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第三章: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看到這個內容我非常開心,因為他所提出的理論和我設想的閱讀教育很接近。所以讓我們認真來學習雷夫?艾斯奎斯關于閱讀教育的思想。
在文章的一開始,作者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絕大多數的兒童都是有學習閱讀的能力。但是現在出現了大多數孩子的閱讀能力不足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學校的閱讀老師并不專業,另一方面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無法滿足孩子的閱讀需要。為此作者提出,學校的首要閱讀目標是興趣、熱情、引人入勝等,而不是為了參加測試。為了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他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大人的指導
孩子是沒有能力去分辨哪一本書好哪一本書不好,所以需要我們大人把好的書介紹給他們。這種介紹不是直接把書推薦給孩子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孩子真正的去理解書中的內容。這可能需要我們引導他們進行初步閱讀,或者給他們講清這個故事的來歷。
其次,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引導他們在讀書的道路上前進。只有大人以身作則,孩子的閱讀習慣才能迅速培養。
二、善用圖書館
我是特別喜歡去圖書館的,但最近這段時間我很少去,因為我發現我們當地的圖書館經常會有一些孩子在里面大吵大鬧。圖書館原本是一個安靜看書的地方,但是現在卻被一些家長作為臨時安置孩子的去處。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在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上圖書館是為了建立孩子的價值觀,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孩子們是非常有益處的。可能你會發現剛開始你帶孩子去圖書館,孩子會遭受身邊人的鄙視,但你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才是正確的事情。一旦進入閱讀環境后,最重要的應該是提供引導服務。在這一點,我特別感謝我初中的兩位語文老師,他們每次在我們閱讀課前就會在大量的閱讀書籍中挑選比較適合我們的書籍。然后擺放在桌子上,讓我們自由選取。作為成年的我們有能力為孩子挑選適合他們的書籍。
三、挑選文學作品
很多人認為文學作品比較深奧,不適合孩子去閱讀。但經過我自己的自身體會,我感覺到小時候讀文學作品,并沒有大人認為的那么難。因為孩子和大人看作品的視角不同,他們往往能夠發現一些更美妙的事情。當然一些介紹歷史或者人物的傳記,需要大人在孩子閱讀前進行一些歷史方面的介紹,讓孩子對文內容有些梳理。
現在對于孩子理解文學作品有一些好的方法,比如一些影視作品可以方便孩子去參考,而且還有一些有聲書可以讓孩子在讀完書后更加了解書中的內容。
四、帶動所有學生閱讀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孩子不喜歡閱讀或者說不會閱讀。針對這一點,作者提出了雙管齊下的策略,首先作者會經常解釋教材,讓落后的學生跟上進度,還會事先幫閱讀程度只有初級的學生準備特別簡單的段落,讓他們在課程開始前贏在起跑線上。其次是讓個別學生閱讀合乎自己程度的書籍。我認為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它一方面可以增強這些閱讀能力稍差的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他們提供富有挑戰的環境。對于孩子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后,請家長記住,讓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寫完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我當圖書管理員的想法,高中時一位老師告訴我英國的圖書管理員都特別厲害,不管是誰找什么題材的內容,他們都可以準確的說出在哪本書中。我也先成為這樣的人,現在也在努力朝自己的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