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綺在演藝圈內以彪悍著稱,掌摑汪小菲,腳踹王全安,刀劈袁巴元,似乎沒人打得過她,但大家疑惑的是,為什么她選男人的眼光,跟矯健的身手相比差這么多?
2011年4月,張雨綺跟導演王全安領證結婚,婚后甜蜜無比。誰能料到王導演出門不喜歡開私家車,反而熱衷打的,2014年9月因為嫖娼被抓,張雨綺可沒有嫁給臉盲的那誰這么能忍,兩人在第二年離婚。 2016年10月,張雨綺跟紹興商人袁巴元閃電結婚,這次粉絲們多長了心眼,幫她扒出袁巴元的各種黑料:履歷摻假難言誠信、欺騙前任實屬渣男,拖欠工資官司不斷等。結婚兩年后,兩人發生爭執,張雨綺再次離婚。
電影《美人魚》里,張雨綺霸氣地說:“我有錢有身材,追我的人從這里排到法國!”其實,別說排到法國,就是追你的人繞地球三圈,如果沒有正確的擇偶姿勢,也只是在按概率挑渣男而已,既浪費了感情,又耽誤了青春。 對付前幾任,手、腳、刀都用上了,要是下一任還是渣男,難道要上槍嗎?
其實無論是女明星,還是普通人,科學擇偶都是一門必修課,除了遵從感情的指引走心,還得依靠科學的力量走腦。比如我的單身好友M總,最近就試圖用統計學來列了下面這么一張表:
我附近女性有多少?(上海:1500萬)
多少人年齡上適合?(20%:300萬)
多少人可能是單身?(20%:60萬)
多少人學歷是本科?(20%:12萬)
多少人顏值還可以?(10%:1.2萬)
多少人單位還可以?(10%:1200)
多少人喜歡啤酒肚?(20%:240)
多少人不介意微禿?(10%:24)
多少人我媽會喜歡?(50%: 12)
多少人可能喜歡我?(10%: ≈1)
于是,事業有成、車房不缺、發際線高企、啤酒肚低垂的魔都金融高管M總,悲哀地發現,整個上海適合他的結婚對象,可能只有一個。
這種貌似科學的方式,當然不靠譜。其實最適合用來指導婚戀的,是經濟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經濟學原理已經影響人們的擇偶選擇長達幾千年。本篇文章就來跟大家探討擇偶經濟學的原理和應用。文章分成四個部分:
結婚時機學:最佳停止理論
配偶互補學:帕累托的最優
潛力判斷學:行業周期理論
婚前調查學:請問咱媽貴姓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 結婚時機學:最佳停止理論 1611年,偉大的天文物理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的妻子去世,兩年后,科學家準備續弦,重新組建家庭。 天文物理學家擇偶,過程自然是非常硬核。由于開普勒的上一段婚姻并不幸福,所以這次他拿出研究天文學的精神,列出多項參數,對交往的女士詳細考察,力求找到完美的對象,其嚴謹程度不亞于在太空中尋找一顆小行星。
開普勒像面試一樣挨個交往相親對象,在見到第5名女性時,他眼前一亮,被對方的勤儉持家、善良忠誠所打動,本想就此收手,但畢竟男人都是大豬蹄子,“下一個是不是更棒?”的想法,驅使他繼續去情場獵艷。 最后,開普勒一共交往了11名女士,但他并沒有找到更好的,反而一直對第5名女士牽腸掛肚。在某天去演講的途中,他突然下定決心,調頭前往第5名女士的家里,厚著臉皮向這位被他拒絕過的女士求婚。幸運的是,對方答應了。 就這樣,開普勒跟這名叫做蘇珊·羅伊特林格的女子結婚了,兩人生育了6名子女,生活幸福,攜手到老。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開普勒這樣幸運,他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一個迷思:一個人在交往了多少對象之后,才應該放棄“下一個更好”的想法,確定自己的理想伴侶?換句話說就是:我該什么時候收手? 這個問題,表面上是個感情問題,本質上卻是個數學問題。它的系統性解決,要等到340年之后的1960s年代。
1960年2月,《科學美國人》刊登了一組數學難題,其中有一個跟開普勒相親問題有相同本質的“經典秘書問題”: 假設有n名候選人來申請秘書崗位,你作為面試官,要挨個面試他們,并當場決定要不要。要,面試結束,不要,換下一個,不能回過頭去錄用被拒絕過的人。那么什么樣的策略,才使最佳人選被選中的概率最大?
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叫做“最優停止理論(optimal stopping theory)”。推導過程在此不贅述,簡單來說就是:考察前37%的申請人時,不要接受任何人的申請;然后,只要任何一名申請人比前面所有人選都優秀,就要毫不猶豫地選擇他。 這個結論如果用在愛情上,就是:要想找到最理想的對象,你應該果斷拒絕掉前37%的追求者(不管他們有多好),然后在遇到比之前37%的人更好的人選時,果斷娶/嫁他,不要管后面是不是還有更好的。
以開普勒為例,他一共給自己安排了11次相親,最大概率找到理想妻子的方法是:放棄掉前11×37%≈4位女士,然后從第5個開始,只要下一位女士比前面4個更令他心生愛慕,就馬上終止相親,跟這位女士結婚。 事實上,開普勒遇到的第5位女士,就比前4位都要好,開普勒完全被她迷住,從概率上來講,這位女士最可能是開普勒的理想妻子,事實證明也是對的。在他相完11次親之后,開普勒并沒發現比第5位更好的,只能厚著臉皮再找回來。
按照這套理論,“結婚時機學”方法論可以總結為: ①估算出這輩子你能談多少次戀愛,用N來表示。比如假設你從18歲就開始談戀愛,可以談到32歲(再拖就要被老媽吊打和以死相逼),2年談一次,那么N就等于(32-18)/2 = 7次; ② 算出臨界點 M=N×37% 。比如7×37% = 2.59 ≈ 2次 ③ 執行策略:前M個戀愛對象統統放棄,后面只要遇到比前M個好的人,就定下來。在假設中,就是前2個戀人放棄,從第3個開始,只要比前2個好,就確定關系。
[圖片上傳失敗...(image-469e15-1666354270113)]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算一算,最大概率適合你的人,是還沒出現,還是已經被你錯殺了?
當然,以統計學為基礎的模型,一旦用于感情生活,就會過于冰冷和生硬。雖然數字和概率要遠比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語真實,但還是請讀者謹慎使用。其實“最優停止理論”還可以廣泛用于面試、買房、購物等,婚姻只是一個小小的應用領域。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運籌學教授邁克爾·特里克,曾經用這套方法來指導擇偶,他在結束“觀察期”后,很快便發現某個交往的姑娘比之前所有約會對象都優秀,符合算法為這個步驟開出的所有條件。于是果斷出手,向她求婚。沒想到,女孩干脆利落地拒絕了他。 這個悲傷的故事,可以用一段流傳甚廣的段子來總結:總有一天,你會遇到這樣一個女孩,她溫柔體貼,漂亮大方,不嫌你窮,不嫌你丑,不要錢,不要房,不要車,也不要你。
時機可以單向演算,婚姻卻是雙向選擇。在決定出手前,一定先讓自己足夠優秀,否則任何模型計算出來的時機,都可能變成一場縝密的一廂情愿。
- 配偶互補學:帕累托的最優 地產圈企業家有兩段婚姻非常有名,一個是萬科創始人王石的婚姻,一個是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婚姻。 1977年,25歲的王石跟太太王江穗結婚。王石的父親王輝曾經是三五八旅王震的下屬,擔任過柳州鐵路局局長;王江穗的父親王寧也是老革命,80年代曾官至廣東省委副書記和省公安廳廳長,他當年在省委的領導,后來更是天下皆知。
王石從部隊復員后進入鄭州鐵路局工作,靠“推薦”上了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廣州鐵路局,認識并娶了王寧的三女兒王江穗,此后便一帆風順,他于1980年進入廣東經貿委,1983年辭職到深圳,倒車皮炒東北玉米,攢了第一桶金。 這段婚姻的關鍵詞是:門當戶對。
1994年,華爾街回來的投資銀行家張欣跟潘石屹結婚。張欣妹妹特地從美國飛過來看這個出生于甘肅天水農村而且離過兩次婚的姐夫,見完后用一首歌來表達失望之情:“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他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張欣和潘石屹的差距,可以用光年來計算。張欣第一次見潘石屹時,潘石屹穿著一件藕荷色的西裝,一條大花的領帶,頭頂還有點兒禿,活像一個鄉鎮企業家。而畢業于劍橋大學的張欣,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華爾街精英。 這段婚姻的關鍵詞是:優勢互補。
這兩段婚姻,最后結局卻是不同的方向:王石和王江穗的婚姻被所有人看好,但結婚36年后,王石投入田樸珺的懷抱;而潘石屹和張欣的婚姻被所有人看衰,但兩個默契配合,創造了驚人的財富,感情雖有過磕碰,但維持至今。
到底是“門當戶對”好,還是“優勢互補”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需要了解一個經濟學概念。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加里·貝克兒(Gary Becker)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理論:“個人通過尋找配偶,來達到效用最大化。”按照貝克兒的觀思路,婚姻應該是一個追求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的過程。 帕累托最優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經濟學,工程學、社會學等學科里有廣泛的應用。它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得更好。而追求帕累托最優的過程,叫做帕累托改進。
兩個人的婚姻結合,就是一個追求帕累托改進的過程。我們可以采用一個成熟模型: 假設男生婚前的生活質量用X表示,女生婚前的生活質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生活創造的東西,用一個隨時間變化的變量m來表示,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別都是(X+Y+m)/2。 門當戶對的情況下,X≈Y,那么,只要m>0,兩者都能達到帕累托改進。換句話說,只要夫妻能夠在婚姻中創造一些正向產品,都會讓彼此感到比婚前幸福。所以大部分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在剛開始的那些年都非常順利。 門不當戶不對的情況下,X和Y相差很大。假設X=3,Y=9,則各人所得為(3+9+m)/2。當m<6時,婚后各人所得小于9,此時Y的狀況變糟了,對婚姻是不滿意的;當m=6時,婚后各人所得等于9。因此,要想婚姻幸福,m必須大于6。
因此,類似張欣和潘石屹這樣差異懸殊的婚姻,需要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創造出相當多的“正能量”,也即m一定要相當大,才能維持幸福感。所幸的是,張欣和潘石屹互補性非常強,對這一點,張欣婚前就想的很清楚: “他能教會我許多東西。我一直在國外生活,對國內很多東西都不懂,而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我希望未來能在中國發展,那么他就是我現成的又具有實際經驗的老師。我覺得這個婚可以結,退一萬步說,即使失敗了,我也會從這個婚姻中受益。” 這哪里是婚姻的態度,這簡直是創業找合伙人的態度。
不過盡管想的很清楚,但潘張二人的婚姻,在最初兩年仍然是磕磕碰碰,甚至一度差點兒離婚,后面兩人開始逐漸默契,創辦的SOHO中國獲獎無數,上市后更是讓兩人身家超過百億。正是不斷增長的m值,讓二人的婚姻穩固無比。 當然,既有錢又有名的潘總,身邊不乏往上撲的小姑娘,但婚姻之所以仍然牢固,得益于張欣的技巧:大幅提高出軌成本(方法詳見《出軌經濟學》)。不信的話,可以揣度下為何地產商潘老板,最近卻轉型攝影家潘老師了。
倒回到王石的婚姻中。盡管王石婚后的成功都跟王江穗密不可分(無論對家庭的付出,還是對事業的“助力”),但在“門當戶對”的婚姻里,人人往往追求一致性,比如家庭、財富、習俗等,卻疏忽了互補性。 中國多數男人在成功后都會狼心狗肺,認為自己的成就跟妻子的付出關系不大,將婚姻共同創造的價值局限到孩子等少數事物范圍內,即認為m值很小。然后,在妻子為丈夫燒了幾十年的飯之后,丈夫卻轉身給年輕姑娘做紅燒肉吃。
總結來說,“優勢互補”最初幾年會磕磕絆絆,但越往后帕累托改進的空間越大,婚姻之路會愈發順暢;“門當戶對”的婚姻前幾年會一帆風順,但由于過于追求一致性,缺乏互補性,越往后帕累托改進的空間越小,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假如你的事業突飛猛進,那么盡量找一個優勢互補的對象,剛開始的磕絆會被迅速增長的成就所沖銷;如果你的生活在可預見的將來都很平淡,那么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 潛力判斷學:行業周期理論 2013年9月,前男友夠組建兩個加強連的徐若瑄,遇到了新加坡馬可波羅海業集團主席李云峰。女的清純性感,男的英俊多金,兩個人迅速擦出愛情的火花,幾個月后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6年4月,結婚不足三年的徐若瑄,突然被曝出丈夫公司陷入危機,單季度虧損820萬美元,欠債超過12.7億人民幣,瀕臨破產保護,徐若瑄不得不在艱難地生完小孩之后,復出賺錢。 從2013年9月,到2016年4月,命運仿佛向徐若瑄開了一個峰回路轉的玩笑。但徐若瑄不知道的是,冥冥之中的確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操縱著她的婚姻。這種神秘力量,叫做行業周期。
現在,就讓我們從行業分析的角度,來剖析徐若瑄的這段大起大落,請各位想嫁入豪門的女同學……和男同學,仔細記好筆記。 徐若瑄的丈夫李云峰,從事的是航運生意。旗下的馬可波羅海運(Marco Polo Marine)主要提供兩塊業務服務,一是做為船東與租船業務,主要為海上支援船與散貨駁船,運煤起家。二是在印尼巴丹島有船廠提供造船修理等業務。
簡單說,徐若瑄的婚后物質幸福指數,就是海運行業景氣指數,感情幸福指數嘛,不能說全然相關,但肯定受其影響,心知肚明的事兒這里就不論證了。 海運行業的景氣程度,有一個成熟的指數可以反映: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簡稱BDI)。這個指數其實跟波羅的海關系不大,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加權計算而成,反映的是海運行業的景氣程度,非常權威。
我們把徐若瑄和李云峰的戀情時間拉出來,結合BDI指數,可以得到下面這張圖:
[圖片上傳失敗...(image-759a27-1666354270113)]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李云峰和徐若瑄相識的時候,正好處于航運業景氣高點,而沒過多久,航運景氣度就隨著歐債危機和中國經濟低迷,一路走低,到了2016年4月,傳出了李云峰公司破產的消息,此時正好是行業周期低點。 總結起來可以說,徐若瑄婚后生活幸福指數,是由一個波動上千年的海運周期決定。她要是知道這一點,恐怕會目瞪狗呆。
這種因為“行業周期影響婚后生活”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著名影星車曉,在2010年1月24日跟山西首富,海鑫鋼鐵集團掌門人李兆會結婚,兩人的奢華婚禮曾轟動全國。2012年4月,二人離婚。兩年時間,其實是一個鋼鐵價格周期。
當然,還有一些豪門婚姻,被一些突發的因素所干擾,比如大s徐熙媛就絕對不會料到,自己的豪門婚姻會跟“八項規定”扯上關系。 2011年3月,徐熙媛俏江南少東家汪小菲結婚,一時風光無限。可是沒料到的是,婚禮一年后,“八項規定”就橫空出世,高端餐飲行業遭遇重創,汪小菲和母親張蘭,也因業績完不成對賭,逐漸失去了公司控制權。
當然,盡管丈夫的財富受到了周期的影響,但無論是徐若瑄,還是徐熙媛,感情生活上都很幸福,大s的“剝蝦論”更是讓一眾女粉絲羨慕。不過問題在于:假如她們的丈夫當初是在行業低谷與她們相識,她們還會嫁嗎?
以前北京有個搞私募的大哥,2015年牛市那會兒靠打板賺了幾個億吧,娶了個三線小明星,腿長膚白,妖嬈性感,回頭率超高。后來股市遭遇N次股災,大哥公司身價縮水95%以上,后來女方提出離婚,據說已經到了庭審階段了。
人們往往會把來自周期的力量,錯誤地歸功于自己的能力,等到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其實啥都不是。 對于欲嫁豪門的女明星來說,夫家的行業周期很重要,豪門有興衰,入手需謹慎。不過對于老百姓來說,周期這玩意兒,別太當回事兒。普通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想太多沒意義。
- 婚前調查學:請問咱媽貴姓 據說在上海相親,每一個問題都是刀光劍影,步步驚心,比如這樣一句:“小伙子,你家停車好停伐?停車費多少錢啊?回家高架堵不啦?” 這種充滿套路和陷阱的問題,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婚前調查手段。很多不懂門道的同學,往往被淘汰了都不知道為啥。
戴老板有個朋友,人稱磁器口江疏影,長得漂亮不說,還是公司調研的一把好手。有一次,一個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河北富二代,說是剛從英國留學回來,家里做輪胎生意,跟外企合資,年利潤大幾千萬。就這么多信息。 磁器口江疏影花了兩天時間,憑借這點兒信息,先去輪胎行業協會篩合格企業,再用納稅信息縮小范圍,最后用天眼查拉股權關系,成功地把范圍縮小到兩家企業:兩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都是女性,是50歲左右。
于是,她在跟這位富二代的第一次約會時,問了個一般女孩不會提的問題:阿姨貴姓啊?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美女,其實已經不是在相親,而是滿足她的探究欲。富二代回答了她媽貴姓的這個古怪問題之后,她馬上對號入座,一口氣把富二代媽媽的名字、公司、地址、股權、融資、訴訟統統都講了出來,對面的人下巴差點兒掉下來。
講完后喝了一大杯蘇打水,然后招呼服務員買單,跟富二代說其實我對你不太感興趣,然后瀟灑地揚長而去。我后來問她,是因為你研究出他的家族企業有什么風險嗎?她搖搖頭,說這倒沒有,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丑。
其實越是受教育程度高,越擅長用各種工具來做婚前調查,問小區物業費和停車費,只能說是初級手段。 以張雨綺為例,她最近的一段婚姻失敗,其實跟沒有做好婚前調查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袁巴元這個人的所有信息,其實都可以用商業安全工具查詢得到。
[圖片上傳失敗...(image-b428bf-1666354270113)]
根據媒體報道,張雨綺和袁巴元認識70天就閃婚,這么短的時間,很難深入了解一個人。借助查詢工具,一是可以對袁巴元旗下18家公司做“股權穿透”,了解他的真實財富水平;二是可以用監控提醒功能,第一時間獲取袁巴元所有公司的任何變更動態,畢竟嫁人之后老公的風險值也就約等于是你的風險值。 在過去一年里,金融圈貢獻了主要的娛樂內容,娛樂圈則普及了金融知識。在金融和商業這方面,張雨綺還要多學多練,跟同行好好學習,比如趙薇和范冰冰。
- 尾聲 在《吐槽大會》里,張雨綺說:“誰的人生,沒有幾個大坑呢?跨過去啊,就是成長。”對此李誕說:“人生很長,困難都在后頭,我就不多說了,我感覺你,早晚還得來一回。”那會兒張雨綺還沒第二次離婚。
人生的坑的確很多,但相當一部分,是可以用科學的防范來規避的。本文給大家總結的四條擇偶經濟學細則,就是可以幫你避免掉坑的方法:
“結婚時機學”告訴你什么時候該出手
“擇偶互補學”告訴應該選什么樣的人
“職業周期學”教你如何判斷對方工作
“婚前調查學”給你介紹了調查方法論
當然,所有的經濟學方法論,最后都可能在愛情的面前敗下陣來。畢竟,理智和邏輯是我們進化的推手,但感情和熱愛,卻是讓我們蛻變成“人”的最根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