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
故事講述天地開辟之初,有一顆混元珠。后來,混元珠被元始天尊收服,提煉成兩顆。其中一顆是靈珠(俗稱“好的”),另一顆是魔珠(俗稱“壞的”)。元始天尊把兩顆珠子交給徒弟太乙真人,要他把靈珠送給陳塘關總兵李靖當兒子(李靖夫人懷有身孕,應該是讓靈珠和腹中胎兒合體),把魔珠控制住,等三年后有天劫(“不可逆的天命”)自會收拾它。誰知太乙真人師弟申公豹搗鬼,使計調包,把魔珠安給了李靖夫人腹中孩子,靈珠給了龍王兒子敖丙。本作故事就此戲劇性地展開……
觀影之前,我已經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種網絡新聞中,感受到了有關這部國產動畫電影的熱情洋溢的贊美之聲。在對影片質量的擔心問題上,可以說我已經吃了一顆定心丸。但真到了觀影之時(以及之后),我還是被這部動畫打動內心,一時興奮之情與浮想之念,俱注腦海心頭。
我只挑我感觸比較深,且有能力說一說的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因為是觀影后及時的草創,難免有所疏漏,還請見諒。
其一,立足中國儒家思想傳統,讓故事扎根到實處。故事講述和情感表現從中國傳統家庭本位和家族本位觀念出發。同時涉及對家庭和鄉里關系的探討。
以前,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究竟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才能夠打動觀眾?后來,我一直想,要怎樣去講一個故事,才能夠打動觀眾?如果我們放眼望去,其實會很驚訝地發現,那些名垂千古的經典之作,故事本身往往都不復雜。所以,怎樣講比講什么,更為重要。要講一個讓中國人感動的故事,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講好一個中國式的故事。
怎樣講好一個中國式的故事?不是只講飛天遁地,不是只講斗法除妖,而是借助飛天遁地和斗法除妖的外殼,講父母子女,講家庭鄰里,講家族命運。
《哪吒》的成功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最容易被人所忘記也是最不應該被忘記的一點,那就是它把故事講好了。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一個觀念至今影響深遠,那我想恐怕就是“家”的觀念了。
故事采用雙線并進的方式,但主要講哪吒,次講敖丙(畢竟動畫名字叫《哪吒》,但這不意味著敖丙這個角色不重要),讓這兩個角色相互補充映照,共同發光(共同圈粉)。
講哪吒,從家庭關系出發,以家庭和鄉里關系為陪襯,講哪吒父母如何心懷苦心和愛意,在調和鄉里的同時,傾注對哪吒的關愛。李靖夫婦對哪吒半囚禁式的管理,一方面是為了緩和鄉里對哪吒懷有的畏懼之心(眾人知道哪吒是魔珠轉世),但更多的,還是想保護哪吒。至少在哪吒既定的三年大劫到來前,他的母親希望他能快樂度過。他的父親李靖則想法不同。他希望哪吒跟隨太乙真人好好修習,不要荒廢這三年,并且希望哪吒通過斬妖除魔來改變鄉里對哪吒的成見(已經能感受到這種家庭倫理劇式的展開了)。盡管李靖這種想法有討好鄉里、緩和矛盾之意,難免讓觀眾有所微詞,但從本質上來看,這也是一種“可憐天下父母心”式的委曲求全。用盡一切手段減少別人對自己兒子的偏見,這就是保護自己兒子的一種方法。另外,李靖之所以此處和夫人想法不同,與動畫后段一處伏筆回收有所關聯,在此不便說破。
講敖丙,從家族命運說起。動畫開始不久,觀眾就可以通過猜測聯想了解到,申公豹之所以要調包魔珠和靈珠,似乎是和龍王達成了協議。龍王把申公豹交給自己的靈珠注入了自己兒子敖丙體內,并希望敖丙改變龍族命運。原來,龍族曾幫助天庭制服許多遠古妖獸,如今這些妖獸都被鎮壓在海底。但因為龍族本身也是妖獸出身,所以被天庭顧忌。“名為龍宮,實為天牢”,龍王苦嘆無語,希望借靈珠之力,讓兒子敖丙通過跟隨申公豹修煉,褪去龍角,掩人耳目,建立功業,以便日后位列仙班,改變家族命運。好家伙,打著神話的標語,活脫脫給我們講了一個有關種族和命運的魔幻現實主義家庭倫理故事。李靖愛子,龍王又何嘗不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龍王在兒子敖丙“出征”之前,第一個作出表率,把全身最堅硬的一塊龍鱗獻出,之后每一位龍族成員都效仿龍王,共同編織成萬龍甲,將整個家族逆天改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敖丙身上。雖說此處龍王的舉動更多是建立在作為族長的基礎上,是出于“公”,但也不能否認其父親情感的傳達,“私”情也是很重的。
動畫制作者用這種方法來講一個老生常談故事的全新編制版,可以說是“四兩撥千斤”。通過“家”觀念、“家”文化,它在故事情緒和觀眾情緒之間,建立起樸素扎實的,并且足以引發共鳴的紐帶。《速度與激情》為什么經久不衰,到現在還能拍續集?因為牽絆住觀眾的,不是漂移,而是那種“家”的溫暖;不是飆車,是See you again。或許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像電影中的明星一樣飛檐走壁、飆車斗狠,但至少在“家”這一場景元素中,我們大多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也因此能夠與劇中人物情意相通。
其二,回歸中國道家思想傳統,消除簡單的二元對立觀念,歸之以混元,是為一。用更為復雜多樣的人性刻畫取代僵硬固化的非善即惡觀念。
從“混元珠”這一名稱以及造型,我們就可以接收到制作者的暗示——不是對立,而是混元。從魔珠和靈珠對應的兩位主要角色,哪吒和敖廣,他們兩個的性格,都不是簡單的善惡可以概括的。
哪吒作為魔珠轉世,體內本就含有一種強大破壞欲望的原始沖動,并且有著與之對應的破壞能力。這是他的“性本惡”。但是,經由父母的悉心愛護和親情灌溉,哪吒盡可能地在收斂自己的本性,甚至偶爾因此表露出自己頑皮卻又可愛的一面,就像每個普通的小孩子都會有的那種狀態一樣。然而,來自他人因恐懼而生發的敵對感,哪吒心中的惡不止一次地被引發出來,而那種破壞力又加劇這種恐懼和敵對,也因此更加劇這份“原罪之惡”的成長。只是因為李靖夫婦和太乙真人的一再撫慰,這份惡才被抑制住。然而,當申公豹心懷鬼胎地告訴哪吒他的身世真相之后,哪吒的“魔珠”之力便再也難以抑制了。縱然如此,當哪吒知曉父親對他的愛之后,他毅然決然地為守護陳塘關而戰,并聰明地調整魔力的釋放程度,防止自己再次完全失去理智。應該說,這種反復反轉式的劇情對于哪吒的刻畫,是起到豐富形象的作用的。
再說敖丙。本劇的敖丙一改傳統作品中的惡人(龍)形象,承擔著補完人物(哪吒)形象和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主線人物的任務。甫一出場,謙謙君子形象的他,就幫助哪吒制服海夜叉,一起救出被抓的小女孩,并且填補了哪吒生命中朋友位置的空缺,儼然一個心地善良、作風儒雅的小天使。然而,過于沉重的家族命運的包袱,卻總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壓垮他內心良善的那一部分。天劫降臨之日,上一秒他還是一個暫時拯救了墮入魔道的哪吒的救命恩人,下一秒就因為被李靖發現了其真實身份(“妖龍”)并公之于眾,而準備將整個陳塘關活埋。殺伐之果斷,令人不寒而栗,即便我們知道他這是背負家庭命運無可奈何,必須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但那種瞬間的強大殺性和惡意,不得不讓人恐懼。整部作品恐怕就在這一場景中,敖丙的性格與我們所熟知的封神榜中的那條惡龍對應了起來。好在最后哪吒再度覺醒,解了陳塘關之劫難。之后,就是哪吒對抗命運的故事了。但是敖丙在這之后還有精彩劇情,暫不劇透。正如上述所言,本劇中的敖丙,絕非是臉譜化的角色。
其三,對中國傳統文學和文化的價值重構,重視自我個性表達與解放。淡化那種希臘式古典悲劇的宿命感,在幾乎不可戰勝的天命面前,強調個人選擇,閃耀著存在主義的光輝。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足以作為一句印在海報上的宣傳語了,因為它確實傳達出了本作的核心思想——人在面對命運時應有的姿態,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定義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任何言語或者敵對行為。
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壓里,“天命觀”是一種非常根深蒂固的理念。天規定了人的上限和全部,人窮盡一生,或許都逃不過“天命”二字。人,無法反抗天意的安排。但是在這部作品中,無論是哪吒,還是敖丙(受哪吒影響),最終都展現出了強烈決絕的反抗意識,要用自己的選擇,開創屬于自己的未來。這令我不禁令人想起古希臘神話中的希緒弗斯。但是本劇淡化了希緒弗斯那種面對命運時的疲憊感,轉而描寫哪吒和敖丙在掙脫命運枷鎖時的振奮感,這就讓人聯想到存在主義的選擇。每一個人都在選擇中成為了自己。
此外,哪吒母親和太乙真人的形象,也都距離傳統封神演義中的形象甚遠。哪吒母親初登場,就挺著一個大肚子,絲毫不顧路人眼光,大口吃肉,大塊吃餅,還頗(秀)嫌(恩)棄(愛)要攙扶自己的丈夫李靖。到了廟里求拜神仙降子,堂堂陳塘關總兵一副恭恭敬敬的樣子,夫人卻揚言“再生不出孩子就砸了這破廟”,行事作風,絲毫不像是傳統男性審美要求下的女性形象。這可以看作是新時代賦予了女性新的內涵,這是一種對傳統的反叛。但是這種反叛并不是撕裂。因為可以看到,劇中夫人對哪吒的那種體貼和關愛,仍舊是每一位母親所具備的天性。她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是一個女人。她反叛傳統觀念鉗制她的枷鎖,但是并未撕碎一顆女性的本心。再如太乙真人,全然不是神話傳說故事里那種仙風道骨的仙人形象。剛一出場就操著一口四川話,整部劇中可以說是笑料擔當,又犯錯連連,就連魔珠和靈珠被申公豹暗中使壞調包,他也脫不了責任。但正是這樣一位諧星,幫助李靖尋找可以解救哪吒的辦法;認真教哪吒武功,引導他向善;并且在最后的危急時刻,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通過人物形象的改變來改變作品風格這一點上,太乙真人這一人物形象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又不至于使這個人物崩壞。在這前提下,重塑人物,使之傳遞給了觀眾一種新鮮的個性。
其四,可以一試的中國動畫電影系列商業野心和文化價值輸出運作,略見雛形的中國封神宇宙(媲美美國漫威宇宙的復仇者聯盟系列)。
說到這個,恐怕是最令人激動的,卻也是最難說的部分。因為,畢竟后續作品沒有做出來,未來的發展誰也沒法打包票。但是,借鑒美國漫威宇宙的電影計劃,中國最有可能做出的一套神話英雄系列,除了三皇五帝時期的故事,恐怕就是封神榜了。從片尾的彩蛋預告來看,《哪吒》很可能有第二部。并且,不久之后,就會有封神系列相關人物的單獨動畫電影上映,整個封神宇宙的藍圖,隱約中給人一點期待的曙光。如果這個計劃最終實現,那《哪吒》的地位,就好比是漫威宇宙第一部《鋼鐵俠》的地位。中國的動畫電影,也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邁出一大步,不僅是票房上的,還是藝術性質方面的。
其五,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雜(干)談(貨)。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一)耽美市場大有可為的緊鑼密鼓的商業運作。嘻嘻,你懂的,自古紅藍出CP。
(二)哪吒、敖丙、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四人,在山河社稷圖中“奪筆”的那一場戲,堪稱全劇制作水準的巔峰。
(三)其實在聽到好多對本劇的溢美之詞之前,我就看過哪吒的劇照,當時覺得:“真丑!”直到看好電影,才忍不住脫口而出:“國漫之光,封神宇宙,中華漫威,先香為敬!”
(四)教練,我想踢毽子。
(五)片尾曲前、中、后三處,各有一個彩蛋。
總之,至少從目前來看,《哪吒》在劇本和動畫特效相有效結合方面的水平,已經是中國動畫電影的頂尖水準,并且絲毫不輸國外動畫電影。續篇有望,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