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鋼鐵俠
昨天,孩子所在學校舉辦了一場秋季運動會。
學校規模很大,有五十多個班,檢閱陣容可想而知。每個班級各顯神通,禮服、手執花束、道具板、人偶、紙片禮花,統統都用上了,說得夸張一點,仿佛一場微型奧運會。
孩子是鼓樂隊的成員,在開場的第二個方隊,孩子們都穿著漂亮的禮服,動作整齊,個個精神抖擻。他們方隊還特別設計了花樣隊列,組成了學校名字的英文縮寫,成為檢閱隊伍中的一景。
禮服由學校統一發放,九成新,不用個人購買。我兒子比較瘦,長短合適,但是褲子的腰很肥,穿上就像一個邋遢兵。為了穿著效果,我就用線把褲腰左右兩邊各縫了一塊。孩子試穿之后,感覺很合體。上衣肩章處的按扣有些松動,我又重新把扣子縫了一遍。
上小學的時候,孩子也是鼓樂隊的成員,但那時敲的是堂鼓。服裝是中式的盤扣服裝,由于衣服都被穿過,扣子搖搖欲墜,拿回來的時候,我也是一個扣子一個扣子地釘牢,現在孩子畢業了,下一個使用的孩子媽媽有福了。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鼓樂隊的成員,和兒子一樣,也是敲小鼓。我和姐姐在同一個學校,姐姐個子高,敲大鼓。
那時候,學校經費都不足,小鼓只有8個,4人一橫排,加上后面有幾個吹小號的,人數也不多。而且鼓都已經服役了多年,很舊,有些金屬部件都生了銹。我們沒有特殊隊列,四列縱隊從頭走到尾,不變,因為人數不夠。
也沒有專門的樂隊服裝,我們穿的是普通的藍色校服,同樣是舊的,洗得發了白。但那時還是以身為鼓樂隊成員而感到驕傲,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鼓點仍然記憶猶新。
到了初中,我仍然是鼓樂隊成員。
但是運動會上學校不讓穿校服了,要求穿白上衣,黑褲子,白鞋。那時都讓學生自己準備服裝,學校不統一買,一是考慮農村的孩子家庭條件普遍不高,二是學校對這些學習以外的東西并不重視。
黑褲子、白鞋很平常,自己有,但白上衣就愁壞了我。因為那時候買衣服首先要考慮的是耐臟,小孩子不懂得衛生,白衣服一天穿下來,就得臟得不成樣子。所以我從來沒買過一件白衣服。
可是鼓還是要敲,沒有衣服不行,領隊老師下了死命令,給了一周時間準備。春天的時候,父母都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帶我到城里去買衣服,所以買一件新的是不可能的了。
沒辦法,我們只有向同學借。
但是同學們有白衣服的也很少,而且還要身高胖瘦都合適,最后姐姐先借到了,就差我了。就在我擔心在運動會開始前很難借到白上衣的時候,姐姐的一個同學說她能幫我借到白上衣,是另一個班的女生。雖然那個同學比我高比我胖,但是已經沒有選擇了。
由于周一就要舉辦運動會,那天已是周六(那時不是雙休),如果等那個同學周一把衣服帶來有點冒險。若衣服不合適,我得另想辦法,所以,我和姐姐決定到她家去取。
她家住在離我家大約七八公里遠的一個村子,鄉村的路不好走,全是土路,拐彎抹角,坑坑洼洼,真正走起來不是概念上的七八公里,騎自行車用了一個多小時。但是我當時并沒覺得有多遠,因為心里對那件白上衣很期待。女孩子都愛美,雖然只能穿一天。
可是,拿到衣服的時候,我愣了一下,因為那是一件洗過多次的舊衣服,已經不白了,上面還有幾塊沒有洗干凈的發黃的污漬。而且衣服不是襯衫,是一款很厚的白色外套,里面還有一層襯,中間有一條收腰,整個衣服又肥又大。
我有一些失望,但已經沒得選擇了,人家能舍得把衣服借給我已經不錯了。不管怎么說,我借到了白衣服,周一的運動會可以交差了。所以轉念一想還是很開心。
運動會那天,大家都穿上了白衣服,但大多是白襯衫,唯獨我穿了一件白外套。領隊老師當然沒有說什么,因為學校不提供服裝,孩子們能基本達到要求就不錯了。白衣、白鞋、黑褲,沒毛病。
只是檢閱的時候我很遭罪,那是一個春季運動會,五一前后,整個天空萬里無云,太陽火辣辣的,我穿著一件帶襯的厚外套,還要綁著鼓的背帶,一圈下來,汗流浹背。
但我仍然感謝那件白外套,感謝姐姐的那個同學的同學。因為如果那天我沒有借到白上衣,我就會被取消檢閱的資格。因為那年是初三,是我最后一次參加鼓樂隊。
昨天,在校門口看到一位母親,早晨孩子沒有穿白鞋,而且也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孩子的腳長得快,半年長一個號,家里的白鞋太小,沒法穿。那位母親急中生智,到附近的超市買了一雙又肥又大的白色襪子回來,讓孩子套在鞋的外面。孩子一臉嫌棄,而且人來人往很是尷尬。?
母親很強勢,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孩子只得套上白襪子。雖然不是一雙真正的白鞋,但從遠處看起來和白鞋沒有多大區別。看到腳上的白襪子鞋,母親滿意地松了口氣。
孩子穿著襪子鞋向操場走去,開始有點不自然,但很快就開心地向班級所在地跑去。他應該和我當年的心情差不多,雖然不完美,但是合格就好,至少可以參加檢閱了。
今非昔比,我們那時候的運動會主要以比賽為主,檢閱儀式簡短而且樸素。不像現在,整個運動會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個服裝的秀場,各個班級比拼的不僅僅是比賽成績,還有對這場運動會的投入。
運動會越來越好看了,不知道還有沒有運動員可以破了學校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