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讓我推薦看什么書,并問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我想了一下......
還是有些用的。
比如你夜不能寐,起來看本書,催眠的效果杠杠滴。
再比如,人有三急,大號忘帶手紙,突然發現手邊有本書……
OH Year!整個世界都美好了。
要說還有別的什么用,我還真說不出。
我貌似也沒受過什么好處。
當然也沒讀過很多書。
但有人讀過很多,例如——馬未都。
馬先生說,書分為科學書和文學書。
科學書嘛,比如物理、化學、數學、地理之類的。
這些學的快,忘的也快。
想當年數學課代表的我,現在已經想不起sin60°等于多少了?
(知道的后臺留個言哈,讓我仰慕你一下)
但讀科學的書很重要。
據說可以培養科學精神。
所謂科學精神,通俗易懂點約等于智商吧。
沒有科學精神的人一般有幾個特點:
1、不愿相信親人的話,更相信外人的話。
2、不愿相信普遍的道理,更相信個別的案例。
3、不愿相信客觀存在的,更相信虛無縹緲的。
例如,劉翔過來告訴你說,這款祛痘產品特別好!
呵呵!
信你才怪,有用的話,先治一下自己的臉吧!
但就是有人愿意相信去買!
沒有科學精神容易上當受騙。
我常看到說是把哪條信息轉發到幾個群里,系統就自動給你多少錢紅包。
你覺得不可思議吧。
可已經有好多人在轉了。
所以學好理科很重要。
你看那些理科男,工科男,想騙他們著實不易。
我有個楊姓朋友搞電子的,每次和他聊天都讓我覺得騙子也挺不容易的。
所有的套路,他一點就破。
所以學理科的人特別喜歡和你爭辯。
當你覺得人家情商低時,
他已經深深地鄙視過你智商無數次了。
第二類是文學的。
常讀文學類書一般能很好的表達,有助于提高情商。
例如:
看到高山,你說:“高山好高啊!”
看到長城,你說:“長城好長啊!”
看到大海,你說:“大海好大啊!”
看到天空,你說:“天空好空啊!”
然后呢……
沒有然后了,沒詞兒了!
你朋友馬上來一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你一拍大腿:“哎呀媽!對!就是這個感覺!”
如果你總是感覺有一肚子話,說不出來,憋得慌。
那是文學書讀少了。
文學書讀少了的人,罵架都吃虧。
想學罵人的,可參考梁實秋的《罵人的藝術》。
但讀書不能濫讀。
現在濫書比爛片多多了。
所以,讀書需謹慎。
還有,即使是好書,也不一定適合你。
例如,我就剛剛做了一個決定
——不讀外國名著。
我前兩天借了本馬爾克斯的《活著是為了講述》。
書評好的嚇人,作者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獲。
硬啃了三分之一后,我實在讀不下去了。
只是里面的人名地名,已經把我搞崩潰了。
這時我看到余秋雨的一段話:
“對外國文化的了解,不是從書開始的,是從藝術品開始的。”
再想到諸如《老人與海》《安娜卡列尼娜》什么的,
我都曾懷著崇拜的心去讀過,但讀的真的很折磨。
于是,我決定不再讀外國名著了。
那要讀什么書呢?
余秋雨先生給普通中國人開了一張書單。
書很少,我覺得特別好!
他在南國書香節上說,中國人的品質生活,至少要讀這些書。
而且必須讀!
他說:
“不要在信息里浪費時間,更多地讀一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讓它們和你的生命連在一起”
我曾看到過一個校長的演講。
他說:
“有人總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讀書究竟意義在哪?”
“我說,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事物,現在也記不得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它們中的一部分已化作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的意義應該就在此吧!
我們有時容易忽略一本好書,對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