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年跳槽8家公司的小美,是你嗎?
最近我的閨蜜顏小美跑來跟我訴苦,跟我說她最近又換工作了。新工作才做了不到半個月,好像又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問我要不要繼續跳槽,尋找下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仔細看了看她這兩年來的遭遇:
畢業兩年,從文員到前臺到行政到銷售再到出納采購等等等等,這兩年的跳槽的經歷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啊!往往一份工作干不到兩個月就又換掉了,好不容易有一份互聯網的工作熬過了三個月試用期,又跑來跟我說她上司好像看她不順眼,老是挑她的刺,出去吃飯都不帶她的,于是在小美的臆想中,她又想跳槽了,甚至出現了職場焦慮癥。
一年換5份工作,2年供職8家公司,這個95后年輕人可謂把個性和自我發揮的淋漓盡致啊。
回顧這兩年來跳槽換工作的理由還真奇葩:
上司要我加班,換;
我要回去陪我家的狗,換;
這份工作太枯燥了,沒意思,換;
同事長得都不帥,在公司找不到我的白馬王子,換;
新公司的座位卡座太高了我不喜歡,換……
于是她只好眼巴巴看著和她一起畢業出來工作兩年的同學慢慢買車買房、升值加薪,而自己還頻繁出入人才市場,去追求心目中理想的工作。
為什么現在的95后那么熱衷于換工作和尋找自我呢?
我覺得原因還是在于認知觀念的不一樣。我們父輩那會兒,熱衷的可是考公務員當老師,這樣就有鐵飯碗啦。
可是現在的人,追求個性,對未來既焦慮又迷茫但是又急于證明自己想尋找價值和存在感。
有人說:“找工作就像挑老婆,有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菜,而一部分人呢需要談很多場戀愛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所以,不是不可以跳槽,但是只有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有目的的試錯跳槽,這樣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02.扶貧先扶智,找工作先找到人生目標
我有個朋友叫海連,這是她的真實名字。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護人員。高中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從事的行業。于是在文理科分班的時候,她就果斷選擇了理科啊。并且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就果斷選擇了醫學院。雖然很遺憾沒有考上最高目標醫生,但是依然選擇成為了一個護士,并且追著目標一步步地做到了護士長。
今年7月份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同讀書院的同讀活動,看到《人生效率手冊》里面講的非常好:
“為什么人和人會慢慢拉開差距?因為大部分人都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出什么樣的事業、構建什么樣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換再多的工作,過多少年也是還是那樣,所以扶貧先扶智,不想頻繁換工作的話就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你就有了目標和動力。
古語有云:“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如果我們不想浪費自己的職場生命周期,不妨試試萬科老大王健林的方法:“定個小目標,先搞它一個億!”
03. 跳槽一時爽,一直跳槽一直爽
你是不是身邊也有很多人一直跳槽就像文章開頭的小美那樣?
為什么很多人會選擇跳槽呢?
不適合,無聊,沒有意義,感覺沒意思,人際關系復雜,沒前景看不到未來,甚至因為各種奇葩事件……
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為自己的迷茫和驕傲的自我開脫。
跳槽是很爽啊,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一切都那么美麗,然而帥不過三秒。這個全公司最靚的仔,往往會因為種種原因而選擇另攀高枝。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一只烏鴉覺得自己唱歌很難聽,于是它想肯定是這個村子的村民不好,我換下一個村子那里的人們就會覺得我唱歌好聽了,于是它飛到了另一個村子繼續放聲高歌。
然而那個村民還是嫌棄它唱的很難聽,它又繼續找借口說這里風水不好影響它發揮,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相信你也發現了,原因不在于村民也不在于村子,而是在于烏鴉本身啊!
所以我們頻繁跳槽想找完美職業,離職的原因不是因為其他人而是因為我們自己。
問問自己,我真的不適合這份職業嗎,還是只是我認為自己不適合這份職業?
04 .跳槽不可怕,有目的躍遷和精進讓你告別職場焦慮
也許你萬萬沒想到,看似性格沉穩的李嘉誠,實際上是個不安分的人。
最開始的時候,李嘉誠是去塑料廠上班,但是打開局面就去了五金廠做推銷員,他很快成為新公司出類拔萃的推銷員,18歲當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深得老板器重,他春風得意時,突然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戰時遭破壞的工廠商行都已恢復生產營業,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萬,市景日益繁榮。李嘉誠原本可以待在中南鐘表廠,在舅父的庇護下安穩地過好日子,但他卻選擇跳槽。
后來我們都知道了,李嘉誠成了香港的首富。
聯合國招生辦的要求上都寫著要有六份以上不同職業的工作經驗,所以選準賽道再奔跑很重要!
如果你想通過跳槽實現快速薪資上調、職級增加、性價比最高而又簡單粗暴的方式的話無可厚非,并且恭喜你,這確實是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跳槽會得到一些東西,也會失去一些東西。你知道如何正確跳槽嗎?跳槽的“道”與“術”二者缺一不可。
關于“道”:
首先我們來自己分析一下,
- 這份工作是我們想要的嗎?
- 我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硬本領才能匹配這份職業,它符合我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方向嗎?
這個“道”就是自我的剖析和想要達到的道路。
跳槽的“術”:
明白了我們想要成為的人和想要的工作之后則要想方設法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硬本領,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后總結:
職場的自然法則告訴我們,自然界本就弱肉強食。
職場導師張思宏認為:
“20-30歲的時候,跳槽找準行業、懂得順勢而為最重要;30-40歲,盡快弄明白你能干啥,你想干啥;40歲之后,那就追隨興趣,保持好奇心,想干啥就干啥。”
跳槽沒關系,但是一定要為了最終的結果做準備!
過有準備的人生,跳有意義的槽!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伙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了解更多職場成長干貨。
本文作者:李艷春,葉小魚文案訓練營3期優秀學員,一名被新媒體運營和文案策劃耽誤的視頻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