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钡睦碚撝窝芯?/p>
2012年,我們講“辦一所有點幸福感的學?!睍r,講“幸福培育,培育幸?!钡脑妇皶r,沒有將“我們的學?!弊鳛檗k學的最終目標。但我們有“讓校園里的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辦學目標,實際形成了“我們的學校”的理論起點。
2014年,我們明確提出“新生命教育”的辦學理念,明確“新生命教育”的定義——營造和諧生態,開發開放各種資源,激發生命體的內源性發展動力,通過成人成事,讓自我、他人乃至一切自然生命精彩綻放的教育。這個定義本身,實際上開始有了“我們”的定義。
2016年起,我們從“做點什么”主題年,到2017年的“關聯與整合年”,再到2018年的“精耕細作年”,2019年的“深度開放年”,然后,我們有了明確的指向——2020年的“我們的學?!敝黝}年。從此,“我們的學校”成為學校發展的終極目標——讓更多的走進學校,讓更多的人享受學習,讓更多的人助力成長。成為它的具體表述。
一、國際基礎教育發展趨勢——“學習共同體”
在國際教育界看來,能夠較好所有的學生(包括所謂的“差生”),才稱得上真正的好學校,這種學校就是“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秉持三個基本原則。
1、公共性——學校是公共空間,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
2、民主性——每一個人都是學校的主人公。
3、卓越性——學校的卓越教育,或者教育卓越不是拔尖子、選苗子,而是一視同仁、有教無類、多元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達到他們能夠達到的高度,這種卓越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本身。
所謂“優質教育”就是“適切的教育”——合乎倫理道德、合乎學科本質、合乎兒童特征、合乎規范目標(養成健全公民)的教育。
基礎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中小學是要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教養的公民”。