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秦帝國的滅亡,主因是歷史潮流的向前,那么這種說法是存在問題的,中國封建社會存在兩千年,本質(zhì)上從未有任何變化。如果大秦帝王滅亡于它的“法律法規(guī)”,這也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漢承秦制,兩漢延續(xù)四百多年,這作何解釋。如果是亡于它的社會制度,那也不合適,因為直至今天,我們也部分沿用它的制度,那么大秦到底為何亡?
大秦帝國的滅亡,有個非常重要的推手人物,就是趙高,這是歷史少有頂級權(quán)謀人士,這個人擁有極好的手段和套路,這是歷史上權(quán)謀家的教課書。
假如我們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去看這個人物,這是值得稱贊的人物,他一路上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利益化,但從結(jié)果來看這個人給百姓給國家?guī)淼亩际菫?zāi)難,不論如何看待一個人物,總而言之,這是個值得研究的人物,文章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先簡單的交代一下趙高履歷,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是個太監(jiān),還有一種說法不是太監(jiān),我傾向于他是太監(jiān)。在始皇帝時期,任中車府令,在秦二世時期,任丞相,最后陰謀弄死了秦二世,立了子嬰為秦王,后來被子嬰給弄死了。
趙高這個和其他太監(jiān)有區(qū)別,這是個有能力的太監(jiān),據(jù)史書記載:趙高者,生而隱宮。意思是生下來丁丁就被割掉了。始皇帝聽說辦事能力很強,精通律法,就讓他做了中車府令,讓當(dāng)秦二世胡亥的老師。
很多人都說秦二世殘暴是因為學(xué)習(xí)了律法,其實這種說法是存在問題的。秦帝國依法治國,賞罰都是根據(jù)法律來的,跟法律無關(guān),跟學(xué)習(xí)關(guān)系不大。秦二世殘暴的原因有句話可以證明,秦二位在登上地位問趙高:“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這是秦二世殘暴的跟本原因所在,是很多帝王的通病,權(quán)利達到巔峰,人生也不過百年,不求名垂青史,就只下享了,窮心志之所,以終吾年壽,這是秦二世殘暴的本質(zhì)。
趙高陰謀奪權(quán)的第一步改立太子
始皇帝在世的時候,想把帝王之位傳給扶蘇,因為扶蘇不僅是始皇帝的長子,更重要的事,蒙家支持扶蘇,蒙家三代為大秦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dāng)初趙高犯了罪,按法律應(yīng)該當(dāng)斬,但始皇帝覺得趙高辦事得利,是個不可多得就助手,就開恩赦免了他,還恢復(fù)了官職,由于這件事之后,趙高就開始和蒙家有了嫌隙隔亥了。
如果扶蘇繼位,必然重用蒙家,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蒙家的威望無人能及,那么趙高就沒有能力和蒙家爭奪,自己必然遭央,既然如此,還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就聯(lián)合李斯改立太子,做偽詔書。
趙高勸說李斯也是非常有權(quán)謀思維的,直接攻擊李斯的短處,讓李斯沒有拒絕的理由。趙高說:“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xiāng)里明矣!”
二除掉潛在的敵人
新皇帝繼位除掉原來有影響力老臣,因為他會影響皇帝的權(quán)威,老臣一般手握重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不僅可以左右皇帝意志甚至陰謀篡權(quán),然后提拔一批自己親近的大臣,施恩于親信位置低賤的人,提拔他們,讓他感恩于自己。這倆都是歷史上慣用的套路。歷史霍光不就是如此,功勞大,在他死后,漢宣帝毫不留情地殺了霍光三族,就是他曾經(jīng)左右過皇帝意志和廢立。
趙高首先就建議秦二世除掉皇帝的老臣,提拔一些低賤的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沒錯的。只是趙高的目的不在于有利于秦二世,而是為了自己,除掉了他們趙高自己在朝廷里的影響力就夠大,就是自己是老臣了,其他都需要看自己臉色。
趙高然后又讓秦二世除掉自己的兄弟姐妹,其實這從歷史看來,也是必然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把兄弟一脈殺的干干凈凈,有直接相關(guān)基本上都除掉了,剩下沒有多大危害的都留了下來,留下了魏征,更是洗白了自己。
當(dāng)然趙高是為了自己不為秦二世,防止自己的權(quán)利被剝奪,然后利用秦二世除掉一切對自己有威脅的人物,尤其蒙家,除掉的干干凈凈。
三架空秦二世
歷史架空皇帝的套路,一般都是讓荒淫在某一愛好,不管紂王的酒池肉林還是沉迷于木匠的嘉慶皇帝,無不是如此,給了親近的權(quán)臣架空權(quán)利的機會,架空權(quán)利,一般是把皇帝和大臣隔離開來,皇帝聽不到真實的聲音,就會受到蒙蔽,偏聽偏信,更是把自己推向死亡之路。
韓非子說信于人則制于人,皇帝偏聽偏信,就等于把皇權(quán)讓給另外一個人,這是致命的傷害,然后權(quán)臣除掉一切有忠于皇帝的人,最后皇帝成了傀儡。
趙高對秦二世說:“天子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dāng)者,則見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xí)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圣主矣。”
秦二世再也聽不到真實的聲音了,把自己慢慢推向死亡之路,趙高開始專權(quán)路線,但還有人物是個麻煩,這個人就是李斯,如何除掉李斯,且聽我慢慢到來。
四趙高除掉李斯
趙高除掉李斯這塊絆腳石也是特別有權(quán)謀思維,他先用的唐朝宰相李林甫除掉大臣李適之的套路,李林甫告訴李適之華山有金礦可以開采解決財政危機,然后李適之告訴皇帝,皇帝問李林甫,李林甫說:“不能開采,那是龍脈所在,不知道李適之是什么居心?”殺人者死,誅心者生。
趙高對李斯說:“秦二世干的都不是人事,你也不勸說他,這是你的職責(zé)?!崩钏拐f:“我不知道他啥時候不忙”趙高說:“不忙的時候,我告訴你”然后趙高專挑秦二世與女人開心的時候,讓李斯勸說,反復(fù)幾次秦二世發(fā)怒了,感覺非常的操蛋,就對李斯非常不滿,我不忙的時候你不來,我與女人玩的時候你來,你是啥意思?故意沒事找事。
然后百姓造反已經(jīng)席卷天下了,趙高又說這是李斯的責(zé)任,然后又誣告李斯兒子造反,理由是只守城不出城攻擊。之后李斯上書秦二世說:“趙高這個家伙專權(quán),要干田氏代齊的事,你得防著。”然后把李斯打的受不了,李斯認罪了,被殺了三族。
五指鹿為馬的權(quán)利試探游戲
當(dāng)初趙高這個家伙想控制朝政,就看有多人會服從自己,有多少懼怕自己的威勢。于是便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歷史上“指鹿為馬”的權(quán)利測試游戲。
一天,趙高讓人在朝堂上牽來一頭鹿,趙高說這是馬,秦二世:“這是馬呀!你看錯了吧?“然后問朝廷大臣,看看誰說馬,誰說鹿,然后記住了。
最后,不說是鹿的不是被貶就是被殺,說是鹿的全部提拔,之后趙高就成了大臣心目中皇上。
六逼殺秦二世立子嬰
之后百姓造反聲勢越來越大,都打到武關(guān)了,長安的大門,秦二世覺得世態(tài)不是想象的那樣,就多次責(zé)備趙高,趙高感到害怕,就殺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
他說秦國地盤越來越狹小,不適合有帝號了,立子嬰。為啥趙高不自己做秦王呢!他自己知道自己干哪些事,跟本不得人心,他需要仁義有名聲來做傀儡,如果不死,估計就魏代漢、晉代魏的權(quán)利表演。
七趙高的歸宿被殺三族
這是趙高的命運,也是他自作孽不可活的結(jié)果,子嬰知道趙高的意圖,就先殺了他,然后殺了他三族,最后開城投降。
趙高雖然身死,被殺三族,不論每個人如何評價他,但后世奪權(quán)里面,總能看到趙高套路的影子,因為這是人性,千年來從未變過。
歷史已經(jīng)千年,往事如煙,可以任何人去評說,文章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