀念不同,難在舒適呆太久,難在自己也沒什么話語權。
“年輕人,這么多年如此,別瞎折騰了!”
“年輕人,你不過來鍍個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這里的!”
“年輕人,這里,靠熬時間,靠盯盤補,這就是農村……”
每聽到這些話,我總無言以對。或許,他們是正確的。
漸漸的,我不敢,甚至害怕想自己的教育初心。除了沉默,除了做好份內事,我別無選擇。
那段日子,很頹廢!也很煎熬!
頹廢之余,煎熬之后,還是各種不甘心,更不愿放棄教育初心。與其抱怨,不如主動修煉自己。
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我開始讀肖川、錢夢龍、肖培東、王開東、余映潮、王君、于潔、吳非等名師著作或博客上,思維閾值被打開,多元營養被汲取,自我也在閱讀中沉淀。
有些事,僅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與其懊惱彷徨,不如徹底靜下心來,沉潛書籍。
漫步文叢字句中,心,越來越安靜;思考,也越來越深?;困惑,也越來越少。
不再想試圖改變什么,而更多考慮的是用自己言行影響他人,影響一個是一個。
除此以外,便是將心情訴諸文字。那一年,寫不少文字,但基本為日記體,且多自嗨。即便如此,我也樂此不彼。
想不明白的事,寫著寫著,就想明白,甚至想通透了。不能公開說的觀點,私下里寫著寫著,也就豁然開朗了。
心緒難安時,擁書抱本,訴諸文字,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而心情最糟糕時,書難靜心讀,文難安心寫,很難我必會去大海邊走走。
剛重回農村那會,渾渾噩噩,心緒亂七八糟。奔跑多年,我竟跑回起點。
除身份點滴變化,別無其他。貌似副手,實際處境尷尬,分管電教裝備與成職教,還有一個年級。前者基本沒什么事,后者難依初心行事。
終于熬過第一個月,終于有一天,我又跑到海邊去了,而且跑到海島深處的一個小村莊里。
順著漁家小巷,我徑自來到海邊,尋一塊巨礁,席石而坐,吹著海風,看鷗鳥翻飛,聽驚濤拍岸,任思緒翩飛。
那一刻,這頃汪洋大海,便是我的,因為此處鮮有人跡。除了驚濤駭浪,除了雞犬相聞,便是靜謐。陽光剛剛好,索性躺在礁石上。那陣陣濤聲,拍擊海岸,仿佛向自己涌來;凝視藍天白云,鷗鳥振翅翩飛,時而搏擊云天,時而俯沖海面。
是潮涌,總會起起落落;是鷗鳥,總要搏擊風雨。
漲潮時,不張狂;退潮時,不彷徨。潮起潮落,每一種生命狀態,都值得擁有。
一滴水,之于大海,不過滄海一粟;一次轉身,之于歲月長河,不過人生一味。
不管境遇如何,我們都該做好自己。不論心情怎樣,“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念及于此,遠眺大海,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轉身離開時,步履從未有過的輕盈,心靈從未有過的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