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講師:鄭建明
? ? ? ? 主題: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 ? ? 時間:2017年7月15日
? ? ? ? 情緒是心理學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人類有一些基本的情緒,比如,喜怒哀樂懼等,也有復合的情緒,比如,嫉妒、后悔等等。我們通常說,通情才能達理,只有情通了,才能說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真的都能識別孩子的情緒,準確的加以命名,并做到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嗎?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壓抑并扭曲自己的情緒呢,如果我們無法識別自己的情緒,建設性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無法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那又如何引導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呢,愛需要學習,愛需要技巧……
? ? ? “請各位伙伴們來描述下此時此地的情緒,形容下它的形狀和顏色。”
? ? ? “我早上起來的時候很火,和孩子約好了6:30起床,孩子一直拖拉,我差點遲到了。”
? ? ? “聽起來你早上起來的時候有點生氣,那現在呢,現在是什么感覺,生氣、平靜、高興……,還是別的呢?它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呢?”
? ? ? ? “什么顏色,什么形狀,這我好像分別不出來。”
? ? ? ? “我有時候也很生氣,生氣這種感覺就像火焰,是橘紅色的,象火焰騰空而起的樣子。”
? ? ? ? “我現在的心情是平靜,它象廣闊的湖面,澄靜而透亮。”
? ? ? ? “嗯,謝謝各位伙伴們的分享,通過大家剛才的分享,我們發現并不是每一個家長伙伴都能對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進行精確的識別和命名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會壓抑和扭曲自己的情緒。或者說,我們有時好像找不到一個詞能夠很貼切地命名自己的情緒,也就意味著我們情緒詞匯表是比較匱乏的。我們可以借用以下的情緒臉譜來建立和豐富我們的情緒詞匯表。”
? ? ? “其實,識別自己的情緒并不是說我們不能有自己的情緒,不是要消滅我們的情緒。情緒本身不是問題,情緒背后提示的主題以及未被滿足的需要才是問題。冰山理論是薩提亞的一個重要理論,該理論認為,我們能觀察得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一部分,即行為,大部分都隱藏在水面以下,包括感受、信念等等。我們經常用憤怒來掩蓋其他的情緒,比如,擔心、害怕、恐懼等,因為憤怒是非常有力量的情緒。當我們憤怒、生氣的時候,我們要善于識別這些情緒背后提示的主題以及未被滿足的需要……。”
? ? “我們都有情緒,當我們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會做出錯誤、愚蠢甚至是遺憾終生的事情來,那為什么我們的情緒會接管我們而理性好像消失的無影無蹤呢?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大腦分為原始腦或是動物腦、情緒腦、理智腦,當我們的理智腦能掌控情緒的時候,人的行為就是理智的、正常的,而一旦情緒把理智腦頂開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當我們腦蓋子打開的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會失控、完全被情緒掌管,下面我們借助拳頭來說明這個過程與原理。”
? ? ? “當我們情緒失控,對著孩子大聲斥責、咆哮的時候,孩子的感受或是什么呢,他會有怎樣的想法與決定呢?那時我們自己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我們又有怎樣的想法與決定呢?我們不妨來演示一下,我現在需要兩位家長扮演孩子,六位伙伴扮演家長,想象下我們平時生氣的時候是怎樣責罵和說教自己孩子的,好好感受下這時我們的情緒、想法與決定。”
? ? ? “我們先請扮演孩子的家長伙伴來分享下感受和想法與決定。”
? ? ? “當父母圍繞著我轉,并不斷地責罵與指責我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整個頭腦都要炸了,我也不想再聽了,我自動把他們的責罵與說教屏蔽了,我很難受。”
? ? ? ? “你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你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對的,你很難過,也很委屈。這種感覺很糟糕。這只是我們課上演練的一個活動,并不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遇到的,你很勇敢,謝謝你的積極參與。”鄭老師溫柔地撫慰“孩子”的消極情緒。
? ? ?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上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怎么做呢,我們又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平復自己的負面情緒呢?大家想想看,當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待在家里的哪個地方或我們又會怎么做呢?”
? ? ? ? “我會躲到陽臺抽悶煙。”
? ? ? ? ? “我會直接出去,不待在家里。”
? ? ? ? ? “我好像一般在家里沒什么情緒,當愛人有情緒的時候,我就默默地不說話,她說一會兒自然也就氣消了。
? ? ? ? 家長伙伴們熱烈地分享了起來……
? ? ? “其實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落,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打造屬于自己的積極暫停角,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善的請孩子到積極暫停角去平復下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等雙方情緒都平復下來的時候再討論與做決定。但一定要記住這個暫停是積極的,也就是說,不能把積極暫停作為懲罰的一種手段。”
? ? ? “除了幫助孩子打造屬于他們的積極暫停區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覺察到孩子或是愛人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怎么說或是怎么做才能傳遞我們的愛與關懷而不是傷害和打擊呢?”
? ? ? “我們傳遞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的問題,主要愿意為愛改變,每個人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不斷地練習,讓它成為我們自然而然的行為就能增加愛的流動,讓我們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更加的緊密與和諧,愛需要學習、愛需要知識,謝謝各位家長伙伴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