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父伯母健在,父母健在,我一直以為死亡離我們這代人很遙遠。直到大嫂的去世,我才知道原來死亡不是按照輩分來臨的,原來死亡隨時可能帶走我們每一個人。
大哥是我堂哥,也是十一個堂兄妹里最大的孩子。大嫂是大哥的媳婦,也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永遠的大嫂。
清明節(jié)前一天,我有問到遠嫁承德的二侄女五一小長假是否回老家,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清明節(jié)是否回家掃墓。這是大嫂離開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理論上應(yīng)該回去給墳上填一抔新土。但我沒有直接問出口,我怕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到下個月,大嫂離開我們就一年了,可每一次夢見她提起她,還是控制不住眼淚。
仔細想起來,大嫂對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照顧,也沒有特殊的感情。每一次提起她,總讓人淚流不止的,更多的是對大嫂的那份尊重,是大嫂嫁入這個家34年期間用自己的善良和行為為其他兄弟姐妹們做的表率,是她的那份胸懷,讓我們不舍得她離開。
(2)
一年前的5月8日晚上,接到家里的電話,告訴我讓我沉住氣,我猜到了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了,但猜不到會是大嫂去世的事實。電話里一直讓我別哭,怕我情緒激動對肚子里的孩子不好,可眼淚真的不爭氣,嗓子里仿佛有塊石頭一樣堵得發(fā)疼。
即便是我再不想承認,也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大嫂去世是不爭的事實。
幾次拿起電話,想給大哥打電話,卻不敢撥出去,我怕我真的會情緒失控。到了第三天晚上才撥通大哥打電話。第四天就是大嫂下葬的日子,不能見她最后一面,也至少要把自己的心意表達出來。
在陽臺上打電話電話的時候,我一直攥著拳頭不讓自己激動。本想安慰大哥幾句,可說了不到五句話,眼淚早已經(jīng)像雨水一樣嘩嘩的流,越想控制哭得越厲害。事后,老公一直說那一次把他嚇壞了,見過我哭,但從沒見過我瞬間控住不住的嚎啕大哭。
我不是不想回去參加大嫂的葬禮,只是剛剛懷孕兩個月,怕回家后身處在那個場景時,會情緒不穩(wěn)傷及原本正在保胎的胎兒。我姐的話說,別說這次是大嫂,就算是咱媽現(xiàn)在有點三長兩短,你也必須強迫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第一次懷胎如果有什么閃失會讓你后悔一輩子。這話說聽起來很不講道理,可畢竟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可畢竟我是34歲第一次懷胎,可畢竟那個時候我每天還在打保胎針。我姐說的是對的,即便我再難受,我也必須坦然接受這一切,我也只能先以肚子里的孩子為主。
未能參加大嫂的葬禮,是遺憾,也是情非得已。我沒敢告訴大哥實話,只是說我在南方出差,一時趕不回來。我想,如果大哥知道真實原因,也會原諒我的。如果大嫂地下有知,也會原諒我未能親自送她最后一程。
(3)
大嫂一生是孝順的。
從1984年嫁入我們家,不只是孝敬公婆,對我爸媽也就是他們的叔叔嬸嬸也很好。從結(jié)婚到去世的34個年頭,逢年過節(jié)都會準(zhǔn)備好禮物,一次都不曾拉下。這份持續(xù)了34年的堅持,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大嫂沒有二嫂的勤勞能干,也沒有三嫂的能說會道。大伯和大媽他們從你心深處是看不起大嫂的,覺得大嫂配不上我大哥。聽我爸講,在大嫂剛嫁到我們家不久的時候,因為很多活做不好,家里家外都是靠著我大哥。我大伯曾有一次當(dāng)著大嫂的面,說大嫂拖大哥的后腿,如果不是大嫂的話,大哥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生于上個世紀(jì)三十年代的大伯,屬于那種家里家外干活能手,所以干活不利索的人總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如果大伯要看到我們年紀(jì)偏小的孩子們到現(xiàn)在干活都不利索的話,也會責(zé)罵我們。但大嫂從小干活少,干活不利索也是可以理解的。就這樣子的話,也沒聽到大嫂有任何的怨言。
他們在一個院子里住了34年,從沒有聽到家里有過爭吵聲。要說這么多年,大嫂沒有委屈是不可能的,但終究是默默忍受,只因為長輩就是長輩,只因為心中的“孝”字。
(4)
大嫂一生是善良的。
大嫂和大哥訂婚的時候才18歲。訂婚后不久大哥就當(dāng)兵去了,一走就是三年。期間有人多次去大嫂家里說親,想給她重新介紹對象,他們訂婚是匆忙的,大哥當(dāng)兵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大嫂都一一拒絕了,她覺得無論如何訂婚了就是訂婚了,不能對不起別人。
大嫂的善良并不只是對自己家人。
我小學(xué)二年級的老師,是通過征婚從東北嫁到我們村里的。
當(dāng)她第一次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準(zhǔn)老公家有多窮,而家里人對她也不好。我的老師在人生地不熟的村里住了一段時間,要回自己老家拿戶口本之類的證件,回來辦理結(jié)婚。他們家里人,都覺得人是騙子,一走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準(zhǔn)老公也沒給一分錢的盤纏。
我的老師,在村口的馬路邊坐著哭,發(fā)愁回家的路費的時候,是大嫂給了人一些錢。而在這之前,大嫂跟我的老師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大嫂只是跟她準(zhǔn)老公家住的不遠而已。
當(dāng)時,很多人都說大嫂傻,大嫂的錢是打水漂了。大嫂卻什么都沒說,她只是覺得人坐在馬路邊哭的時候特別可憐。
不到一個月,我的老師回來了,回來結(jié)婚。
這就是我的大嫂對于可以說是陌生人的那份好。
大嫂下葬的那天,村里很多沒有關(guān)系的人都去了,去送她最后一程。大家口里說不完的是,這個人是個好人。蓋棺定論,當(dāng)一個人死去的時候,大家眾口一致地說這是個好人,這應(yīng)該是對這個人一生最高的評價了。
理論上講,不是族里和家里親人是不必去墳上。小學(xué)幾個外來的老師,自行扶著棺材一路走到墳地,目送著棺材被新土一點點的淹沒。
他們是用自己的方式感恩大嫂這幾年的照顧。大哥家和小學(xué)緊挨著,當(dāng)這些從其他地方調(diào)到村里的老師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走到大哥家,而大嫂能幫的都幫了。就是大嫂的善良和熱心,讓外來的老師沒有離家在外的那種孤獨和落寞。
(5)
大嫂的一生是幸福的。
大嫂的父親是縣里吃公家飯的干部,自小生活環(huán)境不差,家里兄弟姐妹四人,只有大嫂這個女孩,自然也嬌慣些。
大哥是村里的干部,做著電工的工作,還負責(zé)信用社在村里的站點工作。大嫂嫁給大哥后,也沒有受太多的罪,地里的農(nóng)活干的也是少之又少。盡管在孩子們都長大了之后,大嫂也曾跟村里的人上山刨藥材,摘酸棗等,但終歸是這樣子的時日有限。
三侄女出生時正是計劃生育工作最緊張的時候,罰款,節(jié)約手術(shù)一項沒能躲過。大嫂怕疼,大哥義無反顧的去做了結(jié)扎手術(shù)。有這樣的愛,大嫂這輩子的幸福就是很多女人多羨慕的。
大嫂一輩子不是操心的人,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大哥去張羅。就連每年大年三十包餃子的陷,都是大哥去調(diào),大嫂說她調(diào)的沒大哥調(diào)的香。大哥也甘心的調(diào)了這么多年。
(6)我們曾經(jīng)聊起過,像大嫂這樣善良、不愛生閑氣、不操心的人,怎么會50多點就去世了呢?我們理解不了。或許大嫂也要我們不曾知道的酸楚吧。
這就是我的大嫂,不慌不忙地過了一輩子,不爭不搶的過了一輩子。
我親愛的大嫂,你在那邊是否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