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Howie-Serious 365日寫作計劃第015天的寫作內容。
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的問題:
讀書早晚會忘,為什么還要讀書?(7K關注)
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里?(23K關注)
我也有朋友向我吐槽,他說自己這些年讀了很多書,但是效果不好,
就像溪水流過石頭,什么也沒有留下
這是朋友的原話,他和我這么說時,有一股壯烈悲憤的味道。
我自認為屬于『貪婪的讀者』,但自身水平能力有限,談『讀書』這個話題時心里很忐忑。但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今天就談談讀書的問題,來拋磚引玉。
主動閱讀
關于讀書,我個人的做法很簡單,就是4個字:
主動閱讀!
就像談論學習方法論時,簡單說就是『主動學習』。
但是,越是簡單的概念,其背后的內涵往往越厚重。『主動閱讀』四個字簡簡單單,但是背后就涉及時間管理、習慣養(yǎng)成、閱讀趨勢、新工具、書單、『如何閱讀一本書』這類關于讀書的書,甚至,WHY的終極問題必須要解決。是啊,讀書早晚會忘,為什么還要讀書?
讀書其實可以『不忘』。今天就分享一個不『不忘』的讀書方法。
Kindle閱讀 vs 紙書閱讀
紙書之于電子閱讀,就像是諾基亞之于iPhone。
雖然我讀了很多年紙書,家里有很大數(shù)量的紙書,但是比起Kindle和微信讀書等現(xiàn)代化、更適合現(xiàn)代節(jié)奏的移動閱讀方案,紙書必然落后淘汰,最終僅限于學生學習場景和懷舊用途(參照黑膠唱機)。
Kindle的優(yōu)勢都不用再浪費口舌。簡單提兩個場景:
Kindle能有效匯聚碎片時間,用來讀書。北京動不動就一小時的交通時間,有了Kindle你甚至會意識不到就已經(jīng)到站;
晚上上床后入睡前,如果用Kindle代替手機或iPad,你不但失眠困擾一掃光,而且一本書根本經(jīng)不起一周半個月的睡前閱讀;
所以,我一直不停向身邊人推薦Kindle。一定要買帶背光的Paperwhite版本,淘寶美版不到800元,Kindle富一生啊。
下面的閱讀,專談Kindle上的、以學習和提升為目標的閱讀(不包括休閑閱讀,例如讀《鬼吹燈》)。
引導閱讀行為,建立閱讀習慣
推薦一個簡單有奇效的法子。
借用之前寫的『如何堅持寫作』這篇文章里提的原理,其實讀書這件事,也可以利用『執(zhí)行意圖』(implementation intention)這個心理學機制:
設定簡單的『if X,then Y』執(zhí)行規(guī)則,讓目標的執(zhí)行簡潔,形成習慣;
舉個例子吧:
規(guī)則1:如果這本書沒讀完,就不往kindle里放下一本書(大部分人很難成為『貪婪的讀者』,但很容易成為『貪婪的電子書資源收集者』) ;
規(guī)則2:如果已經(jīng)上床,就不帶Kindle以外的電子產(chǎn)品上床,而且要讀Kindle到睡著(一周可以一次例外);
從簡單到復雜,再回到簡單
我們在『時間和知識管理』課程分享里一直說:
先把簡單的事情做復雜
再把復雜的事情做簡單
舉例說,做事情很簡單,直接做就行。然而我們要把它想得更全面、更深入,『做復雜』以至于形成自己的GTD理論體系;然后,我們在把已經(jīng)復雜的的理論和規(guī)則『做簡單』,一個OmniFocus成為最簡潔、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學東西很簡單,直接學就行。然而我們要把它想得更全面、更深入,『做復雜』以至于形成自己的知識管理理論體系;然后,我們在把已經(jīng)復雜的的理論和規(guī)則『做簡單』,一個Evernote成為最簡潔、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同理,讀書這件事很簡單,直接讀就行。但是我們今天也要把它先『做復雜』,然后,『做簡單』。
搭建讀書系統(tǒng),確定讀書規(guī)則
先從簡單到復雜:找到適合你的工具、制度和規(guī)則,構建推動你不斷實現(xiàn)目標的讀書系統(tǒng)。
電子書管理:Calibre
Calibre是電子書管理的不二神器,支持任何格式轉換、書籍信息編輯、tag、Kindle內容管理
書單工具:OmniFocus(OF)中的『閱讀』項目+豆瓣讀書的豆列
OF作為GTD理念的最高成就體現(xiàn),將閱讀應用到GTD層面再好不過了
你是否經(jīng)常看到很多人推薦無數(shù)的書單,千萬不要焦慮。很多人不負責任推薦,甚至他自己都沒讀過,或者只讀過『濃縮版』、『干貨版』
專注最重要;讀書也要另缺勿爛。選擇自己最關注的幾個領域,選擇最好的、最值得閱讀的書,建立自己的書單
在OF中建立專門的閱讀項目作為書單。OF支持無線層級,不需要設置到期時間。它就是你自己的書單,靜靜地躺在你的GTD系統(tǒng)中,供你選擇
一本讀完就按書單選書。避免有時間時不知道讀什么書,花很長時間選來選去最后讀了一本爛書
讀完的書,可以考慮在『豆瓣讀書』建立豆列:『XXX的2016讀書記錄』,這很有意義,意會吧
閱讀工具:Kindle Paperwhite
Kindle閱讀時,邊讀邊標注(值得記錄的一切內容):包括主要結論、事例、數(shù)據(jù)、精彩論述、精彩語句等等
這些內容,包括在此基礎上的聊天、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最終構成了你自己的素材庫
筆記體系:Evernote(讀書筆記)+Clippings.io(導出標注至Evernote)
Clippings.io可以一鍵將kindle的所有標注內容按書籍傳輸至Evernote中
利用Evernote中的讀書標注內容,定期或讀完后進行總結,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
輸出工具:Markdown寫作工具+OmniOutlier(結構整理)
有位朋友說,80%的學習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有效輸出
讀書不能悶頭一個人讀,讀完后,和朋友聊一聊
文字形式的總結輸出更重要。選一款趁手的Markdown寫作工具吧,推薦iA Writer或者Ulysses
對于『特別重要』的內容,推薦利用OmniOutlier進行拆解式學習!最高效地將外部信息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這才是對作者最高的敬意(這部分寫起來內容太多,以后專門寫一篇)。
利用OmniOutlier整理出書本/文章結構,確保達到能輸出的程度。就是說,你能隨口跟朋友介紹、講明白這本書,能跟人『談論』這本書,能向被人有理有據(jù)的推薦這本書。
行動、行動、行動
再從復雜回到簡單:因為行動很簡單(難在堅持而已)。
前面建立了『復雜的』讀書系統(tǒng),細化了很多讀書規(guī)則,其實最終落實到行動上時,是極其簡單的:
每天讀30分鐘書
每讀完一本都做總結輸出
很簡單是不是。但是做起來也很難。所以,我們才不依賴個人的意志力、不依賴個人『美好的愿望』,為自己設立了這些規(guī)則、流程,搭建了這個讀書系統(tǒng)。為什么這么做?題圖里就是我經(jīng)常講的以至于老掉牙的『尤利西斯利用工具而不是自己的意志力抵抗海妖塞壬誘惑』的故事。經(jīng)常講,這里就不重復了。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誘惑,那比海妖塞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題圖雖然是藝術作品,但是我還是打碼了。就是這么穩(wěn)健。哈哈)。
題圖:Herbert_James_Draper_-Ulysses_and_the_Sirens(1910)
尾聲
就像溪水流過石頭什么也沒留下,誰都不希望自己讀完書的結果是這樣。
那么,試一試搭建自己的閱讀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