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周末作業,有一篇學校作文,老師要求未滿80分的、回家重寫。
我拿過來看一眼,吃驚不小。這哪里是一篇作文,分明是一篇網絡帖子,充滿了夸張的表達和肆意的用語。很難想象,這是一篇6年級孩子的文章。更難以想象,同一個孩子,在幾年前寫過文筆老練充滿古早味的飲食散文。
這中間的區別,在于日常孩子獲取的輸入內容有差別。我猜。
寫古早味飲食散文的時候,他的功課不多,每日放學,不到1小時做完學校功課,天還很亮,他可以愉快地外出玩耍。等到回家來吃好晚飯,一個人窩在某個舒服的椅子,手里拿著的是焦桐的《臺灣味道》、逯耀東的《寒夜客來》之類。那些文字和對生活的閑情,就那樣潤物如絲的浸潤了他;當他在異地吃到美食,讀過的文字與描述,自然幻化成他心中的句子,寫出來就是流暢的古早味小品。這個過程似乎對他來說十分自然。
而現在的網貼版作文,則充斥著“**是一些瘋子”、“……趕走一百萬個……”“……我立刻高興瘋了”“丑到要死”……我問他,這是作文,你用這些詞句合適嗎?他自己讀一遍,也覺得不忍直視。……那么,又是如何寫出來的呢?!
……經過這兩天細細思索,我依稀摸索到一些線索,不一定是直接原因、但我相信是相關的。
1-上了中學,課業變得緊湊,白天學校科目交替忙碌一天,晚上要完成各科作業,也有一定數量和難度。堪堪做完,也就到一頭栽倒睡覺的時候了。閱讀時間、放空和發呆時間,是幾乎絕跡了的。
2-周末,在小時候的語言環境里,是休息的時光。如今不是。如今周末是奔赴各個課外機構上課的時光。周五的時候,家長總是心情復雜:周末也不輕松的。這個不輕松,指家長自己的感受,更是孩子的切身體驗。
課外班的間隙,要完成校內作業。清單上的作業項若干條,好好完成并不輕松的啊。而且,也是需要足夠時間和腦力的呢。孩子們一般都求能夠完成掉,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不會多求完成質量了。
以我家娃為例:如果某個周末,從周五晚起時間抓得緊,那么周六、周日會有當日作業完成后的空檔。這個空檔,孩子會去抓本焦桐、逯耀東的書來讀么?不會。他們會優先打開ipad,打一通游戲:《拉斯維加斯》、《王者榮耀》之流,在游戲里干各種橫沖直撞的事,發泄/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如果游戲時間用完了,還可能去翻一下《丁丁歷險記》之類的圖畫書,里面有各種冒險和遠方,而且字不多閱讀輕松……
而整個周末期間,無從避免的,還有家長們的各種催促和提醒:“你**做了嗎?”“你快點,不然做不完了。”“你準備一下,我們5分鐘后出發……”“……你覺得這堂課難嗎,聽得懂嗎?”……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忽然從他記憶里冒出來的事情:要下載**視頻,下周口語課要檢查的;要寫歌詞,下周五要交的;哦,下周還有**考試……這時候,身為家長的我,開始腦門發緊、各種焦躁爬起……我是旁人尚且如此心境,你說他能心靜如水么?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生活里,游戲/圖畫書是他放松的一丟丟空檔,其他的時間空間,被課業、我們的各種安排都塞滿了。他的日常輸入是:學校科目、作業、學而思cc的數學、信息編程課那些編碼語句、和學悅的文言古文……這些都和他的現實生活有些遙遠。難怪,他總覺得作文不知寫什么。在他的繪畫里,可能釋放出一些心情和感受,所以風箏就變成了筆記,在深藍色暗沉的天空放飛……
而更多的想要沖撞或者沖破的心緒,是沒有地方可排解的。或許運動可以,但是并沒有被安排時間。于是,當要寫作文的時候,這些魯莽沖突的言詞,就不由自主的噴薄而出了……且,那些我們大人看來吃驚的語句,在他們接觸的網絡貼吧、游戲里都是正常不過的語匯,而他們在那里獲得的休憩是比現實生活更多的,不是嗎?!
于是,有了這些作文里出現的魯莽的文詞。
3-我們大人總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這是一個我們自己也很難做到的夢想。但是我們會自然而然的將這希望寄托于孩子。
我們希望他奧數好,編程好;如果他真地做得不錯,說明他抽象思維比較強。但是同時,他的思維會顯得比常人更快、更跳躍。他的講述,可能跟不上他的大腦運轉速度,而顯得不那么流暢;他的文章,可能就會寫著步驟1的時候,直接跳到步驟3或者4了,而作為一份文字的表達,這樣恐怕是會引起閱讀者的困擾的。我們在作文這件事情上,希望他能夠充滿感性,將觀察到的、感受到的、體悟到的,化作文字能夠逐漸鋪展地顯示給我們……
所以,一些時刻我們要求他要足夠抽象,又有一些時刻我們要求他要十分感性……而他只能是偏某一種類型而已。真正各方面都出色的,世間又能有幾人?……所以,我們的要求有點高,不是么?
將這苦惱與同學家長交流,大家都糾結。心里覺得這樣補習是不對的,然而究竟撤掉哪一樣?難以抉擇。也有不親管學習的家長說著道理:學習,只是人生的一小段道路,不要因小失大……
我給出的閉嘴療方是:請這位家長親身操作一切所有貼身后勤工作,我相信不出一個月他會三觀盡改。道理么,說說總是容易的。我們不是不知道。
然而,不想純聽道理之余,實際中的困擾“比如這網帖般的作文”還是需要謀求解決的。
所以,如何優化中學生的內容輸入問題呢?從而自遙遠的地方,為遙想都無奈的“篳路藍縷”的語文老師助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