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覺得跟孩子溝通不暢。說也不聽,聽也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總之就是不讓人省心。
其實家長要學會怎樣跟孩子交流,用大人的思維肯定是不行的,說教的方式更會讓他們一頭霧水,既不愛聽又理解不了!其實有一招挺靈的,就是融入孩子的話題。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聊天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我曾經仔細傾聽和分析過小朋友之間的對話,覺得也怪有趣的。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跟家長都會聊什么呢?這個時候話題特別單一,基本上就是搶著吹牛。“我爸爸怎么怎么怎么厲害了”“我在班級里表現怎么怎么好了”“我們劉老師特別特別厲害了”“我班誰誰誰去哪哪玩了”,總之凡是孩子身邊的任何人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跟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都特別值得吹噓。
這個時候家長一般會覺得孩子聒噪,講的話沒有意義,即使傾聽也是一邊敷衍一邊轉移話題,因為他們既啰嗦話又說不到點子上。其實這時候是家長參與表達的最好時機,首先家長要表達出來對孩子說話內容極大的興趣,“是嗎?劉老師那么厲害?”“那當然了?!比缓蠹议L想表達的事情就跟在后面了,“你知道為什么劉老師這么厲害嗎?”“因為她每天按時吃飯、多吃蔬菜、早早就上床睡覺……”
上了小學之后孩子都愛聊什么?當然是講述班里同學做的壞事。好事不是沒有,誰誰考了第一名,誰誰畫畫特別好看,但是好事只能一句帶過,沒法展開說。到了壞事就拉開話匣子了,今天誰和誰打架了,因為什么什么原因,這個表述可以細致到語言、表情、心理狀態;今天老師批評誰了,誰跟老師頂嘴了,誰上課睡覺了,誰罰站了,誰哭了,總之每件事情都能表達的明明白白。
這些學校的瑣事家長必須表達出同樣的關心,這樣以后孩子才會愿意跟你表達,你敷衍他以后就什么都不愛說了。家長可以用這些事例做反面教材,給孩子輸入正確的三觀?!澳憧床徽J真寫作業,就被老師批評,你得好好寫作業?!薄霸诩以琰c睡覺,要不然就得上課去睡?!薄澳憧凑l誰撞了別人不道歉還理直氣壯,你可不能這樣,誰誰太斤斤計較,別人不是故意的他還發脾氣,你可別學他,遇到事情要冷靜,要不然容易起沖突?!?/p>
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喜好,這個時候聊的話題就多了,尤其是開始會追星以后,游戲、網絡小說、選秀愛豆、影視明星、喜劇明星……,這些東西更是觸及了家長們的底線,不好好學習,竟整這些沒用的,還了得了。
我不知道家長們平時除了工作和學習以外是不是就不干別的了,反正我是看小說、看電影、看電視劇、看八卦,那么孩子們關注的一切都屬于正常現象,她所有關注的東西我也都感興趣。
首先,發洪水了肯定不能堵,越堵水越大,最沒用的話就是“你能不能別干什么什么?”說了也白說,管著肯定不好使,越管心思越洶涌。無論他喜歡什么消遣都給他定時關注的時間,絕不能讓孩子形成偷著干的想法,那以后偷著干的事兒會不斷增加,把澎湃的心思慢慢疏通出去,過勁兒就好了。
其次是關注孩子所關注的。能夠讓孩子們都著迷一定有它的道道,那么只要家長去關注一定也有被吸引的地方,把可取的部分找出來跟孩子交流,這樣既能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又能讓孩子抒發自己的想法,既能提升親子關系也能讓家長更年輕時髦。
我不刷抖音、快手也不看任何娛樂節目,因為覺得沒營養又浪費時間,如果我女兒非要喜歡的話我肯定不會支持,但我也會尊重。我會去了解它是怎么做的,幫助女兒自己學習拍攝、設計等,我也會陪女兒看看娛樂節目里的明星,評價一下誰反應最快、誰最會說話、誰懂的最多。
其他家教文章
再小的孩子也要守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